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9章 徵倭準備

徵倭很快地被提上了議事日程,雖然有些將領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但劉胤還是力排衆議,堅持徵倭。

但跨海作戰不同於陸上作戰,首先是船,三韓和倭國雖然有着往來,但所使用的船隻都比較小,根本無法用做戰船,漢軍想要徵倭,首先必須要解決的就是戰船的問題。

對馬海峽雖然並不太寬,但氣候複雜多變,洋流變幻莫測,平靜時,水波不興,風平浪靜,而一旦有變,則是狂風大作,巨浪滔天,或者是大霧迷漫,亂流激盪。

普通的小船渡河,其實就是全憑運氣,氣候條件好的時候,便可以順利地橫渡,而一旦遇到颱風和惡劣天氣,那只有聽天由命了。

不過在長期的渡海的過程之中,往來於兩岸之間的那些商旅還是能摸索出一些經驗來,相對來說,冬季常颳大風,而夏秋常有颱風,只有春天的三、四月,氣候比較穩定,是渡海的最佳時期。

現在已經是深秋了,距離明年的適渡期也只有半年左右的時間,從時間上來講,還是相當地緊迫的。

劉胤立刻下令從幽州和青州一帶召集造船的工匠,前往三韓釜山港。

按照船的水平來講,季漢肯定是不如吳國的,不過青州和幽州一帶臨海,常有漁民下海捕魚,打造的這些漁船,卻是非常適合在海里航行的。

江船和海船的建造,還是有着不同的方法,象東吳建造的那種高達五層的大型樓船,在海上根本就無法使用,一陣大風吹來,立馬就傾覆了。海船一般都是底寬舷低帆高,這樣纔可以在海上航行無阻。

這次從青州召集來的造船工匠,都沒有走陸路,直接就從青州膠東成山上船,橫渡黃海,直抵三韓。從海路走,至少要比走陸路節省三分之二的時間,同時也證明了現在的造船水平,完全可以適應渡海作戰的需求。

三韓地區多山,有着大片的原始森林,這顯然爲造船提供了便利,限於交通運輸的不便,古代造船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優中選優,三韓和遼東氣候條件相近,樹種也大體相同,松樹、柏樹、榆樹、杉樹樣樣不缺,這也爲造船提供了便利。

人多自然是好辦事,劉胤目前麾下有着漢軍的十餘萬人馬,有着夫餘國的軍隊五萬人,有高句麗的降軍五萬人,再加上隨時可以調動的三韓民夫,勞動力那是絕對富裕的,整整一個冬天進山伐木,堆集在釜山港口上的木材簡直就要一座小山還雄偉。

而從幽州青州調集來的數千工匠,更是晝夜不停地打造船隻,按劉胤的要求,此次建造的船隻爲大中小三等,大船寬有三丈,長達十餘丈,可以用來運輸馬匹和大型的器械,中等戰船寬約一丈,長五六丈,小型戰船寬七尺,長三四丈,皆是用來載兵的。

總體數量上,劉胤並沒有要求多多益善,而是根據需求發建造,按劉胤的要求,一次渡海,只需能載萬人即可,象大型戰船一次可載三五百人,中型戰船可載百十人,小型戰船可載五六十人。所以大型戰船的只建了十餘艘,中型戰船和小型戰船各分別建造了五十艘和八十艘,這些戰船基本上就能滿足漢軍的渡海所需了。

比戰船更重要的是後勤補給,跨海作戰,對後勤補給的要求之高,是前所未有的。本身遠征倭國,就已經是創造了後勤補給最長距離的記錄,而且橫渡對馬海峽,對後勤運輸而言就如同是瓶頸一般,試想十幾萬甚至二十幾萬的大軍渡海登陸之後,所有糧草輜重補給都將需要通過對馬海峽來進行,如果趕上風平浪靜的季節還好點,可是一旦戰爭拖延下去,進入到了颱風多發的季節,再想要通過對馬海峽來運輸物資的話,將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任何軍事行動都必須首先要進行的前提條件,所以在打造戰船的同時,劉胤將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籌措糧草物資,保證後勤供應上來。

