第二百三十二章 升帳議事

開鑿王陵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當下燕北難以言喻的身份,他的陵墓雖說是王陵,但這些爲之籌劃的人均不約而同地在心裡將這個陵墓的規格定爲皇陵,而且是沒有任何僭越的祖皇帝陵,因爲這不單單是燕北的陵墓,也是趙國的長陵。

開國皇帝的陵墓以長命名,是姜晉效法漢高祖劉邦的長陵,姜晉並不在乎劉邦陵命名爲長究竟是因爲靠近長安還是長平故地亦或是坐落於長山之上……在他的眼裡,長,便是長(zhang)。所以這座尚未破土動工的陵墓便已經有了名字,既可稱長陵,亦可稱紫陵。

北方各地的能工巧匠仍舊風塵僕僕地趕來趙國,即使知道這很有可能是有生之年接手的最後一個活計,他們卻別無選擇,因爲王命不可違。之所以稱爲有生之年最後一個活計,倒不是說燕氏會在修造陵墓後將工匠封死在裡面……儘管一開始姜晉確實有殺人滅口的想法,這符合他的心性,不過後來隨着對修造陵墓瞭解的越來越多,這種想法便在心中煙消雲散。

即便燕北已經竭盡所能地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但不論姜晉還是呂布都只是專業的盜墓賊,哪怕是專掘皇陵的大盜,呂布知道如何破壞一座皇陵,機關算盡;姜晉知道如何悄無聲息地進入地宮,探囊取物;可他們都對如何構築一座皇陵不甚瞭解。

當年孝武皇帝徵發天下徭役,以近十萬民夫、三成賦稅、綿延五十三年纔將茂陵修好。而呂布發掘孝武皇帝的茂陵,五千幷州軍衝入神道,不過用了區區半月……蜂擁而起,衆力發掘,毀屍平丘,搜刮寶貨,毫釐不剩。

破壞與創造,是兩回事。

姜晉等人弄明白這件事,再看向那些年過半百的老匠人,眼光便善意多了。五十三年,沒有人能活五十三年,恐怕這些匠人身邊帶着的學徒都活不過五十三年,那已經是一羣死人了,他們活着最後的歲月裡,所徵發三千匠人將得到良好的飲食,與配得上手藝的侍候。

沒有財貨,他們不需要財貨,進了紫山,便不會再有人出去。

姜晉在這時才知道他究竟要在趙都北面做什麼事情,首先……他們會用半年的時間來用火燒斧鑿的手段從紫山裡伐木劈石,接着在紫山下修築一座城池,紫陵城。

夠十萬人的糧草、衣食,由冀州逐月運送;夠十萬人居住、生活的屋舍街市,由他們親手築造。等做完這些,南面的戰事應當也已經平定,再徵調兩萬兵馬,將紫陵及山陵入口鎖死,徹底斷掉這座城郭與外界的一切聯繫,看好所有匠人,再由什麼都不知道的民夫依照各個互不相連的墓道完成早已準備好的工作。

這件事是田豐建議的,不過現今姜晉看來,田元皓也不懂什麼是修造陵墓,這樣的工役根本不是幾萬人能用區區三年五載就完成的,至少要二十年!

趙國有燕北坐鎮,另有田豐、沮授等人治政,自是安穩無比,不論是秋收還是徵發工匠籌劃王陵都有條不紊地進行着。在黃河以南的豫州,攻佔陳國已有三月的張遼卻沒有北方諸將的安閒,此時趙國的驍騎將軍正出神地望着軍帳中地形圖。

“秋季將至,淮河南北的梅雨時節,到了。”

興和二年,張遼領前鋒兵渡黃河,後部燕氏大軍卻因雨季到來河水暴漲而困在冀州,將近三個月,張遼部成爲一支孤軍。若非他運籌帷幄戰法有力,燕氏大興十萬兵馬的浩大南征纔剛剛開始便會因這場大雨而胎死腹中。

從那時起,張遼與諸多燕氏將領都更加重視水文與天時,尤其在黃河以南這片廣大而並不熟悉的地帶。

功夫不負有心人,即便是天時,也有跡可循。每年五月雨季自北向南,五月六月七月在南北狹長的冀州、八月在兗、九月在豫。現在……就要輪到汝南了。

這幾個月張遼守備陳、樑之地,便是因兗州大雨,道路泥濘輜重運籌不利,難以支撐長途作戰所需供應。故而局面對張遼而言從五月開始便被迫由優勢變爲劣勢,這纔給了曹操休養生息的機會。

