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8章 工業時代——法典

所以,“雖然碼頭工人行會也做惡事,但在朕看來利大於弊。尤其行會對付單個工人也是爲了行會內的工人着想,是爲自己人着想,更不應苛責。”

允熥繼續說道:“至於繅絲工場和紡織工場的機工都是女人,做不到碼頭工人打壓單個工人、工會難有用處之事,爲父覺得你想的差了。女人同樣可以阻攔其他女人上工,又不是阻攔男人。現下願意做機工的女人不多,難道工場還敢將她們都開除了不成?只要有人組織,工會也能起到用處。”

說完這話,允熥看了一眼文垣,見文垣沒有要出言的意思,繼續說道:“第四,就是修改《大明律》。用修改這個詞其實並不十分恰當,做法是將原本只有一本的《大明律》分成三部分,分別爲《刑律》、《民律》和《商律》。《刑律》內容爲懲處犯罪之行爲的,至於何爲犯罪,則是指犯十惡不赦之罪、殺人、傷人、偷盜、強搶等事。不過,若是偷盜,且偷盜的金額不多,可不認爲是犯罪,不歸《刑律》處置。具體何種做法算作犯罪,何種不算犯罪,《刑律》中會有確切條文。”

“《民律》則是處置犯罪之外的民間糾紛之律令,百姓所遇到的絕大多數事情都是遵循《民律》判處。刑民兩分後,民間不涉及犯罪的糾紛,不再判處刑罰,亦即不再處以打板子、珈號示衆等處罰,僅僅需賠償。至於《商律》,則是專門規定商戶做生意所遵循之律令,以及商戶之間發生糾紛時應當如何判處。”

說到最後這一條,將《大明律》一分爲三的時候,允熥心裡其實是很激動的。刑民不分是華夏古代法制的一個重要問題。一直到近代之前,民間糾紛都會判處刑罰,根據後世保存最完好、相關資料最多的《大清律例》規定,負債不償者,“五兩以上違三月笞一十,每一月加一等,罪止笞四十。五十兩以上違三月笞二十,……百兩以上違三月笞五十,……並追本利給主”。《唐律》也有規定:“諸負債違契不償,一匹以上違二十日,笞二十,二十日加一等,罪止杖六十。三十匹加二等,百匹又加三等,各令備償”。

這樣的做法當然很好保護了債權人的權益,但對於債務人來說就是噩夢了。二十板子就能打死一個人,就算衙役動手的時候不照死打,也是幾天下不了牀。在古代一個壯勞力每個月都有幾天不能幹活,這樣持續幾個月,就是家破的下場,對社會穩定是不利的。當然,允熥之所以要刑民兩分,除了維護社會穩定,更重要的原因是這會影響工商的發展。爲了促進商業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正好藉着這個時機刑民兩分。

至於《商律》,當允熥說出這兩個字的時候,腦海中想起的是拿破崙的話語:‘我真正的光榮不在於打贏了四十多場戰役,滑鐵盧會抹去人們對這些戰役的記憶;但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忘卻的,它將永垂不朽。’

允熥制定的《商律》當然不會有這麼偉大,因爲他要適應現在大明的商業發展程度與社會氛圍,但作爲代替《法國商法典》成爲世界第一部專門商法的法典,也必定會永垂史冊,後世不管哪國人,只要是研究法制史、商業史的人都要研究《商律》。

“爹,您可還有其他的處置?”允熥正想着,文垣出言問道。

“父親沒有其他處置了。”允熥回過神來,說道。

“既然如此,兒子要出言詢問問題了。”文垣說道:“首先,是鼓勵工匠轉型成爲工場主或機工。機工就不必提了,兒子主要是對工場主有些疑惑。父親說讓他們合股開設小工場,從錢莊借錢購買機器和原料,但是如何避免他們被重利盤剝?剛實行的時日上上下下都有人盯着,錢莊或許不敢違背朝廷的命令,但過些日子就未必了。”

