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應觀衆要求 (1)

爲什麼結婚

今年年初,一羣學生來我家拜年,我問他們:

“下一站去哪裡?”

學生回答:

“去羅龍治老師家。”

羅龍治是臺北“工技學院”的教授,我們是老朋友,偶爾遇有歷史上的典故問題,我都會打電話問他,但是我們很少見面。於是,我很快接口:

“那好啊,我也跟你們一道去。”

進了羅家,寒暄過後,我們坐下來聊天。在場的四五個學生都是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話題不覺往婚姻方面打轉,討論的是結不結婚的問題。大家七嘴八舌地發言,後來羅教授作了結語:

“給你們一個建議,如果你們要結婚,一定要確信你的對象是真情摯愛。”

學生在面對老師訓示的時候都點頭,可是臉上卻是一副不解的神色。見此情景,我挺身對羅教授說:

“你講這些話他們不太能體會,不過我懂你的意思,我是過來人。”

二十多年前,是什麼原因促使我去結婚的呢?

很簡單,因爲我對傳統賦予女人的角色和義務表示認同。那個時候的女孩,即使受了高等教育,如我們,但心裡都非常清楚:婚姻是女人生命歷程中一項很重要的任務,我們必須去完成。中國女孩的悲哀就是,沒有經歷交男朋友的階段。我們不爲交男朋友而交男朋友,是爲找丈夫而交男朋友,甚少女孩會對目標產生疑慮。

爲什麼要交男朋友?

當然是爲了體驗生命中的情愛關係。

但是,我們不懂。在我們上大學的時候,我們把情愛、和婚姻結合在一起。

基本上,我們對婚姻沒有什麼概念,有的也只是我們的父母所給我們的。我們傳統文化中沒有所謂的婚姻教育,儒家雖然提出五倫——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和夫婦,但是攤開儒家所有的訓示,前四倫的關係都有詳細的敘述教你如何去修養,唯獨夫婦這一倫幾乎找不到。

在這樣的教育下,婚姻只有儀式的傳承。我們長大了,就跟我們的父母一樣,納入這個婚姻系統,大家都去結婚。

因此,中國人的婚姻質量之差無可比擬。我們的婚姻選擇往往是遷就社會的現實,而不是遷就個人的興趣或感情。在一個保守的社會中,離婚率雖然低,卻源自女方片面的忍耐。從小到大,我周遭長輩的婚姻並沒有令我覺得結婚有多好,包括我母親的婚姻都是一個大失敗。但是,我從來沒有去探討結婚後的一堆問題,我只是應社會的規範,應觀衆的請求,走入婚姻,而且還要趕在成了大齡女子前快快找到一個婚姻對象。

尋找白馬王子

在我還未進大學以前,看到鄰居的姐姐們每個人都有大把大把的人追,送花的送花,寫信的寫信,將她們的大學生活點綴得多彩多姿。當時,我最大的志向就是上大學,在大學裡去邂逅我的白馬王子,僅此一念,竟然讓就讀一所差勁的商業職業學校的我,考進了“國立大學”,可見愛情的吸引力多麼大。羅曼·羅蘭在《約翰·克利斯朵夫》中說過:“有什麼信仰能與戀愛並立共存而分庭抗禮的呢?”

上大學的第一年,因爲男多女少,我在學校裡很風光,喜歡參加舞會,還被冠上“舞林第一高腳”的封號。第二年,中國臺灣的大學首次出現一個延續至今的現象,文、法、商學院裡女生的錄取率比男生高。雖然我的舞技精湛,什麼活動都參加,但是我始終沒有在大學裡邂逅我的白馬王子,更沒有過什麼轟轟烈烈的愛情。

在我大四要畢業的那年,“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柴松林教授發表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個災難數字:

適婚年齡的女生多過男生!

這是一個多麼巨大的災難啊!但是,柴教授所提出的數字並不只在中國臺灣出現,它在德國和日本都是既定事實。據統計,戰爭期間的出生率不論男孩女孩都很低,戰爭結束進入太平社會以後,人口出生率暴長。日據時代的中國臺灣,在抗戰最艱苦的那一年,平均人口成長率是一年十六萬,換言之就是男孩、女孩各八萬。抗戰勝利後,中國臺灣的人口成長遽升到一年四十萬,男孩女孩各二十萬。如果依照傳統,男孩和女孩的適婚年齡相距五歲的話,1941年出生的八萬男孩要配1947年或1948年出生的二十萬女孩,這個比例就顯得太懸殊了。

我是抗戰勝利後第一年出生的。柴教授的災難數字發表,印證了我上大學以後內心長久的疑惑。

爲什麼我可以嫁的男生都消失了?

