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1章 格致監河南分監監正

“《古文尚書》?好,好。老先生願意將家傳的《古文尚書》拿出來交給官員抄錄,很好。”允熥笑道。

《古文尚書》指的是用秦代統一文字前的各國奇形怪狀的文字寫的《尚書》文本,與秦代統一文字爲小篆後流傳下來的《尚書》有所不同,所以被稱作《古文尚書》,漢代劉向編輯的則被稱爲《今文尚書》。《尚書》作爲五經中的一部,十分重要,能多出一種《古文尚書》來校對當然是一件好事。

“多謝讚譽。”老人說道。但說完他就覺得不對勁:‘我怎麼像是被朝中官員誇讚似的出言感謝?這個貴公子剛纔說話的語氣與神態太強了,比見過的三品官員還有官氣。莫非他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貴公子,還是一個已經襲爵、擔任官職的貴公子?’

“老先生願意爲編纂《大明大典》做貢獻這真是好事,我決定襄助您五十兩白銀,以作鼓勵。”允熥又道。一名侍衛隨即從身上掏出五十枚銀幣,遞給老人。

“多謝公子。”老人本不想要,但不知怎麼,鬼使神差的,就答應了。

“這沒什麼。”允熥擺擺手,又囑咐道:“若是老先生的朋友還有人藏有這種歷史久遠的古籍,一定要拿出來爲編纂《大明大典》這一文化盛事添磚加瓦。”

“公子放心,老朽定然與所有認識的人中喜好藏書的說,讓他們拿出家中珍藏的古籍。”老人不由得又道。

允熥又與他說了幾句話,鼓勵老人的行爲,這才轉身離開書鋪。

“爹,就爲了一本書,還不是買下,就掏了五十銀元,您不是平日裡總教導我們不可奢靡浪費麼?”出了書鋪,敏兒不解的問道。

“這可不是浪費。這是爲文化盛事添磚加瓦。”允熥糾正道:“這些古籍的傳承可十分要緊,能多傳承一點,就是一點。”

“哦。”敏兒其實仍不明白,但也不再問,又道:“年前圻兒就是在這裡買的送給垣兒的書?這家書鋪看起來也不大,書也不多。”

“你可不能拿咱們家的藏書室與這個書鋪比較。史館抄錄的書籍,今日爹爹從史館要一本,明日想看另一本書就又要來,慢慢的藏書室裡的書就多了起來。在民間,這也算得上是一家大書鋪了。”允熥道。

“那民間的人能看到的書也太少了。”

“書也不便宜,一般人當然看不了多少。不過等將來,天下每一個人,只要他願意,都能看到無數書籍。”允熥想起後世,說道。

一邊說着,他們已經走回馬車,重新坐進去繼續趕往周王府。這個地方本來與周王府就不遠,沒幾步就到了,馬車停在周王府門前。

允熥抱着敏兒下車,才走幾步,朱橚與朱有爋就迎出來,行禮道:“見過陛下。”

“都是一家人,五叔你還是長輩,這麼多禮做什麼?”允熥笑着答應一句,又讓敏兒給他們行禮,攜手走進正廳。

坐在正廳內,幾人寒暄幾句,朱橚正要說正事,就聽敏兒說道:“爹,女兒想在院子裡面玩,叔爺,侄孫女想在叔爺家裡的院子玩。”

“哎呦,把敏兒你給忘了。”朱橚笑道:“你當然聽不慣我們說話,出去玩吧。小陳,去把子凌叫來,與敏兒一起玩。”

“你去玩吧。”允熥也笑道。

“多謝爹爹,多謝叔爺。”敏兒笑着答應一聲,跑出了屋子。幾個宮女和周王府的侍女、宦官連忙跟上。

“又一年不見,敏兒又長大了些。”朱橚看着敏兒的背影,說道:“她雖然才十二歲,但這個個頭,比許多成年婦人還高了。”

“這是當然的,民間婦人吃的不好,自然身量矮,咱們皇家不僅吃得飽,還吃得好,比普通百姓身量高才正常。不要說婦人,就是成年男人,也未必比咱們家的女兒高。”允熥說道。民間百姓農閒時候都捨不得吃飽飯,營養怎麼可能足夠?營養不夠,當然也長不高。當然,總有那基因特殊的,吃得不好還個高,但這種情況畢竟少見。

