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玉佩

馬車很快到了乾清門,允熥與昀芷抱着幾個小孩子下車,又對他們說道:“敏兒,帶着你的幾個弟弟回去吧。”

“爹你過一會兒會去坤寧宮麼?”敏兒問道。

“爹爹在乾清宮略坐一坐就去坤寧宮。”允熥其實今晚是打算去妙錦的延禧宮。過年這段時間宮裡宮外事情繁忙,許多也都和皇后有關,他在坤寧宮歇息的時候太多了,所以今晚打算換個地方。可看着敏兒眼巴巴的望着他,話就出不了口。

‘在坤寧宮待一會兒,哄着敏兒去和賢琴等人玩之後再走吧。’他只能這樣打算。

敏兒自然不知允熥的打算,高高興興的帶着幾個弟弟在宦官宮女的簇擁下返回坤寧宮;昀芷躬身行了一禮,也帶着宮女返回自己的殿閣去了。

允熥在昀芷坐上轎子的同時也擡腳要向乾清宮走去。雖然一般情況下過年假期這幾天地方上不會送奏摺來京,但若是有什麼急事就不同了。所以就算他一整天都沒有與藩王大臣應酬的打算,也會來乾清宮問一問有沒有奏摺需要處置。

今日他還真的來對了。允熥剛走進大門,就見到值守的中書舍人陳繼走上前,躬身行禮後說道:“陛下,河北布政使司急報,北平地震。”

原來就在上個月大家正準備過年的時候北平發生了地震,雖然規模不大但也死了一些人,毀壞了不少百姓家中簡陋的房屋。地方官府一面開常平倉賑濟,又借用當地寺廟道觀的房屋暫且安置無家可歸的災民,一面飛報京城。

“免了受災農戶明年的稅賦。”允熥看了看,對北平府的處置表示讚許,又在最後這樣寫到。

“可還有其它奏摺?”允熥又問。

“陛下,今日只有此一份奏摺。”陳繼回答。

“既然如此,你趕忙將奏摺送至通政司。”

陳繼領命,忙離開乾清宮去送奏摺;可允熥看着他的背影,卻沉思起來。

若不是今日昀芷提到建業二年的東巡,他都忘了陳繼也已在他身邊爲官超過三年,比楊溥、金善等人在他身邊爲官的時間只晚了半年,也是老資格的中書舍人了。

允熥還是很欣賞陳繼的,絕不能讓大家誤以爲他不被重視。雖然只要在內閣爲官的人都能明白這是無稽之談,但外朝官員衆多,總有看不清的瞎嚼舌頭。

‘今年出征西北,帶着他一起去吧。等回了京城,朕任命他一個十分合適的官職。’

允熥隨即拿起筆又拿出一個小本本,用只有自己看得懂的文字寫下這句話,又將本子藏好。隨後洗了個澡,就要前往坤寧宮。

可他剛剛從乾清宮內走出來,就見到侍衛張無忌站在面前躬身行禮,不由得十分好奇:“張無忌,你這是有何事要稟報給朕?”

“陛下,去往吳王府的路上,陛下不是吩咐臣明日拿幾個真武大帝的掛件過來?適才在吳王府門前等候的時候,臣偶遇了一同住在公租房的鄰居,託他從臣所住的房屋中拿來了幾個掛件,現在獻給陛下。”張無忌說道。

“很好,很好。”允熥誇讚道。張無忌現在就將要的東西給了他,說明十分重視此事。

可允熥卻不知到底該留哪一件。他對佛道兩家一直秉承着利用的態度,從來都表現的不偏不倚,身上從來沒有任何一家的飾物,乾清宮也從來不擺放任何一家的擺件;況且這個東西是爲昀芷要的,他也不知昀芷對此的喜好。

允熥想了想說道:“這幾件朕暫且都留下,待仔細看過後將不太喜歡的給你。”

‘不是陛下自己要這樣東西?’張無忌聽到允熥的話,馬上做出了判斷。

他頓時有些失望。作爲一個虔誠的道教徒,他還以爲是皇上忽然就信奉起了真武大帝要這個掛件,所以剛纔興奮了半天,卻不想白興奮了。

‘不過,能託陛下要東西的人總不過是幾位公主或娘娘,總算宮裡信奉道教的人多了,也是好事。只不過,不知是哪位殿下?’他又想到。

允熥不知道張無忌在想什麼,只是將這幾個掛件裝在身上,去往坤寧宮。

第二日中午用過了飯歇過中覺,允熥離開延禧宮,前往乾清宮將僅有的幾份奏摺批答完畢,吩咐今日值守的中書舍人胡儼送至通政司,就起身又去了坤寧宮。

剛走到院落大門,他見到敏兒與思齊等人正在院子裡堆雪人。她們幾個滿臉都是高興的神采,不停的將雪堆到一起,又拿了幾個物件安放在大約是腦袋的地方,充作眼睛、鼻子和嘴巴。此時敏兒聽到宦官的通傳聲,將手裡的雪扔到一邊,一溜煙跑到允熥身旁,略帶着自豪的聲音說道:“爹,看女兒堆得雪人!”

