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國子監與從北而來

允熥又安撫了陳壽幾句,然後讓他下來了。

允熥又問道:“現在在國子監讀書的勳貴子弟還多嗎?都有誰?”不過雖然他是在問徐宗實,不過允熥其實平時通過其他途徑也差不多都知道了,現在不過是隨便問一問。

徐宗實說道:“陛下,還不少,魏國公的次子徐泰、薛都督的次子薛熙揚等人都在國子監讀書。”

勳貴家庭也不是都想讓子孫當武將的,大將難免陣前亡嘛!而當了文官就算是升的慢一些那最起碼沒有生命危險,所以很多家庭都從不世襲爵位的子弟中選幾個送到講武堂讀書。就算是當不了高官,當個不大不小的閒散官員也不必世襲一個武職差。

允熥又問了幾句其他的事情,按照正常情況下就可以宣佈回宮了,不過今日允熥卻並未回宮,而是在等待着徐宗實說話。

徐宗實對允熥說道:“陛下,臣今年已經年過七十,病體纏繞,每月倒有半個月請假在家養病,爲國家也盡不了多大的力了,所以請陛下允許老臣回鄉養老。”

允熥就是在等他請辭的話。徐宗實從洪武二十五年當國子監的祭酒已來,已經在這個位置上待了七年了,雖然國子監的祭酒不比科舉考試的坐師,監生能不能當官與國子監祭酒的關係不是很大,但是也是一個重要職位。

允熥倒是不覺得徐宗實會反對他,但是畢竟他的思想與允熥不合拍,所以允熥早有撤換的想法。

不過徐宗實的年紀大了,又是出名的儒臣,允熥也不好繼位之初就拿下,並且他還另有謀劃,所以暫時就這麼去着了。

不過徐宗實自己大概心中也有數,並且他年紀也大了,所以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就已經提出過一次辭呈了,但是允熥當時拒絕了。

今日徐宗實再次提出辭呈,允熥就沒有拒絕了。允熥先是又挽留了兩次車,徐宗實當然是表達了自己堅決要退休的願望,然後允熥說道:“既然徐老先生如此堅持,那朕就準了老先生的辭呈。”

徐宗實說道:“臣謝陛下恩典。”

允熥說道:“但是老先生一走,這國子監祭酒就出缺了,老先生可有推薦的人選?”

徐宗實不傻,馬上說道:“一切唯有陛下獨斷,豈有臣置喙的道理?”

允熥隨即說道:“那朕就說了。國子監助教陳南賓,朕覺得不錯,徐宗實以爲如何?”

徐宗實心下雪亮:陳南賓確實也是儒臣,也不是允熥的嫡系,但是在想法上卻與允熥比較合拍,所以允熥繼位以後現這麼一個人之後就提拔他,並且在今年把陳南賓任命爲了國子監助教,大概就是在等着這一天了。

不過徐宗實作爲從洪武四年就出來爲官,一直安安穩穩的存活到了建業年間,不該說的話肯定是不會說的,聽到允熥的話以後說道:“陳南賓助教確實非常不錯,陛下真是慧眼如炬。”

允熥笑了笑,又說了幾句話,然後又敲定了徐宗實退休以後的待遇,算是對待徐宗實也已經很禮遇了,然後返回了皇宮。

==========================================================

山東濱州的官道上,幾輛有上百名大漢護衛的馬車正在不急不緩的行駛着。幾個中年漢子領頭騎着馬在隊伍的最前方,如果現在有明眼人站在路邊,一看就能看出他們穿的是王府侍衛的服飾。

這一行人就是要趕往京城的燕王朱棣一夥人。現在已經是四月中旬了,下個月五月初五就是朱元璋的忌日,朱棣要去京城祭拜朱元璋。

其實一般的王爺不用非得去京城祭拜,在自己的封地也是一樣的,當年馬皇后去世的時候各地的藩王就是參加了喪禮,但是一年之後的忌日沒有再趕來京城。

但是朱棣現在比較特殊。他現在是大明所有宗室輩分最高的那一批人中年紀最大的,在晉恭王朱棡去世以後兼任了宗人府的宗正,所以按照規矩來京城祭拜。

朱棣今日沒有騎馬,而是與妻子徐妃一起坐在一輛馬車之中商量着什麼事情。

朱棣說道:“你其實沒有必要和我一起去京城的,現在高燧又生了重病,高熾雖然留在了北平照顧他,又有張氏(高熾之妻)在北平,但是總是不如你在北平讓人放心。”

徐妃笑道:“張氏現在幫着我打理家務已經幾年了,事事都很妥帖,沒什麼不放心的。”

“高燧雖然一開始病的不輕,但是找了好幾位名醫不都是說沒什麼大礙嘛!並且在咱們出的時候已經好轉許多了,只不過身子還虛需要將養而已。”

“況且我孃家三妹妹也要出嫁了,我正好回去幫襯幫襯。”

“嗯?”朱棣疑惑地說道:“你的孃家三妹不是定給了二十二弟朱楹嗎?雖然父皇過世民間只禁婚嫁一個月,但是我們當兒子的都是要服斬崔,服喪二十七個月,現在纔過去了一年不到,怎麼就要出嫁了?”