原來,答案在此。問題是女生爲什麼一定要選比自己大的男生?如果往下找,可選的對象就多了。

贏得丈夫歸

畢業之後,我很快地從不務實際尋找白馬王子的想法中醒來,接受了社會現實。原因是女孩子上大學已經十九歲,四年大學畢業就二十三歲,在婚姻市場上,一個女人最有條件的時候是在二十五歲以前,她必須在十九歲到二十五歲之間設定一個目標,努力找到一個理想的對象。我已經二十三歲了,汲汲於婚姻市場中,想在身價達到最高點的時候趕緊將自己售出,以免到跌停板的時候必須等待被拋售的命運。

如果是在以前女孩吃香的情況下,我的任務並不算難。但是,我不巧遭逢了社會人口結構鉅變的過渡期,在男方是買方市場的不公平情況下,我非常清楚自己的劣勢。

這時候,我的丈夫出現了——以當年中國臺灣的婚姻市場來看,他算是條件相當優厚的。一個留美學人,年紀三十歲,家世很好,家裡環境相當不錯,他可以算是搶手貨了。在男少女多的情況下,我能嫁給他,也算是我的競爭能力很強了。我想主要因爲我年輕貌美,大學畢業,在中學教國文。我們是經由朋友介紹而認識的,在認識不多久之後就結婚了,倉促結婚的最大原因是,他爲結婚而結婚,我也爲結婚而結婚,我們兩個都在婚姻市場上待價而沽,雙方的條件談妥買賣就成交了。

離婚後,我在座談會上常常碰到柴教授,每次都要嘀咕幾句,都是他的烏鴉嘴,害我如何又如何。事實上,這是玩笑話,我的婚變當然和柴教授無關,而跟現世的社會有關。客觀地看,我在婚姻市場上所遭受的壓力還不算大,比我小三四歲的女孩到適婚年齡所受的壓力更大。多年後,我們這一代的婚姻破產,多半都是因這些小我們三四歲的女人介入而起。有時候,我們不能只從道德或倫理的角度去看一個社會問題,因爲這個問題的基礎是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僧多粥少。

一個不幸的家庭會製造另一個不幸的家庭,這是可以驗證的因果規律。我出生在一個破碎家庭,母親是改嫁的,她的再婚生活並不愉快,我從小就在母親與繼父的吵鬧中長大。除此之外,我們家的物質環境奇差,爲了從這個家庭逃走,我將婚姻當作逃生口,踏出了錯誤的第一步。

我們常看女明星在報紙上說,演了幾年電視劇都是配角,唱了幾年歌一直不紅不火的,載浮載沉,突然向新聞界宣佈息影嫁人或棄歌生子去了,彷彿結婚是解決一切的退路。也有很多上班的女孩告訴我,工作疲累沒有什麼展望,乾脆找一個對象結婚算了。她們有着共同的心態,都將婚姻視爲逃避事業挫折的避風港。抱持這種心態結婚的人,最後一定婚姻失敗。道理很簡單,婚姻根本不是也不應該是躲避失敗的處所,我的婚姻所以失敗仍有它的道理在,是出於個人對婚姻的認識不清。

都是賢妻良母惹的禍?

我覺得,女人是最可愛的動物,因爲她們是最善於反省的動物。

從我發生婚變開始,很多長輩好心地和我一起檢討我的過錯,而我也覺得她們都很有道理,說來說去,我發覺自己簡直不是人,是豬八戒——這幾年的婚姻生活中,我沒有做對任何一件事。婚前,我對他的瞭解顯然非常不夠,這點我早就知道。婚後,我一心一意扮演賢妻良母的角色,忽略了丈夫的感官滿足。我從來沒有好好打扮自己,而是讓自己從四十八公斤的小姐變成五十八公斤的肥婆。結婚六年,我沒有買過一管口紅,我的口紅是出嫁時鄰居們合夥送我的,還有接收我前夫妹妹的舊貨。在美國三年,我只買過兩件地攤衣服,每件價值十美金。我的個性太剛強,我的前夫個性柔弱,在家裡我一定太跋扈,諸如此類等等。唯一不曾落在我頭上的罪名:我生了兩個兒子。

從反悔當中,我又生出許多假設,假使當初我不如何如何,今天我就不會如何如何。總而言之,假使一切從頭來過,我絕對不會扮演先前自己在婚姻中所扮演的角色。問題是,時光不能倒流,我一味地自責根本無濟於事,只是讓自我的評價愈來愈低,而自我憎惡的情緒愈來愈高。

