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司馬孚

司馬孚是司馬懿的三弟,字叔達,兄弟八人俱知名,時號“八達”,司馬孚做爲司馬家族的第一代人,壽命最爲長久,被稱爲司馬家的“常青樹”。司馬孚能文能武,上馬能打仗,下馬能治國,是司馬家一位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之時,司馬孚就曾協助司馬懿誅殺曹爽而立功,從此進入了司馬家政權體系的核心之中。雖然司馬孚並不是那種能征慣戰衝鋒陷陣的勇將,但在把控大局方面卻有獨到之處,無論是司馬師還是司馬昭,都對這位叔父頗多倚重,自然司馬孚在朝中的地位卓爾不凡。

在曹魏廢漢初立的年代,司馬孚就已經活躍在了魏國的政壇上了,那時候司馬孚歷任中書郎、給事常侍、河內典農、清何太守、度支尚書等職,高平陵事變之時,司馬孚同司馬師一起屯兵司馬門,控制京師。曹爽一黨被誅殺,司馬孚因功進爵長社縣侯,加侍中。後來,司馬孚升任司空,又代替王凌爲太尉,坐穩了三公的位子,成爲曹魏朝中數一數二的重臣。

不過司馬孚性格十分地謹慎,在魏國政壇局勢明朗,司馬氏代魏大事所趨的形勢下,司馬孚刻意地保持低調,並有意地淡出權力中心,司馬氏幾次廢立魏國皇帝,司馬孚都不曾參與。曹髦不滿司馬昭擅權****,腦子一熱率着宮廷侍從就去找司馬昭的晦氣,但半路卻被賈充指使成濟殺死,司馬孚聞訊趕到,抱着曹髦的屍體痛哭流涕道:“殺陛下者臣之罪。”

司馬師和司馬昭皆因爲司馬孚是長輩,不敢過多逼迫於他,後來司馬孚以年事以高爲由,辭去三公之位,轉任太傅,加封爲長樂公。太傅位在三公之上,與太師、太保並列爲三師。地位尊崇,不過卻是虛銜,並不直接參與政事,更多的時候是代表一種榮耀。

司馬孚就任太傅之後。也的確是很少參與政事,以八十六歲的高齡準備頤養天年,不過此番司馬昭病重,在選定繼承人的關鍵時候,自然少不了這位司馬家上一代碩果僅存的重量級人物。

和王祥何曾旗幟鮮明地支持司馬炎不同。司馬孚在立嗣這個問題上保持着相當謹慎的態度,並沒有輕易地表態。

回到長樂公府,剛剛坐定,就聽到下人來稟報,稱世子司馬炎前來拜見,說實話,司馬孚對司馬炎並沒有太好的印象,司馬炎鷹視狼顧,有虎狼之相,陰鷙頗有城府。跟他祖父司馬懿倒是頗有幾分相似,擅弄權術,爲人陰險,司馬孚甚爲不喜。

不過這是人家司馬昭的家事,司馬孚雖然身爲長輩,卻是懶得理會的,此番牽涉到嗣子之爭,卻讓司馬孚有些身不由己,本來他是不想趟這趟渾水的,但司馬昭卻對他是相當地倚重。非要他給出一個意見不可。王祥和何曾都已經表態支持司馬炎了,但司馬昭卻仍然是遲疑未決,一直等待司馬孚來表態。

很顯然,王祥和何曾做爲炎黨人物。回去之後肯定要向司馬炎稟報,司馬炎得訊之後,立刻便來拜會司馬孚。

礙於情面,司馬孚還是接待了司馬炎,不過司馬炎的態度還是不慍不火,含糊其辭。讓司馬炎是乘興而來敗興而去。

當然這一切都沒有瞞過劉胤之眼,洛陽司在洛陽城中布有大量的眼線,司馬炎的一舉一動一直是最爲關注的重點,他前往長樂公府的事劉胤當然在第一時間內就知道。

不用聽詳情,只需看司馬炎的表情,就足以證明他在司馬孚這兒碰了一個軟釘子,看來這個司馬孚還真是油鹽不進,想要說服他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劉胤考慮了許久,認爲只有以退爲進,方纔是獲得司馬孚支持的最好辦法,司馬孚生性謹慎,在這種大事上是不會輕易地表態的,只有真正能打動他,方纔有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於是劉胤勸說司馬攸也前往長樂公府去拜會司馬孚,司馬攸有些遲疑地道:“大哥剛剛前往叔公處碰了一個釘子,我現在前去,合適嗎?”

