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2章 西陵之戰(上)

PS:稍後更正,大約兩點……………………………在他們看來,孫皓倒行逆施,暴虐無仁,會有這樣的下場,一點也不奇怪。

但對於劉胤而言,內心中掀起的驚濤駭浪,卻是無以言表的,按理說,沒有他參與的歷史,進程應該不會有太多的改變,歷史上的孫皓確實是殘暴無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但一直到東吳亡國,他卻安然穩坐在皇位之上,按時間推算,孫皓還應該有兩年多的皇帝命。

但孫皓最終還是沒有能夠做成亡國之君,他倒在血雨腥風的宮廷政變之中,雖然手刃孫皓的周處,但僅僅憑周處一人,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殺得了孫皓的,所以此次的東吳弒君事件,背後定然有一個龐大的政治陰謀。

看來歷史的軌跡早已不是當初劉胤穿越而來的軌跡了,那些因他而改變的歷史,那些他未曾觸及卻也在悄然發生改變的歷史,早已將原本的歷史變得面目全非,一隻蝴蝶扇動翅膀帶來的風暴尚可以席捲全球,這十多年來劉胤的努力,又何嘗換不來一個全新的世界。

劉胤已經不再糾結於吳國的政變與他有多大的關聯了,現在關鍵的問題就是吳國政局的變化,對季漢一統天下,將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如果孫皓正常在位的話,以他的昏庸殘暴,必然將吳國拖曳到亡國的深淵之中,吳國上下人心離散,分崩離析,亡國也已經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了。

但此刻吳國發生政變,卻讓劉胤產生了一絲的不安,吳國重換了一位君主,他就是再渣也不可能有孫皓那麼的渣吧,如果新繼位的君主孫壾是一位年輕有爲雄才大略的明主,吳國只要上下一心勵精圖治,憑藉着長江天險,劉胤統一天下的宏圖大業必然會增加無數不確定的因素,能否完成一統,也會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退一步講,新登基的孫壾就算不是什麼才識明斷的令主,只能算中庸之資,但現在東吳主政的,可是周處和陸機陸雲兄弟。

歷史上的周處也算是一個鼎鼎有名的人物,周處除三害的故事一直爲後人津津樂道,爲人性格直爽,耿直任俠,剛正不阿,由吳入晉,雖然多受排擠,卻也是非常搶眼的人物,在西北討伐羌氐的叛亂之中,明知遭人陷害陷入死地,但依然是臨危不懼,血戰到死,以身殉國,其剛烈如斯。

象這樣悍不畏死的勇士,纔是真正最爲難纏的對手,再加上陸機陸雲這兩位一代名士,他們構成的東吳新王朝,無疑得讓劉胤來重新審視。

歷史上的陸機陸雲,更多的是體現在文采方面,二陸少有奇才,文章冠世,太康十年,陸機陸雲來到京城洛陽,訪得太常張華,得到張華賞識,並介紹給劉道真,日後二陸名氣大振,時有“二陸入洛,三張減價”之說(“三張”指張載、張協和張亢)。

但彼時天下一統,做爲亡國之臣的陸機陸雲很難在西晉的官場上覓得一席之地,他們無奈之下,也只能將自己的政治才華傾注到詩賦文章之中,如果說給他們機會的話,未必不會成爲治世之能臣。

現在吳國朝廷隨着暴君孫皓的垮臺,依附於孫皓的那些殘渣餘孽也灰飛煙滅了,吳國政壇現在出現了少有的清明之象,如果假以時日,吳國未嘗不會重新崛起,重塑當年孫策孫權的輝煌。

這個時候,劉胤已經是返回成都爲母丁憂守孝了,益州刺史王濬在接到吳國西陵都督岑安的投降請求之後,來不及向朝廷請示,便直接派人到成都來徵詢雍王劉胤的意見。

西陵做爲戰略上的咽喉要地,對漢吳兩國來說都是無比重要的,此次岑安肯獻城投降,對於季漢而言,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如果這個時候稟報洛陽朝廷再行動的話,往返數千裡,勢必將會耽誤最佳的時機。

劉胤現在丁憂守制,按規定是謝客居家,不理政務的,但事關重大,劉胤也不是那種不知變通的人,他下令王濬做好接應岑安的準備,另一面六百里加急飛報朝廷,讓朝廷來定奪此事。

