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隴右四大士家

PS:??正版讀者稍後再看,謝謝配合

整個武昌城內,萬人慟哭,一片素服似雪。☆∴↓China lww .●∠

濮陽興等大臣將孫休的靈樞運回建業,葬於鐘山孫權的蔣陵之側。孫休駕崩之時只有三十歲,英年早逝,其陵寢尚未修築,孫休崩殂之後,也只能是日夜不停地搶建,孫休遺體運回建業之後,停樞於鐘山陵外,真正等到下葬,也是幾個月之後的事了。

處理完孫休的喪事,濮陽興與諸大臣在武昌行宮共議立新君之事。

“天不可無日,國不可無君,先帝臨終之意,是要立太子雨單爲嗣君,不知諸位意下如何?”濮陽興主持朝議,率先問詢道。

太子孫雨單尚在年幼,還不滿十歲,雖然孫休有遺旨要孫雨單繼承皇位,但值此多事之秋,吳國內憂外患,立一個不能處理政事的孩童爲國君,無疑讓吳國的處境更加地雪上加霜,可濮陽興也不想違背孫休的遺旨,只能是和衆臣商議。

左典軍萬彧道:“不可,方今天下之勢大亂,益州爭鋒未決,交州叛亂又起,魏國又在荊州陳兵,意圖進犯,國之危亡,存乎一夕,太子年幼,尚不能專政,如何來應對傾危之局?在下以爲,應改立宗室之中賢明之子爲君,以安社稷。”

殿上諸臣心裡都明白,現在益州戰事膠着,短時間內很難分出勝負,交州又發生了叛亂,可謂是前院後院都着了火,偏偏這個時候,司馬昭在襄陽、上庸陳兵十五萬,意圖進犯江陵,現在吳國方喪君主,司馬昭定然會乘機發兵,如此風雨飄搖之際,讓一個不足十歲的孩子來擔當吳國的重任,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所以萬彧之言。還是獲得了許多大臣的認同。

可關鍵是立誰爲帝?孫雨單是孫休的長子,孫雨單下面還有三個弟弟,年紀更小,顯然更不可能被立爲儲君了。接下來只能是在孫權的子嗣之中考慮了。

孫權一共有七個兒子,長子孫登和次子孫慮早亡,當過皇帝的是七子孫亮和孫休,曾被立爲太子的三子孫和與四子魯王孫霸在爭奪皇位的“兩宮之爭”兩敗俱傷,一廢一死。現在唯一在世的只有五子孫奮。但因其生性暴虐,擅殺封國屬官而被孫權廢了齊王之位,貶爲庶人,後來孫亮繼位後念及兄弟之情,改封爲章安侯。

顯然立孫奮爲君是不行的,孫奮性格暴虐,不遵軌度,這種人是不可能被擁立爲帝的。

剩下有資格的,還有孫權的一大堆孫子,不過選誰來繼位。顯然很難決擇。

濮陽興沉吟片刻道:“諸位以爲何人可爲嗣君?”

萬彧立刻道:“烏程侯孫皓秉性聰慧,素有才名,在諸皇孫之中,出類撥萃,頗有當年長沙桓王之風彩,可爲嗣君。”萬彧以前做過烏程侯,和孫皓的關係不錯,此刻他力主讓孫皓繼位,顯然是有私心的,不過正如萬彧所言。孫皓在孫權的諸皇孫之中,才識還是屬於撥尖的,其餘諸子,不是年幼。就是庸碌無爲。

所以萬彧提議之後,衆大臣一片默然,並無反對之聲,左將軍張布亦道:“烏程侯才識明斷,循章守典,堪爲帝王。”

張布乃是朝廷重臣。說話份量極重,他點頭認可之後,諸臣也紛紛點頭贊同。

濮陽興不禁是躊躇未決,萬彧提議立孫皓爲帝,顯然是有私心的,濮陽興自然也不可能大公無私,他和孫皓關係疏遠,自然想立一個與自己關係密切一點的皇帝,可是濮陽興在腦海之中搜遍了與自己相熟的皇子,竟無一個合適的人選,最後他只能是輕輕地嘆了一口氣,道:“此事還需稟明太后,方可定奪。”

孫休死後,皇后朱氏被擁立爲太后,衆臣議定之後,遂派出幾個代表,入奏朱太后。

朱太后一個婦道人家,如何懂得軍國大事,雖然眼看着兒子的皇帝寶座落空了,她心痛不已,但現在朝廷重臣們商量出來的結果,她也不敢悖逆,只得道:“哀家不過是一個寡婦人家,安知社稷之事?卿等可自行斟酌,一切當以社稷爲重。”