不過眼看着陳國樑國的大雨已經結束,接下來便是汝南,只要汝南陷入雨季,那便是連蒼天都在幫他。

張遼纔剛望着地形圖呢喃出一句,不過十數息,頂盔摜甲的雄武身影邁步進入室中,抱拳拱手道:“將軍,陳樑兩郡的糧草查點完了,今年的收成約有兩成爛在地裡,收進糧倉的也有兩成長出黴來,餘下糧草並不足以供應我軍南征。”

來人是張遼部下大將卑衍,這個出身遼東書院的趙王鄉黨,在張遼攻伐兗州的戰役中作戰得力,如今已官拜趙國偏將,過去的校尉現在走在營中要被人冠以將軍的稱謂,何況同鄉出身的遼東人在旁人看來便是真正的趙國勳貴。

整整一年,以張遼爲首的主力軍收服兗州與豫州的陳國、樑國,聲勢一時無兩。不過今年張遼的運勢顯然要差上些許,他所佔據作爲前線的陳、樑兩地,今年算是平年,不過沾了過去陳相駱俊的光,陳國今年並未耽誤農時,收成原本剛好夠驍騎將軍部兵馬南征所用,但因地利所在,今年大收剛好趕在雨季,他們這些軍卒又不夠注意,收上來的糧食竟有四成被雨水泡過。

“無妨,派人向兗州傳信,再輸送糧草過來,祭壇可建成?”

張遼並不在乎糧草不足,只要有陳國六成的糧食,就夠他支持一陣,爲戰者就食與敵纔是上策,陳國糧食雖被雨水浸過,可曹操已經幫他把汝南的糧草收了……就算不成,過上兩個月,兗州也把輜重送來了。

在得到卑衍回覆祭壇搭建的進度後,張遼不置可否地點點頭,擺了擺手道:“近日不要讓軍卒操練了,酒食都要肉羹備足。派人把高、成幾位將軍叫來,升帳議事!”

第一百零一章 中平四年第一百一十一章 誰伏擊誰第六十九章 熊熊烈火第二百九十章 煙塵第四十五章 兗州之變第四十五章 薊縣之戰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八十一章 顏良文丑第一百零七章 不必三思第三十三章 平皋之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須臾可破第三十五章 神乎其技第七十八章 陳明厲害第一百四十章 譙縣之戰 三第五十四章 只求一勝第七十九章 中平六年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九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十章 剷除異己第十九章 長安難保第九十八章 探望燕東第八十九章 故漢官儀第一百零三章 枯草復青第六十八章 明修棧道第三十五章 洛陽大火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又壞又蠢第八十七章 無欲則剛第九十五章 馳北道第六十章 鮮卑英雄第八章 曹操徵徐第四十五章 祖宗的血第三十四章 子義遷居第一百七十一章 他要害朕第一百零六章 姜晉在此第一百一十一章 興和元年第二百零九章 疼第八十三章 二虎相鬥第九章 知己知彼第三十六章 一夫當關第六十五章 連成一片 七夕快樂第九十二章 乃翁有氣第四十章 野性難馴第一百二十五章 駟馬難追第三十五章 神乎其技第三十七章 爭雄天下第六十八章 南聯黑山第九十五章 大河之變第十五章 一個不留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豹騎營第七十六章 攻其必守第八十九章 公路來使第三十四章 子義遷居第七十九章 中平六年第一百八十九章 校尉部第七章 韜光養晦第二百一十章 再要一個第三百一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零五章 再來再殺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二十六章 天造地設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七十章 洛水之會第一百一十一章 誰伏擊誰第九十八章 還師遼東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四十章 雲中疫病第二十五章 託付甄氏第六十五章 洛陽之議第三十二章 一箭生死第三十章 邴原泣學第四十七章 攻其不備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將入相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七十九章 出類拔萃第二百零四章 始祖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三百三十四章 跳起來第三十七章 勇者得前第七十章 漢朝使者第九十二章 青石橋之戰 五第五章 狹路相逢第五十五章 夜襲曹營第二十七章 調離蒲陰第一百零八章 滅頂之災第一百零二章 兵臨關下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一章 開府假節第二十六章 邊境得勝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七十八章 禹水難渡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第八十二章 威風艦隊第九十九章 善用勢者第二百四十三章 靜待天命第三十四章 太學通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