劉諶在接到急報之後,立刻是召集諸臣上朝議事。

季漢佈局南線已經有三四個年頭了,自從劉胤率主力征北而還,平吳之事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只不過由於劉胤喪母回鄉丁憂,伐吳之事也就暫時擱置下來。

此次西陵的突發狀況,讓劉諶意識到這將會一個伐吳的突破口,如果季漢拿下西陵,那勢必將打開吳國的門戶。

但季漢的所有徵伐,多年以來就一直是依靠劉胤,現在劉胤不在朝中,讓劉諶有一種手足無措的感覺,縱然機遇擺在眼前,也不知該如何把握。

“陛下,西陵之戰關乎到伐吳大局,臣以爲此事非雍王莫屬,陛下可奪情起復,召雍王回京,主持伐吳大事。”中書令張遵提議道。

輔國大將軍胡濟道:“雍王丁憂守孝,如果此時帶兵出征,有悖人倫,臣不才,願率兵南下,以定西陵。”胡濟雖然頂了董厥的缺,出任輔國大將軍,但多年來一直未掌兵權,等於是閒賦在朝,有如此機會,他自然是不願放過。

張遵斜瞅了他一眼,道:“伐吳乃是國家大計,胡大將軍久疏戰陣,恐怕是難以勝任此職吧?”

胡濟聽了張遵的質疑之聲,臉色頓時一變,重重地冷哼一聲,道:“怎麼,張僕射認爲除了雍王之外,我們大漢就再無能征慣戰之將了嗎?”胡濟轉頭朝劉諶拜道:“陛下,臣願立軍令狀,不破逆吳誓不回還!”

劉諶倒是沒有表態,向諸臣道:“諸位愛卿以爲如何?”

其他朝臣則是衆說紛紜,有人支持胡濟出征,也有人支持雍王起復的,莫衷一是,爭論了半天,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劉諶不禁是大皺眉頭,揮了揮衣袖,示意退朝。

第511章 未見青松第1081章 密謀第1066章 強渡黃河(四)第1117章 夏侯鹹回家第302章 劫後餘生第242章 漢壽亭侯關彝第957章 行將末路第857章 相見第404章 五丈原之戰(五)第184章 永安都督羅憲第760章 河內郡告急第400章 五丈原之戰第200章 決戰來臨(下)第365章 引爲奧援第1216章 對壘第486章 間諜赤鷹第18章 險境第792章 進入上黨第253章 就這麼的簡單粗暴第1024章 界橋之戰第890章 早在預料之中第789章 第三條道路第1236章 真正的黃雀第551章 挾持人質第1066章 強渡黃河(四)第1133章 察言觀色第1023章 深壕高壘第829章 再戰寒山要塞(中)第1315章 夙夜憂嘆第1031章 兵臨小平津第784章 破偏廂車陣第1249章 草原殖民第26章 入宮第1063章 強渡黃河(一)第303章 繼續前進第637章 斬草除根第414章 各行其事第1036章 三道詔書(五)第1278章 倭國第498章 再議遷都第1083章 捷足先登第462章 武關之戰(下)第1114章 老對手第268章 撤離雒城第737章 日搶三關(二)第240章 涪城之戰(六)第445章 居高臨下第1175章 渡河強襲第1195章 分崩離析第1317章 收復西陵第1189章 喬裝第204章 諸葛瞻身殞第575章 陳騫進城第32章 春搜第784章 破偏廂車陣第425章 挖到城下第746章 夜奪五寨(四)第844章 壺關之戰第1070章 直指洛陽第826章 投桃報李第1071章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第1310章 西陵之變第192章 出兵第271章 被打臉?第39章 找!沒找到第954章 激戰葦澤關(下)第536章第705章 撒網第189章 羅憲的遺命第1038章 擒羊第1153章 新皇登基第689章 討賊檄文第54章 招供第923章 戰信都(續)第673章 三路皆敗第327章 隴西急報第1182章 洛陽之戰(中)第443章 蔣斌第899章 心生絕望第396章 聲東擊西第680章 雞肋第898章 匈奴騎兵的墳場第461章 武關之戰(中)第1092章 大司馬第738章 日搶三關(三)第325章 說客第521章 於無聲處第249章 劉禪的發小第924章 圍魏救趙第1062章 諜中諜第409章 果然如是第1291章 強勢碾壓(上)第162章 免開尊口第315章 半路遇襲第571章 罄竹難書第996章 畫蛇添足第974章 姜鍾會第23章 回府第1284章 完虐狗奴國(下)第943章 發起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