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重以雷霆手段整治了幾個反對最爲激烈的大臣,而且下手很重,按照錦衣衛查到的罪名,這幾個官員就算是不死,最後也別想在官場上混了,這讓那些反對改革的官員們都是齊齊的打個寒顫,畢竟他們自己也知道,自己同樣經不起查,若是再反對下去,恐怕周重會一路查下去,結果到時還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落到同樣的下場。
人都是自私的,特別是官場上的官員,他們大都是經過多年的寒窗苦讀,然後在官場上辛辛苦苦的熬資歷,最後好不容易纔有今天的名望和地位,他們不會輕易的放棄,所以當看到那幾個出頭鳥被周重打掉後,一個個都縮回了腦袋,只不過表面上他們雖然不反對了,但是暗中卻依然頑強的阻撓幾項改革的實施,特別是地方稅收從地方官府的職能中剝離,然後由完全不受當地官府節制的稅務司接管這件事上,更是受到無數地方官員的阻撓。
對於大明官場上的反應,周重也早有預料,所以根本不爲所動,先是從最容易的官員俸祿完全由銀行發放這件事上入手,這件事是周重準備最爲充足的,再加上官員的俸祿被大幅度上調,所以相當一部分官員還是十分歡迎的,畢竟官場上的官員也並不是人人都想做貪官,大部分都是被微薄的俸祿,以及官場上的風氣所逼,現在周重給了他們一個重新的選擇,因此不少人都對這項政策十分歡迎。
當然也有官員不願意從銀行領取俸祿,雖然俸祿增加了不少,但他們的收入卻變成公開透明的了,每個月的收入都有定數,而且周重已經暗中讓人給所有官員都打了預防針,以前官場上的貪污受賄也就算了,他不會再追究,但若是拿着豐厚的新俸祿,卻還要做那些貪污受賄之事,那就不要怪周重心狠手辣了,大明的錦衣衛已經四處出動,得到足夠財政支持的錦衣衛已經恢復了明初時的活力,現在就等着官員們犯錯,他們好藉此立功。
周重這一明一暗一軟一硬的策略,的確起到不少作用,特別是錦衣衛的惡名在官場上還是十分有威懾力的,畢竟當年在太祖和成祖朝時,錦衣衛的爪牙四出,朝堂上的大臣個個都是朝不保夕,生怕哪天會被錦衣衛衝到家裡,那時的錦衣衛簡直就是死神的代名詞,只要是和他們沾上關係,最後肯定沒什麼好下場。
這些年的錦衣衛雖然不得當年的威風,但當年的yin威依舊沒有消除,現在周重明顯是想再次恢復錦衣衛的實力,以此來震懾官場,再加上增加俸祿的舉動,如此恩威並重之下,除了少部分人外,大部分官員都開始老老實實的做官,以前不該拿的現在自然也不敢再拿,當然這也並不意味着他們日後會做一個清廉的官員,一切都還要看周重能否把這種監督持續下去,否則若是沒有人監督的話,這些人很快就會舊態復萌。
相比之下,銀行發放官員俸祿的事情只是小下,其它的幾項改革卻是一項比一項困難,而周重是個喜歡先易後難的人,所以在解決了官員俸祿這件事後,接下來就是提升都察院的職能,將它做爲大明監察百官與地方的主要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明太祖朱元璋對於下面的百官也同樣十分不信任,特別是對於貪污腐敗之事,更是深惡痛絕,所以大明的官方機構中,具有監察百官功能的都察院就被安排了十分重要的任務,這點從御史的人數就可以看出來,比如以前的唐宋之時,御史只有幾個到十幾個不等,但是大明的御史卻達到了驚人的一百多人,又將全國分爲十三道,每道都設立道監察御史,雖然這些御史的品級只是七品,但他們的權力卻是很大,職務也遠比以前要繁重的多。
不過大明的都察院雖然比唐宋時的規模要大,但是對於周重這個後世穿越而來的人來說,卻還遠遠不夠大,畢竟按照後世三權分立的政治結構,督察院就是執掌着其中的司法權,政治地位十分特殊,至少也要與內閣平行,現在內閣掌管着立法與行政,周重根本沒能力,暫時也不打算分開,但具有監督職能的司法權必須要從大明朝堂獨立出去,只有這樣,司法的執行纔不會受到行政的干擾,儘可能的避免腐敗的發生。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周重在忙完了官員俸祿的事情後,第一件事就是提升都察院的地位,本來都察院的最高升官有兩個,分別爲左、右都御史,都是正三品,比之內閣大學士的正一品差着不少,所以周重就在左右都御史之上,又設立了一個總都御史,成爲都察院的首官,品級與內閣大學士相同,而且總都御史只能由皇帝任免,其它任何人都無權指責總都御史,另外左右都御史和副都御史的品級也有所提升,這使得都察院的官員品級一下子上升了一個臺階。