於是濮陽興、張布、萬彧出,乃立烏程侯孫皓爲帝。

對於烏程侯孫皓而言,幸福來得太過突然了。

孫皓今年二十三歲,正是風華正茂之時,如果按正常的情況,他這一輩子也只能是當一個快樂無憂的君侯,根本無緣染指帝王寶座。但叔父孫休英年早逝,他的幾個堂弟年幼不堪大任,吳國內憂外患,非長君不可立,這才把孫皓推到了風尖浪口。

都說時勢造英雄,孫皓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登上了九五之尊,但恐怕濮陽興和張布,甚至是力主孫皓登基的萬彧始料未及的,正是他們這個時候的一念之錯,將吳國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連他們自身,都死無葬身之地。

孫皓離開封地的時候,心情愉悅地無以加復,曾經西湖邊上的一個名叫景養的異人給孫皓看相,稱其將來必定會大富大貴,孫皓當時也就是聽聽而已,沒想到竟然真的是一語成畿,夢想成真。

當初孫皓的父親孫和被廢太子,一家都被牽連,孫和與正妃張氏都被賜死,只有母親何氏忍辱偷生,將孫皓兄弟幾個撫養長大。孫皓打小就過着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生活,他很清楚,只要自己一言不慎,就可能會遭來殺身之禍,他只能是謹小慎微,在卑微和屈辱下生存着,外表看起來孫皓溫敦儒雅,風度翩翩,但孫皓的內心深處,卻是極度扭曲的,多年壓抑在心底的仇恨和屈辱,已經讓他的人格早已分裂。或許連孫皓也沒有意識到,他的這種精神狀況,將爲吳國帶來怎樣的一場噩夢。

此刻的孫皓顯然還沉浸在歡樂之中,並不知道手握生殺大權的那種快感,他沉醉在對皇位的憧憬,向着武昌城,向着他連做夢都不敢想的皇位寶座急馳而去。

等待孫皓的,等待吳國的,(。)

第1126章 以靜制動第1148章 姜維殞落第494章 無處可逃第1173章 只共存,不共亡第364章 筵宴第522章 登門拜訪第723章 寒冬休戰第1200章 三王殞落(三)第414章 各行其事第1019章 攔道喊冤第629章 巷戰(一)第546章 搶親?第949章 張良計,過牆梯第258章 宣崇門之變(上)第1105章 文宣,這次你可得幫我第182章 一如劉備舊事第1037章 圖窮匕現第1051章 參軍曹第1152章 後主駕崩第1142章 不共戴天第1234章 鮮卑亂(中)第535章 第292章 出征前的準備第1332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806章 戰火燒遍整個上黨第441章 守得雲開見日出第1042章 賈充的末路(中)第320章 圍而不打第538章 萬全之計第863章 呼延顥戰死第1247章 禁馬封兵第250章 議定遷都第357章 集結號第804章 寒山要塞攻堅戰(下)第666章 激戰潼關(上)第834章 被迫撤退第141章 陰溝裡翻船第1144章 恩怨難了第260章 喬裝潛行第905章 水淹信都(中)第968章 囊中之物第557章 事與願違第1238章 千里追擊第191章 難堪第179章 武昌第1123章 難如意第494章 無處可逃第375章 街亭之戰(四)第850章 求援第391章 五軍十三營第760章 河內郡告急第961章 掉入陷井第1240章 被迫回師第695章 父子重逢第528章 情到深處人孤獨第498章 再議遷都第647章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421章 三天第318章 不遺餘力第713章 半夜襲營第662章 黃河難渡第1197章 周處軼事第1121章 雪地追擊第1332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947章 處決第91章 插翅也難飛第93章 黃金城第964章 苛刻的條件第245章 貪婪成性第108章 叛亂第1149章 誰是黃雀第970章 襄陽激戰第281章 吳主駕崩第924章 圍魏救趙第1156章 兵犯虎牢關第786章 絕處逢生第284章 青松的情報第504章 第21章 溼身第904章 水淹信都(上)第672章 擊沉樓船第171章 其心可誅第973章 揮兵東進第850章 求援第604章 西平之變第312章 物是人非第274章 仇未報,身先殞第922章 戰信都第3章 王位第1258章 大敗而歸第541章 甘露寺第1347章 一片降幡出石頭第307章 過草地(二)第305章 嚮導第350章 嚮導官第240章 涪城之戰(六)第229章 證據第721章 遲來的醒悟第610章 收復大小榆谷(下)第135章 阿堅的羊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