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平尚書事

“娘,看你說的,現在國難當頭,社稷傾危,孩兒哪有那心思。”劉胤有些尷尬地道。 馬王妃道:“不孝有三,無後爲大,承兒早夭,嫡子無繼,胤兒,娘再不幫你張羅,將來九泉之下也無顏去見你父王。何況成家和立業也沒有區別,你就算是多納幾房妻妾,也不會影響你上邊關打仗,爲娘自會爲你料理一切的。”

就在娘倆說話之際,魏雪舞扶着傅月華已經過來了,看到劉胤十分窘迫的樣子,魏雪舞好奇地道:“你們再說什麼?”

馬王妃笑意盈盈地道:“雪舞姑娘,你來得正好,我和胤兒剛剛有說起你。”

“說起我?”魏雪舞眨了眨眼睛,略帶狐疑地道。

未等馬王妃再開口,劉胤趕緊乾咳了一聲,急急地道:“娘,雪舞,你們先聊,我軍中還有事,就先走了。娘,如果有什麼需求的話,直管派人告訴我一聲便是。”說罷,劉胤轉身就走,模樣相當地狼狽。

身後傳來咯咯的笑聲,劉胤也不敢再回頭,飛也似地逃了。

騎馬離開了馬雄山,劉胤的心情才稍稍地平定下來,想想方纔之事,連他自己都不禁是暗暗好笑,也許是來自後世的緣故吧,劉胤在感情方面從來沒有太過隨便,他總覺得,兩個人能走到一起,應當是一種緣份的事,雖然他對魏雪舞確實是喜歡,但總感到他們之間,好象還沒有走到那一步,也許就是緣份還未到吧,劉胤只想着順其自然,從未想過專門去苛求什麼。

更何況,劉胤也確實沒有時間去考慮這個問題,此次將安平王府安頓到馬雄山,還是他百忙之中抽出的一點時間。

到了南中之後,朝廷論功行賞,劉胤功勳卓著,自然是大有封賞,由安西大將軍晉升爲鎮北大將軍,平尚書事,仍然兼領着執金吾。

蜀漢的軍職與魏吳略有不同,魏國和吳國四徵將軍是排在四鎮之上,其下才是四平、四安將軍。而蜀漢四鎮將軍排位是在四徵之上的,也就是說除了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以及前後左右將軍,四鎮將軍就是最高的,而資深者加大將軍銜,其地位又高於前後左右將軍,劉胤此次受封鎮北大將軍,一躍而位居於車騎將軍衛將軍之下,在軍中地位顯赫。

除了榮升鎮北大將軍之外,劉胤此次還被任命爲平尚書事。平,即評議,意爲有參與尚書檯事務的資格。尚書檯是蜀漢權力的中樞,其主官尚書令只是相當於後世秘書長一類的職務,真正主事的是錄尚書事的三位大臣。錄尚書事本爲加官,並無具體官秩品階,一般錄尚書的大臣都有另外的職務,比如諸葛瞻就是衛將軍行中都護兼領錄尚書事,姜維是大將軍兼領錄尚書事。

諸葛瞻陣亡之後,錄尚書事的職位就空缺了一個,此次到了南中之後,劉禪任命侍中張紹兼領錄尚書事,算是補足了尚書檯的三巨頭。而姜維此次仍遠在閬中,雖然擔任着錄尚書事,但對於尚書檯的政務卻是鞭長莫及。所以劉禪此次提撥劉胤和霍弋爲平尚書事,就是有要二人協理尚書檯事務的打算。

平尚書事和錄尚書事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行政職務上卻是有着天壤之別的,錄有參與決策的意思,平爲協助的意思,平尚書事比錄尚書事低了一級,不過既然能參與到尚書檯的決策之中,那就代表劉胤和霍弋正式地進入了蜀漢的權力核心。

霍弋此次勤王,也是功不可沒,由安南將軍晉升爲鎮南大將軍,依然還是以建寧太守兼領南中七郡,並以平尚書事強勢進入了內閣,隱然成爲了朝中最大的實力派。

相比之下,衛將軍董厥和尚書令樊建的權力被削弱了不少,內閣之中,張紹以外戚兼元從系的身份入閣,而鎮南大將軍霍弋雖然出身於荊襄,但自幼被劉備養於府中,又與後主劉禪交情莫逆,與荊襄系的關係也是漸行漸遠,多年來一直執掌南中,隱然自成一系。而劉胤就更不必說了,屬於皇室一脈,與各大派系更無關係。