有着朝廷的全力支持,從冀州幷州青州幽州調撥的糧草和物資源源不斷地向着三韓地區涌去。夫餘國這次不光派兵五萬隨同劉胤出征,而且還資助了大量的糧草和物資。劉胤在樂浪郡和帶方郡以及三韓地區也募集到了不少的糧草,經過一個冬天的籌備,運送到前線的糧草物資已經可以滿足所有大軍半年的度支了。

隨着寒冬的過去,肆虐了一個冬天的海風終於減弱了,漢軍出征倭國的最後準備事宜已經是接近了尾聲,在釜山港口,已經打造完成的戰船也已經是陸續地下水,初具海軍規模。

由於劉胤的步騎軍以及高句麗軍夫餘軍基本上都是旱鴨子,把這些陸軍訓練成水軍的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所以劉胤也就沒有在這方面去費力氣,而是從青州招募到了上千漁民來充當水手。

這些漁民都有很豐富的出海經驗,就算是漢軍打造的戰船要比他們平時所使用的漁船略大一些,但其原理都是大同小異的,經過一個冬天的操練,這些新募來的水手已經可以熟練地操縱漢軍各個型號的戰船了。

這些戰船其實都屬於登陸型運輸船,只需要將漢軍步騎兵運送到對面倭國的九州島進行登陸即可,根本就無需進行海戰,這無形之中也就降低了水軍的訓練要求。這些水軍只要掌握好如何來操控船隻,其餘的事基本上就與他們無關了。

這次登陸作戰的軍隊,事先也進行了篩選,畢竟海上風浪較大,那些暈船的士兵將不會出現在第一輪攻擊波中。

第一攻擊梯隊都是儘可能挑選熟悉水性的士兵,完全可以勝任水陸兩棲的攻擊任務,第一波攻擊要搶佔灘頭陣地,爲續地部隊提供登陸的通道,所以是最爲漢軍之中最爲精銳的步兵來擔任的。

第223章 喬裝第889章 下山偷襲第355章 沒那個膽量第538章 萬全之計第302章 劫後餘生第427章 城牆倒了第652章 圍而殲之第850章 求援第961章 掉入陷井第1151章 喋血開陽門第965章 降吳還是降蜀第539章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第155章 血戰到底(上)第1241章 全軍盡沒(上)第910章 迎頭痛擊(下)第268章 撤離雒城第330章 雍涼自古多勁旅第681章 擁兵自重第649章 大沙暴第917章 抗旨第329章 諂佞小人第515章 何府之宴第418章 雪上加霜第522章 登門拜訪第1332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992章 逃回上黨第874章 呼延家族的團滅第575章 陳騫進城第1355章 抗旨不遵第81章 阻截第186章 永安之變(上)第738章 日搶三關(三)第363章 落網第1266章 逃往樂浪郡第526章 又見青兒第1306章 周處除四害第490章 設計第209章 地震?第980章 堅守平陽(下)第1158章 大戰虎牢關(一)第808章 放棄第894章 決戰前夕(續)第1123章 難如意第1206章 弒主第824章 春天裡的希望第2022章 意料之中第153章 生擒田章第556章 遺言第1044章 鳩酒一杯第1293章 乞降第517章 舞陽侯司馬攸第1150章 十年恩怨一朝雪第499章 青鳥的真實身份第1200章 三王殞落(三)第245章 貪婪成性第453章 巴東小道第1102章 擇師第844章 壺關之戰第952章 激戰葦澤關(上)第1285章 無情碾壓第693章 連番打擊第600章 回到關中第880章 文鴦的心思第485章 引蛇出洞第490章 設計第1024章 界橋之戰第376章 街亭之戰(五)第127章 鴻門宴第928章 撤離信都第369章 關鍵是水第535章 第108章 叛亂第1263章 白崖山伏擊戰(下)第1174章 背後一刀第1182章 洛陽之戰(中)第90章 張網以待第558章 弒父第230章 然而鄧艾早已看穿了一切第759章 所向披靡第569章 熊掌難熟第91章 插翅也難飛第971章 底線第892章 對匈奴的最後一戰第947章 處決第93章 黃金城第223章 喬裝第963章 求援第775章 不期而至的大雨第883章 攻城第693章 連番打擊第1101章 遁入空門第872章 半渡而擊第862章 正名之戰第139章 下馬威第787章 有功無過第193章 先生有何高見第1001章 見死不救第1章 安平王府第1282章 吊打邪馬臺第652章 圍而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