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舊港漢人

舊港,後世也稱爲巨港,位於金洲的東南端,這裡本來屬於東南亞古國三佛齊的領土,可是後來三佛齊被滿者伯夷所滅,結果國內大『亂』,居住在舊港一帶的漢人爲求自保,共同推薦漢人領袖樑道明爲首領,建立了新三佛王國,並且與大明取得聯繫,結果得到成祖皇帝的招安,樑道明帶着家人回到大明,將新三佛齊的國王之位傳給自己的手下施進卿,後來大明封施進卿爲舊港宣慰使,標誌着新三佛王國正式得到大明帝國的承認。

宣慰使本來是大明對西南海少數地區土司的官職,施進卿成爲大明的宣慰使,那麼他的新三佛齊王國也就成爲大明的預備領土,地位比屬國還要高一些,比如西南等地的宣慰使司,那裡在後世都變成了中原王朝的領土。

但是舊港距離大明實在太遠了,施進卿雖然得到大明的封賞,但是大明對這裡卻沒有辦法進行實際的管制,其中明成祖時期還好一些,鄭和的船隊偶爾會去舊港停靠一下,也能對他進行一些實際的支援,但是隨着在大明的海禁,鄭和的寶船隻能在大明的港口裡慢慢腐朽,舊港除了能夠在朝貢時與大明取得聯繫外,其它時間就徹底與大明斷絕了聯繫。

施進卿是第一代舊港宣慰使,在他死後,遵照當地的習俗將自己手中的權力交給自己的女兒,後世稱其女爲施大娘子,而且施氏父女都是穆斯林教徒,他們在舊港統治期間。曾經不遺餘力的推廣穆斯林宗教。特別是施大娘子收養過一個養子。更是對穆斯林在東南亞的推廣做出巨大的貢獻,被東南亞的穆斯林稱爲九賢之一,而且還是其中最偉大的一位,也正是因爲如此,施大娘子也在東南亞擁有很大的聲望。

施氏父女都是穆斯林,這也是他們得到鄭和支持的原因之一,當初鄭和七下南洋,也爲東南亞的穆斯林推廣做成巨大的貢獻。比如舊港就是當時穆斯林向外傳播的宗教中心,甚至連當地居住的漢人也大多成爲穆斯林,爲此他們還建立了許多專門的穆斯林社區,據說人數最多時,居住在當地的漢人數量一度超過十萬。

不過施大娘子在舊港雖然聚攏起相當大的漢人力量,但當時的滿者伯夷正處於王國的強盛期,施大娘子不願與他們硬拼,於是在1440年時歸降,自己也遷到爪哇居住,舊港的新三佛齊王國正式滅亡。

不過施氏的統治雖然滅亡了。但是舊港的漢人還在,這裡的穆斯林宗教也依然十分強盛。哪怕是當時的滿者伯夷,最後也只能承認這裡的穆斯林自治,直到15世紀末,滿者伯夷滅亡後,金洲和爪哇島上崛起數個小國,這些小國中不少都是信奉的穆斯林教,舊港這時屬於萬丹王國,這個國家就是一個穆斯林國家。

萬丹王國雖然是個穆斯林國家,但是他們與爪哇島上同屬穆斯林國家的淡目王國紛爭不斷,兩國之間經常爆發戰爭,本來兩國的實力相差無幾,因此誰也奈何不了誰。但是就在前段時間,淡目王國忽然實力大增,軍隊中竟然出現了不少火槍與火炮,結果這下萬丹王國打的大敗,軍隊一退再退,眼看淡目王國的軍隊就要打到舊港一帶了。