徐妃說道:“我也不知道,是輝祖來信的信中說的。輝祖的信中說陛下讓他們準備出嫁的東西。”

朱棣說道:“允熥又想搞什麼幺蛾子?”

徐妃說道:“那就不知道了。輝祖在信中說他也是摸不到頭腦。”

然後徐妃接着說道:“並且我家四妹妹今年也十五了,該給她找一個好人家了。我雖然和四妹不熟,但是好歹是自家妹妹,我身爲女子有什麼也好說話。”

“你家四妹子?”朱棣想了一下說道:“是在老岳父過世的同一年出生的吧?今年也十五了,怎麼還沒有定下人家嗎?”

徐妃說道:“先帝還在的時候,我們家哪裡敢隨便定下人家來?萬一先帝還有什麼其他的安排怎麼辦?”

“等到大喪,更不能急忙定下人家了。現在正好是一年過去了,正好開始看看各家有沒有什麼合適的子弟。”

朱棣倒是不會對自己的小姨子有什麼想法,但是他想了想說道:“要不把她嫁到咱們北平的人家,怎麼樣?”

徐妃明白朱棣是想借助她的四妹妹籠絡自家的武將。但是徐妃想了一下之後說道:“咱們北平的武將,身份都低了點兒吧?怎麼也得是一個爵爺家的子弟纔好出嫁的。”

朱棣一想也是,自己的親信武將級別最高的不過是一個指揮使,世襲的前程也不過是指揮僉事,讓魏國公家的女兒下嫁身份太低了不夠格。

朱棣於是放開了這個話題,說起了別的事情。徐妃也知道他們在這裡多說也無用,所以也放開了這個話題,說起了別的。

第806章 戰安南——白鶴第423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1209章 賢才第1293章 壓力和解決辦法第1515章 目的第105章 殉葬第496章 瓊林宴召見第398章 青州城(二)第1812章 與商人共天下?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609章 姐夫之命第141章 戰——玉碎戰第218章 從前之事第641章 李常問制第1012章 母女第148章 卡廷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358章 拿下調兵第802章 瓊州事末開始第1283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五)第756章 南巡——來到廣州第152章 追悼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1256章 婚禮之前第1545章 印度之戰——援兵第1281章 安排第294章 四國使臣第1817章 大結局第137章 戰——初戰第1738章 出人預料的變化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1545章 印度之戰——援兵第691章 猜到第699章 說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407章 德州之戰——生擒第118章 兗州事件——繼續調查第516章 稅清氓第1022章 守城——林琛第689章 金帳汗與維齊爾第1664章 巴布納——第一聲大笑第843章 軍醫第1760章 開羅——自稱國君第71章 寶鈔戰爭——蘇州問題第1068章 決戰——百夷衛上陣第577章 傳道第1339章 漢洲攻略(八)第1154章 被喚醒的噩夢第546章 審問出來第1513章 斥責與獎賞第138章 戰——兩邊第1665章 巴布納——伏擊第870章 同樣的過年第260章 鍊鐵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第1464章 光榮第1712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第1500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401章 朱藍第469章 坤寧宮夜話第1435章 如何團結第112章 準備出行第482章 鎮守臺灣第802章 瓊州事末開始第1030章 最慘烈的一戰——開始第1501章 蘇州驚變——緊急第181章 安頓第1320章 金融改革——爲什麼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1714章 王妃第612章 滁州寧國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172章 投奔第1121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絲綢之路第530章 找誰商量第46章 再至麪館第257章 從頭到尾第632章 甘州城內第398章 青州城(二)第1090章 血色——不忍言第888章 好吉利的章節號第1548章 印度之戰——白死?第644章 精忠報國第755章 南巡——不要色目人!(五千字章節)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377章 兩地的變故(三)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1476章 結束第110章 見藍珍第145章 卡廷——截第1045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路上視察第1015章 壞消息一起來第1814章 東方的資本主義第1243章 真正的學校——爲何只招勳貴第1522章 回賜第315章 齊夜話第118章 兗州事件——繼續調查第1317章 金融改革——唐伯鶴的意見第1286章 活字印刷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