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蒲阪津

長安方面也一直關注着武關的動態,武關吃緊,劉諶等人也是心憂如焚。

雖然武關率先燃起了戰火,但晉軍的另外兩路大軍也正在向潼關和蒲阪津撲來,大戰一觸即發,局勢同樣是刻不容緩。

王頎的告急文書擺到了劉諶的案上,劉諶急召雍州刺史郤正、右護軍牽弘來共商大計。

郤正道:“武關乃是關中東南之咽喉,萬萬容不得有失,王頎以一萬之衆抵禦杜預五萬大軍,的確是有些吃緊,下官以爲當立刻派兵增援,遲則生變。”

劉諶看向牽弘,道:“不知牽將軍以爲如何?”

長安現在的預備隊也只有牽弘的右軍了,右軍只有兩個營一萬人馬,而現在三大要隘全部告急,這麼一點兵力頗有點杯水車薪的味道。

牽弘面帶憂色地道:“晉軍兵分三路而來,整個東線全部吃緊,現在武關激戰正酣,兵力吃緊倒也不奇怪,不過武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杜預想要拿下武關,也絕非易事。末將所慮者,乃關中東北之蒲阪津,黃將軍以一萬兵力防禦幾十里長的黃河沿線,恐怕難以應付。如果將右軍全部調往武關,稍後蒲阪津倘若吃緊的話,恐無兵去救了。”

劉諶有些犯愁,和潼關武關有山川之險不同,蒲阪津唯一可以倚仗的就是黃河之險了,但幾十里長的黃河防線,如果分兵把守的話,黃崇的兵力就顯得薄弱的多,如果晉軍採用多路強渡的話,黃崇肯定是捉襟見肘,難以應付。武關需要派兵去救,但蒲阪津更是急所,劉諶真有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的感覺,要是劉胤在就好了,可惜現在劉胤正在征戰涼州,告急的文書雖然送了過去,但何時而回兵卻是未知之數。

遠水難解近渴,劉胤的援兵暫時是指望不上了,劉諶和郤正、牽弘商議一番,決定將右軍一分爲二,金城營前往武關救援,而牽弘親率隴西營增援蒲阪津,如此分配,兩頭就都照顧上了。

牽弘立刻領命而去。

郤正道:“殿下如此分兵,倒也不無不妥,只是晉軍二十萬來襲,攻武關者五萬人,攻蒲阪津者五萬人,攻潼關者達十萬人,傅將軍守潼關只有一萬五千人,如何能抵擋得了羊祜的十萬大軍?”

劉諶默然了,他現在手中已無一兵一卒可調,潼關那邊再也派不出援兵了,現在唯一指望的,就是傅僉可以抗得住。

“傅將軍,現在整個關中的安危,就落在你的身上了。”劉諶默默地望着東面,暗暗地在心裡道。

胡奮到達蒲阪津之後,正好趕上了黃河的春汛期。

蒲阪津是黃河上最爲重要的一個渡口,由秦入晉的交通要衝。蒲阪津是一個通俗的說法,泛指整個黃河渡口,其實細分起來,在黃河的東岸叫蒲津關,在黃河的西岸叫臨晉關,這兩個關隘都是古地名,從春秋戰國時代一直沿用到現在,已經是有些年頭了,當年秦晉隔河對峙,蒲阪津就是雙方的前沿陣地。

蜀軍進駐臨晉關之後,魏軍也派兵駐守蒲津關以拒敵,由於隔着黃河,雙方一直以來也未曾發生過沖突,相安無事。

不過此次司馬炎決意反攻關中之後,派胡奮率軍兵抵蒲津關,一時間蒲阪津上空戰雲密佈,大戰一觸即發。

爲了準備渡河作戰,胡奮到達蒲津關之後,立刻是着手調集船隻。由於晉軍在黃河上沒有什麼成建制的水軍,所以爲了渡河,胡奮也只得徵調一些民用的商船和漁船,缺乏戰船,是擺在晉軍面前的頭等難題。