後來,我和一個很好的朋友談起我們婚姻失敗的種種,才發現我是庸人自擾。這個朋友她所扮演的角色和我完全相反,她非常重視打扮自己,講求夫妻雙方的**和愉快享受,控制先生的肚子,管束先生的經濟,非常積極地扮演守門員的角色。結果,她的婚姻和我一樣失敗。

大約婚變的第四年,我開始平心靜氣地從一個較全面的角度去看婚變問題,我發現,任何一樁婚姻的失敗,個人固然脫卸不了責任,但是它還摻雜了社會因素。我承認我個人的因素是婚前認識不清,婚後不懂相處技巧,但是我有很多經過愛情長跑的朋友,她們的婚姻依然失敗。我想,最大的癥結在於我們沒有兩性教育。

現行婚姻制度的男女關係是徹底的男尊女卑,我們正處在這個中國臺灣父系社會解構的開始。解構是一種緩慢的、無形的運動,置身其中的人往往是看不清楚的,社會學家也沒有先見之明,因爲我們社會的信息不夠發達,沒有辦法提供預警。

當中國臺灣南部流行登革熱時,體質較弱的人就會先感染,至於臺北人很少受感染並不表示我們的體質強健,而是因爲我們不在疫區內。同樣的,當社會開始解構,最先遭受衝擊的自然是都市人的婚姻,而婚姻本身不健全的更是首當其衝。

誰說一定要結婚

第5章 應觀衆要求 (1)第16章 等待黎明第3章 卸任的守門員第21章 美麗的睡衣 (1)第6章 應觀衆要求 (2)第1章 晚晴第22章 美麗的睡衣 (2)第6章 應觀衆要求 (2)第13章 米缸協議 (2)第21章 美麗的睡衣 (1)第24章 情結·情結 (2)第2章 離婚大禮服第20章 遊戲的名字 (2)第4章 當婚姻跌停板時第18章 缺席的母親 (2)第14章 危險關係第7章 最佳的報復 (1)第5章 應觀衆要求 (1)第16章 等待黎明第1章 晚晴第12章 米缸協議 (1)第25章 一加二的故事 (1)第13章 米缸協議 (2)第22章 美麗的睡衣 (2)第12章 米缸協議 (1)第16章 等待黎明第12章 米缸協議 (1)第10章 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2)第2章 離婚大禮服第17章 缺席的母親 (1)第2章 離婚大禮服第19章 遊戲的名字 (1)第9章 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1)第21章 美麗的睡衣 (1)第17章 缺席的母親 (1)第10章 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2)第21章 美麗的睡衣 (1)第13章 米缸協議 (2)第27章 施老師麻辣TIME (1)第8章 最佳的報復 (2)第19章 遊戲的名字 (1)第20章 遊戲的名字 (2)第12章 米缸協議 (1)第16章 等待黎明第12章 米缸協議 (1)第19章 遊戲的名字 (1)第10章 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2)第3章 卸任的守門員第7章 最佳的報復 (1)第2章 離婚大禮服第23章 情結·情結 (1)第19章 遊戲的名字 (1)第18章 缺席的母親 (2)第5章 應觀衆要求 (1)第21章 美麗的睡衣 (1)第20章 遊戲的名字 (2)第19章 遊戲的名字 (1)第13章 米缸協議 (2)第21章 美麗的睡衣 (1)第6章 應觀衆要求 (2)第1章 晚晴第20章 遊戲的名字 (2)第23章 情結·情結 (1)第8章 最佳的報復 (2)第3章 卸任的守門員第24章 情結·情結 (2)第17章 缺席的母親 (1)第16章 等待黎明第17章 缺席的母親 (1)第25章 一加二的故事 (1)第9章 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1)第13章 米缸協議 (2)第24章 情結·情結 (2)第23章 情結·情結 (1)第24章 情結·情結 (2)第12章 米缸協議 (1)第2章 離婚大禮服第21章 美麗的睡衣 (1)第4章 當婚姻跌停板時第12章 米缸協議 (1)第11章 我是黃臉婆,但是我很溫柔第11章 我是黃臉婆,但是我很溫柔第4章 當婚姻跌停板時第18章 缺席的母親 (2)第26章 一加二的故事 (2)第4章 當婚姻跌停板時第21章 美麗的睡衣 (1)第12章 米缸協議 (1)第18章 缺席的母親 (2)第27章 施老師麻辣TIME (1)第7章 最佳的報復 (1)第13章 米缸協議 (2)第1章 晚晴第20章 遊戲的名字 (2)第11章 我是黃臉婆,但是我很溫柔第21章 美麗的睡衣 (1)第11章 我是黃臉婆,但是我很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