不過想要提升一個政府機構的地位,光是官員品級的提升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還要有相應的實權,周重按照大明的政治結構,正式將大理寺與刑部劃歸都察院管轄,這兩個機構是大明最主要的刑事機構。
以前與都察院一起並稱爲三法司,其中刑部主要決斷天下案件的審判,大理寺則主要負責對一些冤假錯案的駁正與平反,而都察院不但有監督之職,同時對一些案件擁有專斷之權,相當於大明的最高法院,一般都察院定下的案子,幾乎不太可能翻案。
以前都察院與大理寺、刑部並沒有直接的統屬關係,不過現在周重卻把都察院直接提升成爲大理寺與刑部的上級機構,日後大理寺與刑部也同樣從大明的行政機關中獨立出去,除了都察院之外,不再受任何的管轄。
除此之外,周重爲了能夠讓都察院更好的監察全國百官,特意把錦衣衛也暫時歸入都察院的管理之下,如此一來,錦衣衛的情報機構也就能夠爲都察院所用,這一明一暗兩個監察機構聯手,所產生的能量可謂是十分恐怖,甚至毫不誇張的說,只要周重願意,他可以最短的時間內將一個官員的底細查個清清楚楚,甚至連前天對方吃的什麼飯都一清二楚。
當然了,錦衣衛歸入都察院的管轄,這僅僅是權宜之計,等到日後周重將吏治整頓完成後,錦衣衛就會脫離都察院的管轄,至於對於日後錦衣衛的歸屬,周重也已經有了打算,那就是將錦衣衛打造成一個專業的情報機構,只負責情報的獲取和收集,但卻不能像以前那樣擁有抓人和刑訊的權力。
短時間內,都察院就已經擁有了與其相匹配的權力,在這種巨大的權力下,京城和各地的御史們也紛紛開始了轉變角色,行使自己的職權。特別是地方的監察御史,他們要把司法這一塊從當地官府手中搶過來,畢竟這已經是他們都察院的職責,當然了,那些地方官員肯定不願意看到自己手中的權力流失,所以這其中就引起不少爭鬥,不過監察御史本來就比較強勢,又有錦衣衛這羣爪牙相助,各地的官員很少難能夠爭的過監察御史,而且就算他們暫時保住了權力,日後的都察院也不會放過他們,所以還不如乖乖的交出來。
不過在都察院轉變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最主要的就是都察院的那些御史身上,有些御史的能力不足,無法跟着都察院的轉變,對於這些人,周重只能無奈的將其調離都察院,然後從大理寺和刑部抽調得力的人手補充進來,另外還有一些地方的御史與當地官員狼狽爲奸,根本不重視朝廷的法令,更不可能賣力爲朝廷效力,對於這些人,周重自然是毫不留情,甚至在整頓吏治之初,第一批殺的官員就是這些御史。
都察院想要完全轉變成周重希望的那個獨立的司法機構,肯定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過在周重將刑部與大理寺,以及地方的司法機構完全劃歸都察院之後,整個都察院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性,再加上他們本來就有監督百官的職能,如此一來,一個獨立監督大明行政權力的機構就完成了,而且正在行使着它的職能,這爲周重整頓吏治也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都察院的變動雖然牽扯到整個大明的權力機關,但是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一來都察院的權力本來就比較大,二來都察院本身也從中得利,所以都察院中的官員都對周重極其的支持,有了這些人支持,推動這項改革也就容易多了,至於另外一些官員的反對,自然有都察院的官員與他們打嘴仗,不過接下來的兩項改革就十分麻煩了,甚至讓周重也爲之十分頭痛。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