“另外,就算他們都合股開設小工場,或者都要做機工,原本開設工場之人擴大規模能接受這麼多機工,但工場生產的效率遠在一家一戶的工匠之上,綢緞、布匹的產量必定大增,增加的這麼多綢緞和布匹,都賣給誰?如何能夠賣的出去?這是兒子的頭一個問題。”

“兒子的第二個問題,是有關工會的。兒子當然覺得工會很好,但如何將其組織起來?難道是在朝廷中專門設立一個衙門,指導各行當設立工會?兒子覺得這樣做未必好。但不這樣做,想要成立工會將十分緩慢。”

“兒子的第三個問題,是關於將《大明律》一分爲三,分別設立《刑律》、《民律》與《商律》的。將刑民兩分後,欠債之人不會再被打板子流放,能夠避免百姓破家,有些好處;但若是某一家手裡有錢,但就是欠債不還怎麼處置?現下可以打板子甚至流放,他們害怕官府不敢不還;若是不能打板子了,如何處置?”

“另外,單獨設立《商律》,兒子覺得沒有必要。《商律》條文不會多,完全可以歸入《民律》中,不必單獨設立。”

“以上是兒子的疑惑,還請父親解惑。”文垣道。

“不錯。”允熥又先稱讚了兒子幾句。除了最後一個將《商律》歸入《民律》的問題外,其他問題都很要緊,他本就想着若是文垣不問也要解釋的,現在他也想到這幾個問題問了出來,表明文垣的想法和他越來越接近了。

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961章 在講武堂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1172章 漂的緣故第1119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沙使第568章 命名與賞賜第1040章 鐵門關之戰——賜水第995章 談到逸聞趣事第113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哦,漢人也曾經是白人?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樂!第311章 楊栽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蓮初遇西門慶第120章 拿人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1254章 農業改革——吩咐完畢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1303章 婚禮宴席現場第860章 南定——死人第875章 胡朝的末路——壞消息第1811章 新的軌道列車番外10:挑刺的報紙第772章 大案——特別的時刻第466章 逛上元燈會第1305章 徐家商議第765章 做夢第486章 惦記悼念金庸第256章 多疑第106章 婚禮第788章 大案——物件第1403章 偷屍體第1263章 首飾古董第25章 立儲之兆弟669章 攻緬——被襲第269章 驚動第1484章 天文學大發現——第一個投身科學第821章 戰安南——斷後第1279章 杭州事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1816章 大結局(上)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458章 答謝很久之前的救命之恩第76章 走進科學第921章 徐景昌不讓人放心第175章 上滬第1761章 蘇伊士截殺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1184章 所有學校的變化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線索第1175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1050章 最終決戰——鐵籠子第1147章 如同,如果第652章 岷王——過兵第835章 多邦城——各種意外第1006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中)第1481章 天文學大發現——夜觀天文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895章 我來也前傳(祝書友們正旦快樂!)第455章 答應和準備第1512章 供詞第122章 偶遇羅貫中第758章 南巡——風景第572章 進剿女真第1771章 提前放出風聲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第1817章 大結局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1710章 抓到你了第1446章 對歐洲的謀劃—遠在西方第1421章 大喜之極與大悲之極第165章 送行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1505章 蘇州驚變——轉折第1374章 日心說第219章 技術發明第1655章 巴布納——真正開戰第316章 調換文武官員番外17:新來的朝鮮同學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亞人與英格蘭人第212章 以一人敵一羣第1548章 印度之戰——白死?第143章 戰——安全第1794章 姐弟感情與插曲第1525章 見面第1183章 軍事改革——開端:文職武職第272章 掩護與實錄第26章 內宮之患第388章 出征與陰謀第756章 南巡——來到廣州第390章 兗州城上第1800章 護衛統領與拜見朱榑第1170章 調查第443章 北巡——返程黃金命名與封賞第551章 海務院和新市舶司第1794章 姐弟感情與插曲第1518章 叛徒原來是自家人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285章 意圖去平江第1126章 傅安與理番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