劉胤微微一笑,在司馬攸的耳邊低語了幾句,司馬攸恍然而悟,謝過劉胤,便起身前往長樂公府去拜會司馬孚。

司馬孚剛剛送走司馬炎沒多久,便又聽下人來通傳稱舞陽侯求見。

司馬孚對司馬攸的印象要比司馬炎好一點,覺得司馬攸誠實可靠,只是沒想到司馬攸居然也也會搞司馬炎的那一套,這下讓司馬孚有些老大不高興了,原本想回絕於他,但想了想,還是讓人將司馬攸請了進來。

司馬攸進來之後,向司馬孚長揖行禮,道:“侄孫向叔公請安了。”

司馬孚淡薄地道:“原來是攸兒啊,不知你所來何事?”

司馬攸很是恭敬地道:“侄孫聽聞叔公近幾日爲了立儲之事往返奔波於宮中,叔公已是耋耄之年,本該頤養天年,卻爲我家之事往來奔波,廢神耗力,侄孫聽聞之後,心實在難安,故而前來問侯您老人家,望叔父一切以身體爲重,量力而行,切不可因此而勞累了身子。”

司馬孚沒有到司馬攸一進門絕口不談立嗣之事而是關心和問候於他,倒讓他生出一絲感動,微微一笑,道:“多謝攸兒關心,我這把老骨頭暫時倒也還算是硬朗,經得起折騰,只是司馬家立嗣,乃是大事,未敢輕易草斷。”

司馬攸道:“叔公又何須爲立嗣擔憂,侄孫不肖,卻也知歷代多有爲爭儲立嫡導致兄弟反目父子成仇,更有甚者,骨肉相殘,天怒人怨,如此而得的嗣位,侄孫寧可不要,也斷然不能斷了兄弟的情份。叔公請回稟父王,就說攸根本就無意和兄長相爭什麼,既然是長幼有序,攸理當讓於兄長。”

司馬孚很是驚訝,他沒有想到司馬攸竟然說出如此話來,不禁讚歎道:“真仁德之主也。”(。)

第230章 然而鄧艾早已看穿了一切第1227章 喪心病狂第631章 巷戰(三)第102章 陽安關第1038章 擒羊第1301章 初具規模第734章 偵察第411章 敗局已定第183章 陸抗的雄心第1297章 桑州第577章 出大事了第652章 圍而殲之第394章 應對第589章 裴秀之死第793章 混入第272章 窮追不捨第760章 河內郡告急第681章 擁兵自重第993章 再議圍城打援第1129章 枉費心機第901章 天氣是大敵第615章 兵分兩路第502章 真相就是這麼殘酷第233章 退兵梓潼第918章 召回第1194章 犀利的反擊第631章 巷戰(三)第569章 熊掌難熟第308章 過草地(三)第1311章 出征人選第1354章 接管天牢第73章 提醒第136章 靖軍山第974章 姜鍾會第145章 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第1133章 察言觀色第1268章 劉胤的逆鱗第1159章 大戰虎牢關(二)第654章 遠遁烏孫第656章 春風又綠玉門關第1343章 周處之殞第998章 騎戰(下)第1332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762章 軍渡第532章 議儲第30章 初守景陽宮第658章 再戰武關(上)第55章 劉胤的腹黑第79章 失竊第29章 羽林郎第34章 行刺第560章 噩耗第489章 窩藏第655章 禿髮授首第484章 青鳥,又是青鳥第1243章 你可以去死了第816章 遊擊第454章 換位第377章 街亭之戰(六)第636章 雙喜臨門第949章 張良計,過牆梯第316章 赤梟第1358章 有刺客第1223章 四面楚歌第793章 混入第234章 反包圍第208章 追擊第868章 忻口之戰(下)第1083章 捷足先登第29章 羽林郎第1269章 兵臨城下第343章 堅守襄武城第153章 生擒田章第352章 西羌王子第302章 劫後餘生第1042章 賈充的末路(中)第869章 又折呼延一將第67章 要煉丹?第1089章 母子重逢第728章 火能克木第331章 募兵第1344章 擒二陸第719章 半路截殺第356章 山盟海誓第1125章 先發制人第356章 山盟海誓第1279章 徵倭準備第440章 漢樂二城第136章 靖軍山第1360章 尾聲第1201章 三王殞落(四)第67章 要煉丹?第519章 賈充的心思第93章 黃金城第1033章 三道詔書(二)第1176章 火燒滎陽第289章 應允第1229章 不知所以第920章 再起烽火第890章 早在預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