“好好好,堆得真不錯。不過還是要注意安全,別滑到摔在地上。”允熥笑道。

“知道啦。”敏兒隨意答應一句,又說了幾句話,回去堆另一個雪人去了。

允熥走過去,看着在幾個小孩子中混雜的一個個子高許多的人,開玩笑道:“昀芷,你已經是大姑娘了,怎麼還和她們一樣在這裡堆雪人?”

“妹妹才十五歲,哪裡就是大姑娘了!分明還是個小姑娘。”昀芷也笑着迴應。

“是是是,我的四妹妹還是個小姑娘。”

允熥和她調笑幾句,忽然想到了昨日的掛件,將那幾個真武大帝的掛件拿出來,遞給她說道:“你瞧着哪一個更喜歡?”

昀芷接過掛件,仔細挑了半晌,將其中一個單獨拿出來說:“皇兄,妹妹瞧着這個不錯,以後就掛着這個了!”

‘這個玉佩的樣子與張無忌掛着的玉佩樣子很像啊,大約是同一款式的。’允熥心裡想了這麼一句,又道:“太妃不是信奉觀世音菩薩?能讓你脖子上掛着真武大帝麼?”

“我不會掛在胸前,而是貼身放在身上,這樣母親就看不到了。”昀芷笑道。

“你還真有辦法。”允熥也不知是挪渝還是什麼。

昀芷也不在意,隨口答應幾句,走進大殿內由宮女服侍着將玉佩貼身放到身上。

允熥也走進大殿,扶起行禮的熙瑤,與她坐在一處說了會兒話,天就已經黑了。

敏兒與思齊走進來,又把文垣、文圻叫了來,一家人一塊吃了晚飯,允熥陪着幾個孩子又玩了一會兒,待敏兒自己撐不住去睡覺後也去歇息了。

之後幾日,因爲所有要與藩王商議的事情都已經商議完畢,允熥又自知今年要在西北待很長時間,所以絕大多數時候都用來陪伴自己的孩子們,一直到正月十五,正式上朝的前一天。

第803章 還是瓊州第405章 德州城外之戰(一)第1491章 蘇州驚變——開始第1466章 新任命第236章 商業聯盟第17章 重陽節——提議軍校第1097章 決死的差事第411章 北撤第1097章 決死的差事第1073章 決戰——後撤第1167章 曙光第356章 齊王府後續第574章 後續的決定第314章 何榮與齊家第123章 兗州事件——疑點第547章 再次清查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301章 告誡與兒女第823章 戰安南——救第889章 撒土士楊王靖韓色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1283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五)第1444章 對歐洲的謀劃—對卡斯蒂利亞第956章 英雄魂歸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第1384章 投獻案的起始第1662章 巴布納——去巴布納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1514章 議論第612章 滁州寧國第4章 靈堂和送行第209章 超長的朝會第437章 宣府城外的獵戶第1229章 不要着急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第619章 約法三章第1198章 金銀的作用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第1224章 軍事改革——尾聲第999章 來自撒馬爾罕城的決策——蒙古炮灰?第318章 內宮貪腐案(二)第1435章 如何團結第1511章 驚訝的敏兒第652章 岷王——過兵第906章 充分發揮價值第1516章 抓人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處番外3:分封制的變化第175章 上滬第643章 南婆羅洲第1424章 西方的新來客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852章 刺激進兵第1157章 追與逃第619章 約法三章第1178章 安排第1395章 結果第1098章 遺書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651章 岷州第1092章 血色——冤有頭債有主第1437章 閒聊第1752章 炮灰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後果第1814章 東方的資本主義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168章 海第588章 宗喀巴第703章 宴飲前的談論第645章 鐵紀鐵第157章 郡主第1684章 會有多少人番外11:帝國政治制度——縮水的皇帝與養老的議會第11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語言與國家第530章 找誰商量第183章 準備第208章 用方第1074章 決戰——包圍與中心開花第1676章 哪裡來的援兵?第280章 心得第137章 戰——初戰第988章 朝鮮交鋒第546章 審問出來番外7:帝國最黑暗的年代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第711章 要求第1540章 其他更值得關注的事情第238章 楊任來滬第1695章 什麼!允熥還有過這樣的想法!第1561章 印度之戰——驚喜第1687章 設立總督的緣故與昀芷第584章 奴僕第1248章 讓他們發財第10章 後續發酵第277章 文武人才第631章 兩年前見過的人第1531章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