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胤決定起用的第七條進攻線路就是從南中出發,進攻交州,端掉一直以來被吳國稱爲大後方的交廣二州,而後迂迴北上,夾擊荊州。
如此大縱深大迂迴的作戰策略,在西晉滅吳的的戰役之中,根本就沒有采用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路途遙遠,後勤補給極爲地困難,從南中能拿下交州,已經是需要耗費大量的錢糧了,如果再從交州北上進攻荊州的話,那所需的後勤補給將會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量。
不過,此時劉胤要從南中進兵,還是有所倚仗的,當年蜀漢危亡之際,幾十萬百姓跟隨朝廷遷入到了南中,後來益州光復,朝廷回遷蜀中,並不是所有的南遷百姓都跟隨着回到了蜀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百姓留在了南中。他們已經在南中生活了多年,習慣了那兒的生活,許多人自願留了下來。
南中由於大量的漢人百姓南遷,許多土地得到了開發利用,南中再也不是當初諸葛亮徵南之時的那種蠻荒之象了,這裡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在南遷百姓的辛勤勞作之下,南中早已慢舊貌換新顏了。
季漢朝廷偏安南中的時候,其所有的花費開銷均來自於南中當地,南中諸郡的賦稅基本上可以滿足這個小朝廷的開支,後來季漢朝廷遷離了南中,南中的賦稅則有很大的盈餘,由於轉運困難,朝廷特許在味縣建立官倉,將收繳的糧賦貯存在官倉之內,不必北運。數年的積存下來,味縣官倉存糧已經是一筆很龐大的數目了。
劉胤也是在翻閱了各地糧賦的信息之後,才發現南中居然存貯着一大批的糧草,這無疑給劉胤的大迂迴作戰提供了一個物資上的保證。
這種大縱深大迂迴作戰,最困難的就是糧草補給,解決了這個困難之後,剩下的事就已經不能再稱其爲困難了。
根據現在所掌握的情報,吳國的交州和廣州並沒有多少的駐軍,也就是說吳國對交州廣州的這條防線,根本就沒有重視過,如果漢軍派出一支輕騎部隊,便可以輕易地橫掃交廣諸郡了。
爲什麼會派出騎兵,那是因爲劉胤此刻從中原調兵的話,迂迴到南中,攻下交州廣州,再回兵荊州,如此跨越七八千里的行軍,如果是步兵的話,至少也得半年時間,這還不算上打仗,一旦戰事膠着,攻城不克的話,拖的時間會更長。
所以劉胤特意地安排輕騎部隊,以騎兵的速度,可以大大地縮短進軍的時間,最多兩個月的時候,便可以完成上述行程。
第七路人馬劉胤選派了戰鬥經驗最爲豐富的虎騎軍和白虎軍,合計三萬兵馬,另外火器營也將撥出一半的人馬來,隨同徵進。
騎兵野戰無敵,但攻城作戰始終是一個弱項,如果交州的吳兵龜縮在城池隘口拒不出戰的話,再精銳的騎兵恐怕也是無計可施,有了火器營的協助,那就事半功倍了,任何堅固的城池,恐怕也擋不住火器的攻擊,這種騎兵加火器的組合,橫掃天下都沒有什麼問題。
至於統兵主將,劉胤沒有安排其他人,而是由他來親自帶隊。
決定一出,諸將是紛紛反對,皆認爲劉胤是大都督,運籌帷幄足矣,何須還幹這種辛勞遠征之事,派一偏將領軍即可。
此次出征交州,難度不在如何攻城略地,而是在迂迴行軍上,由於交州一帶漢軍根本就沒有涉足過,對那邊的地理狀況氣候條件完全的不瞭解,除了劉胤自己領軍之外,他確實想不出有什麼合適的人選來擔當此職。
劉胤笑呵呵地對諸將道:“你們都認爲這是一路偏師,無關緊要無足輕重,其實,這第七路人馬纔是進攻吳國的核心所在,這支偏師運用的好,完全可以成爲一支直搗敵人心臟的奇兵。”
其實這麼些年來,這些跟隨劉胤多年的心腹之將對劉胤的瞭解也是極深的,凡是劉胤決定了的事,是很難輕易做出改變的,劉胤很快召集虎騎白虎二軍,做好了出征前準備。
臨行之前,劉胤暫時委任傅僉爲六路伐吳大軍的總指揮,各路大軍都做好出徵的準備,進入一級戰備狀態,等候出征的命令。
而後,劉胤就率領虎騎軍白虎軍,離開了洛陽,向南中進發。
由於是輕騎而進,只用短短的十餘日,劉胤就已經是重回成都了,不過劉胤在成都沒有做絲毫的停留,徑直南下,前往南中。
當年揮師北伐,離開南中,屈指算來,已經是十五個年頭了,南中對於劉胤而言,也僅僅只是匆匆的過客,當年的南中,還是一片荒蕪之景,如今再臨南中,卻發現這裡阡陌縱橫,良田萬頃,一派繁華富庶之景。
這無疑是那十五年前的那一次遷徙所帶來的巨大變化,幾十萬漢人百姓的涌入,不僅給南中帶來的是穩定的農耕人口,更帶了先進的農耕技術,十五年來南遷百姓和當地居民辛勤勞作,將這千里煙瘴之地變成了魚米之鄉。
劉胤不禁是唏噓感嘆,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當年僅僅是一念之間的事,帶給南中的變化卻是天翻地覆的。
時任建寧的太守張勤早已接到了上面的命令,親自出城迎雍王大駕。
劉胤到味縣來,最爲關心的就是味縣官倉的貯情況,這裡的糧草貯備將會是決定劉胤徵吳成敗的關鍵。
張勤自然也知道劉胤的目的,他早已準備好了糧倉的帳薄,以供劉胤來查看。
劉胤看過之後,點了點頭,張勤的帳薄和朝廷那邊的高錄完全吻合,沒有任何的秕漏,劉胤表示很滿意,當即令人接收了這批糧草。
此行劉胤輕裝簡從,目的就是爲了儘快地抵達南中,而他進攻交州,最大的倚仗的就是這批糧草,有了如此堅實地後盾,征伐交州,不過是彈指揮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