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北地胡

由於晉蜀兩國在基本的原則上達成了共識,所以談判進行的相對順利,主要就是雙方在潼關、武關駐防兵力的多少問題,經過談判,雙方確認,以目前雙方實際的控制區域爲邊界,實施休戰罷兵,協議達成之後,雙方在邊界五十里的範圍內各自只佈署一萬人的常備軍隊,其餘的軍隊,必須退到到五十里的範圍之外。

至於休戰期限,協議上並沒有明文規定,對於這一點,雙方都有些心照不宣,畢竟誰也不清楚胡人的叛亂何時才能平定,而平定內亂之後,毫無疑問這份協議便失去了約束力,雙方隨時開戰都有可能。

反正紙面上的東西誰都不會太認真地對待,之所以雙方能坐下來談,只能是說明雙方都有這方面的訴求,都希望能得到自己所需的東西。

協議達成之後,陳壽和杜軫立刻動身返回了潼關。

如此之快地就達成了停戰協定,衆蜀將都暗暗稱奇,劉胤卻是不以爲意,因爲他知道,現在的司馬炎,比自己更爲迫切地需要這份停戰協定。

根據協定,劉胤將撤防潼關的大部分兵力,在潼關和武關只保留一個營的駐防兵力,其餘的軍隊,都回撤到了長安。

此事事先劉胤已經和劉諶協商過了,達成了一致的看法,不過雍州刺史郤正對此卻有不同的意見,認爲劉胤此番與晉國私下達成休戰協議,有越權的嫌疑,儘管劉胤是都督雍涼諸軍事,假節鉞,有先斬後奏之權,但關係到國家之間戰與和的重大決策,如果不請示朝廷,擅自作主的話,恐怕甚爲不妥。

不過對此劉胤也有答覆,現在朝廷尚在南中,數千裡之遙,就算是驛路通暢,書信往來一次至少也得幾個月時間,現在前線戰局變幻莫測,如果事事都要向朝廷請示彙報的話,那麼肯定會貽誤戰機。

何況此事劉胤已經寫好了奏章,向朝廷做了彙報。

事實也證明劉胤的決策是正確的,就在劉胤剛剛回兵長安之際,就接到了匈奴人郝散、郝元度在馮翊郡的夏陽起兵造反的消息,而且此次叛亂波及的速度極快範圍之廣,令人瞠目,短短半月之間,馮翊、北地、新平、安定四個郡都陷入了戰亂之中,馬蘭羌人、盧水胡人、氐人和河西匈奴一道回入了叛亂,聲勢之浩大令人歎爲觀止。

對劉胤的質疑之聲立刻打消了,關中諸將無不稱讚劉胤的遠見卓識,此次北地胡人的叛亂來勢兇猛,如果不能及時調兵平叛的話,很可能北部的幾個郡就會淪陷,甚至威脅到長安。劉胤主動與晉國達成停戰協定,將主力部隊從潼關前線撤下來,現在看來,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了。

此刻的晉軍,顯然也迫不及待地完成了撤軍,羊祜的大部分軍隊將會被調往南陽,對襄陽的鐘會叛軍形成進剿之勢。而杜預的軍隊則從武關撤了下來,北渡黃河,進入到了幷州,去平定匈奴人劉淵的叛亂。

司馬炎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困擾他多日的兵力不足的問題總算是得到了解決,他相信,只要大軍所至,不管是鍾會的叛亂還是劉淵的造反,都會在短時間內完成予以平定。

不過司馬炎對形勢的預估顯然是太過樂觀了,對於胡人異族,司馬炎或許從來就沒有真正地瞧得上眼過,就算是劉淵殺了胡奮,就算是統一了匈奴五部,在司馬炎的眼中,這些蠻夷還是難成大事的,所以司馬炎對匈奴的叛亂並不太上心,甚至是沒有足夠的重視,將羊祜所率的主力前去對付鍾會,而杜預的這一支偏師,則北上對付劉淵。

但讓司馬炎始料未及的是,劉淵叛亂引發的風暴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席捲了整個的北方諸州,在幷州是匈奴人的叛亂,在上黨是羯人的叛亂,在冀州是氐人的叛亂,在幽州是鮮卑人的叛亂,狼煙四起,應接不瑕,司馬炎僅派去杜預的一支人馬,完全是杯水車薪。