尚書檯的重組,意味着荊襄派系一支獨大的局面已然是一去不返了,益州本土系的失敗,許多人認爲從此荊襄系將徹底的主宰蜀漢朝堂,但遷都南中之後,政局的發展卻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其實這與以董厥樊建爲首的荊襄派在此次危機處置中的不作爲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不是劉胤和霍弋力挺,蜀漢王朝或許就已經譙周忽悠沒了,董厥樊建等人身爲內閣大臣,在關鍵的時刻竟然沒有站出來與譙周抗爭,失寵於劉禪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時窮節乃現,危難見英雄,董厥樊建之流在盛世之中或許算得上能臣,但他們有亂世之中,卻實在算不得什麼英雄,才識的短板註定他們不會成爲力挽狂瀾的主角。

劉胤入閣之後,顯然更忙了,幾十萬的軍民遷移的南中,如何妥善安置成爲尚書檯要議的頭等大事。

南中幅員遼闊,地域寬廣,漢夷雜居,人口複雜。根據東漢時期做的人口統計,南中四郡(七郡是後來增設的)總人口達到了二百八十九萬之多,其中建寧郡最少,只有十一萬人,永昌郡最多,達到一百八十九七千三百四十四。劉胤不敢肯定這個統計數字是不是有水份,但當時南中的人口之中,漢夷比例懸殊,夷人又大多居無定所,真的很難相信這數據的準確性,人口統計精確到個位數,就算是後世的人口統計,也不可能這麼精準,更何況漢代的條件了。

後來蜀漢朝廷沒有做過類似的統計,南中地區究竟有多少夷人,一直是個未知之數。不過在冊的漢人,卻是的詳盡記錄的,南中七郡在冊的漢人總共五萬六千餘戶,計二十三萬四千餘口,大多集中在建寧郡的味縣、滇池、谷昌這些地勢平緩的平原地帶,早期南遷的漢人爲南中的開發立下卓絕的功勞。

第1321章 重回南中第973章 揮兵東進第788章 形勢逼人第1217章 勢均力敵第144章 徵西將軍鄧艾第1220章 大雪滿弓刀第238章 涪城之戰(四)第427章 城牆倒了第540章 神秘來客第494章 無處可逃第211章 沒瘋第1071章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第211章 沒瘋第706章 郝散身死第119章 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927章 變數第1113章 貪狼第1114章 老對手第368章 佈防第740章 日搶三關(五)第1241章 全軍盡沒(上)第1234章 鮮卑亂(中)第347章 以德報怨第292章 出征前的準備第699章 匈奴爲王第1232章 按兵不動第452章 句安的奇謀第1092章 大司馬第741章 日搶三關(六)第1065章 強渡黃河(三)第764章 偷渡(下)第665章 剛剛開始的較量第1185章 北進第311章 臨洮第892章 對匈奴的最後一戰第1019章 攔道喊冤第1163章 大戰虎牢關(六)第376章 街亭之戰(五)第634章 撤退的難題第1010章 將計就計第987章 楔形戰陣第129章 摔杯爲號第11章 三石鐵胎弓第36章 又見張樂第818章 艱苦卓絕的戰鬥第535章第52章 滅門血仇第1330章 破番禺(下)第238章 涪城之戰(四)第500章 她是一個女人第1188章 偷襲轘轅關(下)第113章 臣有本奏第1141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919章 黯然而別第128章 深明大義第40章 執金吾第186章 永安之變(上)第137章 備戰第451章 始料未及第430章 兵敗自焚的司馬望(上)第959章 赦免令第1342章 武昌血戰第763章 偷渡(上)第645章 又見圍點打援的妙手第310章 走出草地第501章 潛入密室第269章 成都大火第1246章 封狼居胥第281章 吳主駕崩第295章 谷地內第385章 三路齊出第470章 小人得志第1231章 一勞永逸第238章 涪城之戰(四)第298章 跨越雪峰(三)第893章 決戰前夕第593章 誰是贏家第698章 示弱第34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804章 寒山要塞攻堅戰(下)第1229章 不知所以第527章 離他遠一點第705章 撒網第654章 遠遁烏孫第676章 偷襲弋陽第483章 招供第1276章 結局不該是這樣的第180章 脣亡齒寒第1327章 獻城而降第687章 本督不在乎第423章 攻城激戰第1115章 起用貪狼第874章 呼延家族的團滅第124章 初至江油關第1182章 洛陽之戰(中)第558章 弒父第1316章 水淹廖家窪第1080章 扣押第838章 倒馬釘第149章 激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