魏吳對立時期,爲了保持與吳國的對峙的局面,魏國在荊州和淮南也建造了大量的戰船,雖然整體實力上魏國的水軍是遜色於東吳水軍的,但如果把這些戰船調到黃河上來,那對蒲阪津對岸的蜀軍守軍將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畢竟戰船就是戰船,絕不是那些民用的商船和漁船可以相提並論的,無論是從排水量到船隻的堅固程度,那絕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但長江水系、淮河水系和黃河水系並不相連,那個年代也沒有京杭大運河,如何能從荊州淮南將戰船調到黃河上來,晉國的大臣們是煞費苦心。有人建議繞道海路,但路途太過遙遠且海上風浪莫測,最終司馬炎放棄了這個意見。還有人建議化整爲零,將戰船拆開,從陸路運抵黃河之後再組裝下水,但同樣因爲工程太過浩大費時費工而遭到了否決。

所以晉軍採用的策略就是調集黃河的上的商船漁船來進行渡河,這無疑是一種最經濟最實用的方法,但攻擊威力就大打折扣了。

或許,這對於蜀軍而言,是唯一一個利好的消息。

這兩三年來,黃崇一直奉命駐守着蒲阪津,不曾越過黃河一步,也沒有讓魏晉的軍隊踏足河西半步。而對岸的魏晉守軍,似乎也無意染指河西,他們的任務就是守住蒲津關,不讓蜀軍踏上河東之地。

黃崇很清楚,雙方的這種默契只能是暫時的,在蒲阪津,遲早會有一場大戰,爲了這場大戰,黃崇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做出準備。

首先是修築臨晉關的關城,整個的西岸防守,臨晉關就是核心,關城的東門,臨河而築,出了東門,便是黃河渡口,所以說臨晉關的得失,關係到整個蒲阪之戰的成敗。由於臨晉關原先處於魏國的內部,最近的一次大戰,也要追溯到曹操和馬超爲爭奪關中而在蒲阪津打的那一仗了,屈指算算,也是五十年多年前的事了,臨晉關的戰略地位下降,自然就不再受到重視,關城殘破,無兵駐守,除了往來的商旅熙熙攘攘,渡口兩岸熱鬧非凡之外,臨晉關再也無一點雄關險隘的模樣了。(。)

第661章 出師不利第399章 山形依舊枕寒流第526章 又見青兒第1088章 遷都洛陽第688章 郭太后的遺詔第885章 井陘口第1348章 朝廷急詔第1197章 周處軼事第507章 初至洛陽第1205章 三王殞落(八)第959章 赦免令第182章 一如劉備舊事第678章 真正的隱患第668章 援兵到來第918章 召回第252章 斬黃皓(下)第1242章 全軍盡沒(下)第1054章 風雲激盪第1070章 直指洛陽第697章 軒然大波第408章 漢軍的軍旗第278章 屯田第371章 庸才還是蠢才第1293章 乞降第1270章 一律格殺勿論第779章 左右戰局的山民第3章 王位第1181章 洛陽之戰(上)第1060章 祭旗第560章 噩耗第374章 街亭之戰(三)第332章 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第552章 底線第684章 反意已決第879章 混亂的冀州戰局第1261章 張網以待第1244章 北逃第862章 正名之戰第1119章 順藤摸瓜第288章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248章 爭鋒相對第684章 反意已決第1064章 強渡黃河(二)第702章 聯晉抗胡第1033章 三道詔書(二)第695章 父子重逢第147章 激戰(上)第1008章 新的策略第416章 不一樣選擇一樣的結局第4章 手足之誼第156章 血戰到底(下)第207章 突出重圍(下)第1091章 一擲千金第299章 跨越雪峰(四)第889章 下山偷襲第637章 斬草除根第255章 益州系的利益第982章 所向披靡第533章 異相第870章 功過相抵第995章 降兵可用第1054章 風雲激盪第592章 繞道荊州第403章 五丈原之戰(四)第375章 街亭之戰(四)第46章 扮豬吃虎第434章 回師漢中第1271章 風水輪流轉第1055章 關東三督第1114章 老對手第629章 巷戰(一)第806章 戰火燒遍整個上黨第1276章 結局不該是這樣的第707章 齊萬年第1189章 喬裝第4章 手足之誼第275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748章 夜奪五寨(六)第194章 艾先生的高見第590章 篡位第546章 搶親?第288章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1038章 擒羊第1358章 有刺客第793章 混入第795章 最黑暗的歷史第262章 一杯鳩酒第44章 漏洞第831章 三軍會師第440章 漢樂二城第980章 堅守平陽(下)第1315章 夙夜憂嘆第1163章 大戰虎牢關(六)第64章 陛下的封賞第37章 新官上任第761章 風雨飄搖第381章 街亭之戰(十)第108章 叛亂第139章 下馬威第1095章 劉禪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