戰亂不及波及了河東地區,蜀軍所控制的河西地區一樣也無法倖免。

南遷匈奴的除了進入到幷州的劉豹這一支之外,尚有另一支留在了黃河以西的北地地區,在河套以南,幷州以西、關中以北的這一塊區域,除了匈奴人之外,羌、氐諸胡並立,民族成份最爲複雜,這塊區域曾經是大漢幷州朔方郡的管轄區域,但進入到三國時代之後,曹魏在這塊土地上的影響力漸式衰微,而匈奴人、馬蘭羌人、盧水胡人和氐人的崛起,讓這塊土地真正成爲了混亂之地。

這些胡人,不併滿足於在這塊土地上的生存,他們時常呼嘯南下,滋擾關中,燒殺劫奪,姦淫擄掠,爲害一方,曹魏在關中的守備力量有限,對北地諸胡的滋擾顯得無能爲力,長期以來,這些胡人都是在關中肆意妄爲橫行無忌。

此刻劉淵叛亂於幷州,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北地諸胡,於是北地匈奴部郝散和郝元度兄弟兩個率先在夏陽起兵,很快地氐人齊萬年部、馬蘭羌人、盧水胡人也紛紛地揭竿而起,叛亂的浪潮很快地席捲了北地四郡。

比之幷州劉淵起事,北地胡則要混亂的多,諸胡之間各自爲戰,互不隸屬,只是因爲別的胡部起來造反了,他們纔不甘落後,也起兵造起反來,爲了爭奪地盤,諸胡之間大打出手亦非新鮮之事,不過這麼多的勢力迭加到一起,還是對關中的形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此刻劉胤已經回到了長安,而北地胡的叛亂絲毫也沒有出乎他的意料,爲了穩定關中的大局,必須要對北地胡重拳出擊了。

劉胤留下傅僉的左軍團守長安,同時兼顧潼關和武關方向,儘管與晉國立了休戰協定,劉胤也不敢太意從事,畢竟關鍵時候,那不過是一張廢紙。而後親自率領中軍團北渡渭水,與早先就已經駐守在渭北的右軍團匯合,準備進軍。(。)

第149章 激戰(下)第1189章 喬裝第336章 兩不相幫第315章 半路遇襲第1152章 後主駕崩第162章 免開尊口第722章 還剩一個對手第916章 君命不可違第908章 慕容鮮卑第1283章 完虐狗怒國(上)第165章 上殿受封第97章 製作第340章 脫胎換骨的虎騎營第876章 棄守晉陽第919章 黯然而別第116章 母親的支持第187章 永安之變(中)第567章 落荒而走第1226章 樓桑村祭祖第271章 被打臉?第427章 城牆倒了第313章 信任第966章 姜維的雄心第654章 遠遁烏孫第578章 遁逃第612章 玩計謀,你還嫩了點第692章 稱臣第1276章 結局不該是這樣的第628章 節外生枝第1302章 永安水戰第436章 子午道第109章 失守陽安關第486章 間諜赤鷹第343章 堅守襄武城第1276章 結局不該是這樣的第1038章 擒羊第806章 戰火燒遍整個上黨第1018章 物似人非第793章 混入第323章 功虧一簣第819章 跳出去第1225章 北進幽州第668章 援兵到來第1074章 雪上加霜第561章 出兵第192章 出兵第1091章 一擲千金第258章 宣崇門之變(上)第1140章 擋我者死第1343章 周處之殞第915章 收穫之秋第1069章 小平津失守第1317章 收復西陵第1073章 改旗易幟第47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1198章 三王殞落(一)第113章 臣有本奏第248章 爭鋒相對第945章 劫後餘生第153章 生擒田章第1188章 偷襲轘轅關(下)第953章 激戰葦澤關(中)第414章 各行其事第1272章 借你的人頭一用第898章 匈奴騎兵的墳場第695章 父子重逢第76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497章 又一個奉旨前來的第436章 子午道第1124章 重新洗牌第716章 自疑者第668章 援兵到來第1023章 深壕高壘第536章第430章 兵敗自焚的司馬望(上)第1090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153章 生擒田章第30章 初守景陽宮第172章 司馬昭的決心第1291章 強勢碾壓(上)第1020章 謊言的代價第1345章 遷都之議第440章 漢樂二城第1120章 不管是誰,一查到底第400章 五丈原之戰第982章 所向披靡第849章 毒煙彈第1247章 禁馬封兵第424章 挖掘地道第792章 進入上黨第1178章 陸抗的決擇第651章 兵退玉門關第70章 斂兵聚谷第1267章 兵渡馬訾水第1279章 徵倭準備第179章 武昌第12章 賭大一點如何第496章 給你點顏色瞧瞧第600章 回到關中第928章 撤離信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