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1章 格致監河南分監監正

“《古文尚書》?好,好。老先生願意將家傳的《古文尚書》拿出來交給官員抄錄,很好。”允熥笑道。

《古文尚書》指的是用秦代統一文字前的各國奇形怪狀的文字寫的《尚書》文本,與秦代統一文字爲小篆後流傳下來的《尚書》有所不同,所以被稱作《古文尚書》,漢代劉向編輯的則被稱爲《今文尚書》。《尚書》作爲五經中的一部,十分重要,能多出一種《古文尚書》來校對當然是一件好事。

“多謝讚譽。”老人說道。但說完他就覺得不對勁:‘我怎麼像是被朝中官員誇讚似的出言感謝?這個貴公子剛纔說話的語氣與神態太強了,比見過的三品官員還有官氣。莫非他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貴公子,還是一個已經襲爵、擔任官職的貴公子?’

“老先生願意爲編纂《大明大典》做貢獻這真是好事,我決定襄助您五十兩白銀,以作鼓勵。”允熥又道。一名侍衛隨即從身上掏出五十枚銀幣,遞給老人。

“多謝公子。”老人本不想要,但不知怎麼,鬼使神差的,就答應了。

“這沒什麼。”允熥擺擺手,又囑咐道:“若是老先生的朋友還有人藏有這種歷史久遠的古籍,一定要拿出來爲編纂《大明大典》這一文化盛事添磚加瓦。”

“公子放心,老朽定然與所有認識的人中喜好藏書的說,讓他們拿出家中珍藏的古籍。”老人不由得又道。

允熥又與他說了幾句話,鼓勵老人的行爲,這才轉身離開書鋪。

“爹,就爲了一本書,還不是買下,就掏了五十銀元,您不是平日裡總教導我們不可奢靡浪費麼?”出了書鋪,敏兒不解的問道。

“這可不是浪費。這是爲文化盛事添磚加瓦。”允熥糾正道:“這些古籍的傳承可十分要緊,能多傳承一點,就是一點。”

“哦。”敏兒其實仍不明白,但也不再問,又道:“年前圻兒就是在這裡買的送給垣兒的書?這家書鋪看起來也不大,書也不多。”

“你可不能拿咱們家的藏書室與這個書鋪比較。史館抄錄的書籍,今日爹爹從史館要一本,明日想看另一本書就又要來,慢慢的藏書室裡的書就多了起來。在民間,這也算得上是一家大書鋪了。”允熥道。

“那民間的人能看到的書也太少了。”

“書也不便宜,一般人當然看不了多少。不過等將來,天下每一個人,只要他願意,都能看到無數書籍。”允熥想起後世,說道。

一邊說着,他們已經走回馬車,重新坐進去繼續趕往周王府。這個地方本來與周王府就不遠,沒幾步就到了,馬車停在周王府門前。

允熥抱着敏兒下車,才走幾步,朱橚與朱有爋就迎出來,行禮道:“見過陛下。”

“都是一家人,五叔你還是長輩,這麼多禮做什麼?”允熥笑着答應一句,又讓敏兒給他們行禮,攜手走進正廳。

坐在正廳內,幾人寒暄幾句,朱橚正要說正事,就聽敏兒說道:“爹,女兒想在院子裡面玩,叔爺,侄孫女想在叔爺家裡的院子玩。”

“哎呦,把敏兒你給忘了。”朱橚笑道:“你當然聽不慣我們說話,出去玩吧。小陳,去把子凌叫來,與敏兒一起玩。”

“你去玩吧。”允熥也笑道。

“多謝爹爹,多謝叔爺。”敏兒笑着答應一聲,跑出了屋子。幾個宮女和周王府的侍女、宦官連忙跟上。

“又一年不見,敏兒又長大了些。”朱橚看着敏兒的背影,說道:“她雖然才十二歲,但這個個頭,比許多成年婦人還高了。”

“這是當然的,民間婦人吃的不好,自然身量矮,咱們皇家不僅吃得飽,還吃得好,比普通百姓身量高才正常。不要說婦人,就是成年男人,也未必比咱們家的女兒高。”允熥說道。民間百姓農閒時候都捨不得吃飽飯,營養怎麼可能足夠?營養不夠,當然也長不高。當然,總有那基因特殊的,吃得不好還個高,但這種情況畢竟少見。

“說的也是,就算是子凌,沒有敏兒這麼高,但也比鄉下的農戶人家年齡相近的孩子高,站在一起再換上農戶的衣服,人家肯定覺得已經十四五歲了。”朱橚說這話本來不是這意思,但允熥不接茬,他也沒法說下去,只能就事論事。