舊港居住着近十萬的漢人,這些人雖然也信奉伊斯蘭教,但他們也知道,在戰爭面前,那些同屬於穆斯林國家的軍隊也沒有絲毫的仁慈,萬一舊港也被攻破,那他們面臨的很可能是一場大屠殺,畢竟東南亞諸國的土人軍隊可是出了名的殘忍。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舊港的漢人首領,也就是穆斯林的大教長召集舊港各地的教長商議過後,最後決定向馬六甲駐紮的大明軍隊求救,畢竟再怎麼說他們也是漢人,在這種生死存亡的時刻,自然第一個就想到自己的母國,更何況他們以前還是大明的宣慰使,雖然已經多年沒有朝貢了,但這個名分卻可以拿出來用一用。

周重在離開馬六甲港時,留下一半的水師,至於神瑛帶領的京營則全都留下來做爲當地的守軍,其中神瑛已經接替周重成爲四海提督,管理馬六甲港的防務,因爲他不精通水戰,所以又留下曲烈做爲他的副手協助。

除了軍隊之外,馬六甲港現在已經正式併入四海總督府管轄,換句話說,這裡已經成爲在大明的正式領土,而且周重將這裡單獨劃分爲一個府,因此這裡自然也有一套自己的行政班子,都是原來市舶司的老人,其中唐伯虎已經成長起來,接替楊統成爲馬六甲第二任知府,只不過他這個知府比較慘,管轄的地區只有馬六甲這個城市,周邊連個像樣的縣都沒有。

舊港的漢人穆斯林大教長親自跑到馬六甲求救,這立刻引起神瑛和唐伯虎的重視,並且親自接待了對方,結果在聽完舊港所面臨的形勢後,他們兩人對於是否求助舊港這件事上,卻是起了分歧,而且十分奇怪的是,身爲文官的唐伯虎堅持認爲應該去求助舊港,但身爲武將的神瑛卻認爲不能救助。

本來唐伯虎身爲文官,他應該是不喜歡打仗的,但是這次之所以十分反常的堅持認爲應該救助舊港,其實也有自己的打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身爲一地的知府,卻只能管轄馬六甲港這一個城市,實在有些名不副實,因此急切的想要擴大自己的管轄範圍,舊港距離馬六甲並不遠,而且也是一個優良的港口,更加難得的是,那裡竟然有近十萬的漢民,若是佔領了那裡,那麼對他來說,不但可以將自己管轄的範圍擴大一倍,同時也是一件了不起的政績。

唐伯虎想要擴大自己的管轄範圍,所以堅持派兵救援,但是神瑛卻也有自己不願意救援的理由。

首先就是馬六甲的兵力並不多,滿打滿算也只有三千多人,這些人不但要防備葡萄牙人捲土重來,同時也要防備逃竄到北方的馬六甲王國殘餘前來『騷』擾,所以這些兵力不能輕動。

第二個原因則有些複雜,主要是因爲馬六甲原來居住的漢人,也就是呂氏、趙氏等這些在馬六甲港居住了很長時間的南洋漢人,他們對於舊港漢人十分反感,特別是有些漢人家族其實就是從舊港那邊遷過來,或者說是被趕出來的。

衆所周知,伊斯蘭教是個十分排外的宗教,舊港那邊的漢人穆斯林在傳教之時,也使用了一些強硬的手段,結果使得不少漢人十分反感,有些漢人迫於形勢選擇了屈服,改信伊斯蘭教,另外一些強硬的漢人則不願屈服,於是遭到不公平的對待,最後不少人都被迫遷出了舊港,馬六甲城中的漢人家族就有不少是在這種情況下遷過來的。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馬六甲的漢人一向以漢人正統自居,對於那些改信伊斯蘭教的漢人十分排斥,哪怕以前的馬六甲王國就是一個穆斯林國家,但是馬六甲城中的漢人卻沒有一個人信奉這種宗教,當時周重瞭解到這一點後,也感覺十分奇怪,後來呂老告訴他,馬六甲王國不是沒有『逼』迫他們改信伊斯蘭教,只是都被他們拒絕了,再加上漢人又把持着港口一部分貿易,使得馬六甲王國也不敢太過『逼』迫,這才使得當地的漢人之中竟然沒有一個穆斯林。