“說的也是,就算是子凌,沒有敏兒這麼高,但也比鄉下的農戶人家年齡相近的孩子高,站在一起再換上農戶的衣服,人家肯定覺得已經十四五歲了。”朱橚說這話本來不是這意思,但允熥不接茬,他也沒法說下去,只能就事論事。

又議論幾句,允熥問道:“五叔,您上次說的事情,還是宜早不宜遲。《大明大典》已經快要校對完畢了,若是等史館校對完畢您再送來,就有些晚了。”

“我也知曉,已經派侍衛趕回開封,督促他們儘快將書籍都送來。不過冬天運河凍住了,恐怕要慢些,又爲了防止書籍破損,得一個月。”

“一個月也成。三月中旬《大明大典》還校對不完。”允熥笑道。

允熥下令編纂《大明大典》,作爲宗室中著名文化人的朱橚當然十分贊同。他不僅將自己和朱有燉蒐集的書都命人抄錄一份送到京城,還在河南境內不斷着人搜尋書籍。去年他又在河南省內搜到了一批沒見過的書,命人抄錄一份後原打算等開春河水解了凍送到京城,但聽說《大明大典》快要編纂完畢後,派出侍衛趕回去督促將書籍抄本儘快送來。

“其實五叔你不用等河水解凍的,有軌馬車即使冬天也能用,用有軌馬車送過來也好。”允熥又道。

“是了,還有有軌馬車。只是雖然馬車已經修到河南有一年多了,但還總是想不到。”朱橚道。

“慢慢習慣了就好。”允熥道。

“對了,五叔,我又得了一種在大明從未見過的作物,也是從漢洲大陸發現的,送給五叔你。這種作物在河南估計長不了,但生出的果實很有意思,五叔你研究一番。”允熥想起朱橚還在開封開了一個‘格致監河南植物動物學分監’呢,就想起一種漢洲大陸的作物,要讓他研究研究。

“正好,官家,我也有有關研究作物之事要與官家說。”

第511章 再吩咐與見駕第37章 從戶部到兵部第1183章 軍事改革——開端:文職武職第26章 內宮之患第1709章 驚天霹靂第624章 驚奇的一課第717章 安南王妃第512章 軍中與繼續整頓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138章 戰——兩邊第90章 除夕宴第432章 來自軍方的證據第652章 岷王——過兵第79章 下鄉進村第849章 僞軍第1803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漢洲局勢第1764章 做好迎接洶涌議論的準備第487章 再次出發第991章 第三個目的第338章 出嫁與江浙第642章 戲曲與歌第1691章 倒是十分關心旁人的婚事第1814章 東方的資本主義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411章 北撤第130章 至山海關第708章 昀葉徐徐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793章 大案——延後第1108章 伊吾慶功宴——軍之脊樑第682章 威信和武藝課第556章 獻女第127章 兗州事件——道教第1093章 血色——報了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796章 最後醒來第1479章 囑咐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1371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下)番外16:緩過來的原因第768章 大案——猜測進展第1719章 初談進兵蘇伊士答覆本章說與其它第999章 來自撒馬爾罕城的決策——蒙古炮灰?第132章 挖人第445章 又一年的臘月二十九第375章 兩地的變故(一)第562章 滿江紅第879章 視察軍醫所第14章 允炆和藹,允熥發威第574章 後續的決定第764章 李家懷疑第1802章 宗教婚禮與留親第274章 軍校改革第683章 寧王朱權(本章四千字,之後還有一更)第1207章 外交無小事——狗屁第257章 從頭到尾第1536章 拜訪第432章 來自軍方的證據第262章 醫學進步第376章 兩地的變故(二)第1497章 蘇州驚變——蕭家談話第1788章 工業時代——法典第1366章 岱璇第1528章 暢想與請求第898章 慶功宴(一)第1222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中)第639章 糧食和軍歌第148章 卡廷第309章 何福與宋晟第1297章 殿頭殿尾周農中間第1789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爭論與差事第563章 杭州商戶第1506章 蘇州驚變——塵埃落定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313章 花英與徐家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354章 前夜第192章 初議分封——西域現狀第897章 士兵很重要啊第965章 工業第1536章 拜訪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1077章 決戰——烈士斷腕第866章 捷報第1263章 首飾古董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1050章 最終決戰——鐵籠子第1714章 王妃第692章 西南雜談第589章 湘王第349章 文會的意外第597章 寶安市舶司第1742章 賞賜與求賞第68章 四名太監第994章 朱鬆不知道第850章 總之效仿就對了第20章 重陽節——續逛京城第1049章 最終決戰——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