又議論幾句,允熥問道:“五叔,您上次說的事情,還是宜早不宜遲。《大明大典》已經快要校對完畢了,若是等史館校對完畢您再送來,就有些晚了。”

“我也知曉,已經派侍衛趕回開封,督促他們儘快將書籍都送來。不過冬天運河凍住了,恐怕要慢些,又爲了防止書籍破損,得一個月。”

“一個月也成。三月中旬《大明大典》還校對不完。”允熥笑道。

允熥下令編纂《大明大典》,作爲宗室中著名文化人的朱橚當然十分贊同。他不僅將自己和朱有燉蒐集的書都命人抄錄一份送到京城,還在河南境內不斷着人搜尋書籍。去年他又在河南省內搜到了一批沒見過的書,命人抄錄一份後原打算等開春河水解了凍送到京城,但聽說《大明大典》快要編纂完畢後,派出侍衛趕回去督促將書籍抄本儘快送來。

“其實五叔你不用等河水解凍的,有軌馬車即使冬天也能用,用有軌馬車送過來也好。”允熥又道。

“是了,還有有軌馬車。只是雖然馬車已經修到河南有一年多了,但還總是想不到。”朱橚道。

“慢慢習慣了就好。”允熥道。

“對了,五叔,我又得了一種在大明從未見過的作物,也是從漢洲大陸發現的,送給五叔你。這種作物在河南估計長不了,但生出的果實很有意思,五叔你研究一番。”允熥想起朱橚還在開封開了一個‘格致監河南植物動物學分監’呢,就想起一種漢洲大陸的作物,要讓他研究研究。

“正好,官家,我也有有關研究作物之事要與官家說。”

第198章 伴隨着發生的第376章 兩地的變故(二)第1064章 決戰——決戰第1035章 鐵門關第248章 龍潭第1013章 離京坐船第1778章 竟然有人在研究水火之力第1087章 謊言的目的第1674章 用什麼辦法挑釁第225章 皇家學堂第973章 訓話第1740章 偉大的航行(二)第1398章 李案的定罪第1546章 印度之戰——軍械第728章 對安南的決定第1125章 傅安(二)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賢彩第1766章 氣數已盡第325章 兩個皇帝的心思第1796章 又有進展第1442章 對歐洲的謀劃—驅逐威尼斯使者與熱那亞的請求第769章 大案——中邪第1493章 蘇州驚變——獅子林的方向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828章 多邦城——調兵第1164章 蒙古謀劃——全部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1814章 東方的資本主義第712章 辨別真相——二人的訴說第634章 橫濱第1172章 漂的緣故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213章 發福利第933章 科學的開端續第289章 生擒第1072章 決戰——差不多了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756章 南巡——來到廣州第122章 偶遇羅貫中第1815章 最後的囑託第1229章 不要着急第722章 不約而同——城外的襲擊第752章 南巡——隨軍商人第632章 甘州城內第1253章 農業改革——從單位土地最高產量到單位個人最高產量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685章 對蒙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1267章 七月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455章 答應和準備第831章 多邦城——阮勳第30章 寶鈔戰爭——計算的投入第828章 多邦城——調兵第427章 高煦與滲水第94章 講武堂——第一堂課第603章 杭州與西安第1211章 再等等第679章 唵嘛呢叭咪吽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第742章 準備與再去講武堂第155章 爺孫夫妻第10章 後續發酵第1168章 植物學家與出版第604章 對西北衛所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1174章 插入第1524章 掛鉤終於掛上了第1333章 漢洲攻略(五)第387章 喜歡第1017章 帖木兒的演講第21章 重陽節——寶鈔之二第911章 必須不能守寡(補昨日欠更)第1370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上)第1674章 用什麼辦法挑釁第1243章 真正的學校——爲何只招勳貴第1030章 最慘烈的一戰——開始第830章 多邦城——上直衛第1794章 姐弟感情與插曲第749章 高棣花陳(求訂閱)第1400章 點評與《古文尚書》第611章 馬匹與徐第1696章 終於打消了這個念頭第956章 英雄魂歸第144章 卡廷——開始第549章 再見與玉佩第1126章 傅安與理番院第499章 兵藩第917章 如何正確理解出題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節)第1240章 真正的學校——繼續解惑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1798章 蒸汽機車與再觀察第164章 各種事第1011章 更加焦急第718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安南談論第566章 回京宣旨第1057章 最終決戰——想要將計就計第1418章 蕭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