馬六甲的漢人本來十分排斥穆斯林,而且受到那些被舊港『逼』出來的漢人影響,所以他們對於舊港的漢人穆斯林更加厭惡。雖然周重已經遷移了近十萬百姓填充進馬六甲,但當地的漢人家族依然把持着馬六甲港相當一部分貿易,所以若是這時候去援助舊港,很可能會引起那些漢人家族的不滿。

當然除了上面的兩個原因外,神瑛還有第三個原因沒有說,這個原因是他私人的問題,當初他在大明陝西邊軍帶兵時,就曾經遇到當地的回民多次叛『亂』,他有不少同袍就是死在那些回民的手中,因此他對伊斯蘭教也十分反感,更不想去救助那些海外的穆斯林。

也正是因爲上面的幾條原因,所以神瑛堅持不同意救助舊港,本來若是他們兩個一直爭執不下的話,就只能請周重裁決了,但是周重遠在大明,報信的人一來一回最少也要兩個月,到時等到周重的決定下來,恐怕舊港早就被淡目王國燒成白地了,所以周重之前就告訴過他們,若有緊急事件,神瑛與唐伯虎可以不經他同意就做出決定,可惜沒想到現在兩人竟然出現了分歧,而且誰也說服不了誰。

眼看着淡目王國的大軍距離舊港越來越近,神瑛與唐伯虎卻依然爭執不下,這使得那位舊港來的大教長萬分焦急,最後他在唐伯虎那裡得到了一些消息後,最終做出一個驚人的舉動。(未完待續。。)

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471章 焦芳入閣第276章 重啓市舶司第139章 迎接第386章 朝鮮戰爭的帷幕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196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上)第180章 足利一輝的野望第128章 回松江(下)第321章 底艙中的吳石第176章 一百多個賠錢貨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398章 南北之爭第105章 孤男寡女第103章 救命的竹子第351章 達伽馬進京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231章 張銳的下場第327章 惡毒的計劃第186章 倭女引發的誤會第393章 倭國拉鋸戰第350章 難得的悠閒第435章 正德與江彬的相遇第335章 怒斥李懌第415章 正德與軍校(下)第192章 歐洲人的殺傷力第380章 平安軍李安良第62章 納德教士的禮物第215章 光參騙局第539章 十年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484章 忐忑的正德第201章 送給正德的禮物第57章 祝枝山的壽宴第310章 真假公主?第297章 盛大的婚禮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73章 全羅商會的幕後黑手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266章 “熱火朝天”的定海衛第434章 騎射比賽(下)第65章 欺人太甚第52章 回禮準備好了第498章 打破官吏壁壘第231章 張銳的下場第501章 朵顏衛花當第263章 楊虎造反(下)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161章 唐伯虎的平靜生活第435章 正德與江彬的相遇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197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下)第214章 買海蔘第334章 甕人第332章 安東衛第148章 有趣的教士第440章 周重做飯第306章 無恥的阿方索第294章 朝鮮忠清港第40章 準岳父有請第37章 災民中的兇徒第478章 應州之戰(上)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362章 張銳之死第8章 菜市場第398章 南北之爭第177章 金文賢的懇求第32章 立功德碑第187章 南洋鎮千戶所第274章 寧波市舶司第374章 大明的援軍第130章 送行(上)第313章 試探黃瓊海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129章 吳山的主動接近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281章 周重的功勞第359章 張銳的經歷(上)第462章 攻陷果阿第49章 與西遊相媲美的小說第19章 知交好友(下)第58章 千戶所與走私港第33章 變壞事爲好事第309章 黃家與漢寶麗公主第406章 舊港的問題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368章 土地的問題第37章 災民中的兇徒第359章 張銳的經歷(上)第299章 馬六甲城第20章 秀才們的影響力第277章 接管稅所(上)第200章 倭國京都第150章 招聘歐洲工匠第286章 有趣的實驗第44章 花巷別院第342章 對馬島之戰(下)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177章 金文賢的懇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