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決戰高梁邑(中)

除了虎騎軍進展神速,只用了兩天不到的時間,就從晉陽趕到了平陽城之外,劉胤親率的另外三個軍速度也不慢,四天趕到了永安,再往前,就是晉軍所控制的楊縣了。

有虎騎軍在汾西,劉胤自然不再走汾西這條路,而是陳兵永安,劍指楊縣,拉開了要和晉軍決戰的架式。

此次劉胤南下,所帶的三個軍分別是虎步軍、無當飛軍和陽安軍,永安軍則是留在了晉陽。劉胤是從榆次直接南下的,根本就沒有來得及進晉陽城,留下永安軍,就是爲了解決晉陽城的遺留問題。

晉陽城總體的格局並沒有多大的改變,蜀晉雙方各自控制着一半的城池,雖然他們之間不斷地爆發戰鬥,但似乎誰也奈何不了誰,雙方的控制線一直在唐明大街兩側搖擺。

其實誰都明白,依靠雙方現有的兵力,在晉陽城也只能是打一個平手,誰都沒有完全吃掉對方的實力,想要改變這種僵持的局面,那就必須要依靠外界的力量來介入,誰的援兵先一步到達,誰就可以輕易地控制晉陽城。

晉軍校尉王應焦灼地等待着,他盼望着朝廷方面可以派出一支強力地援兵到達晉陽,這樣就可以扭轉晉陽城目前的僵局了。

但最終王應還是失望了,晉軍的援兵沒有來,蜀軍的援兵卻提前殺到了,而且是整整一個軍一萬五千人的隊伍。

沒有任何的懸念,永安軍進入晉陽之內,幾乎是以拉枯摧朽的方式橫掃了所有的街區,輕而易舉地就控制了晉陽城。

由於永安軍入城之前就封死了晉陽的東門,在晉陽城中的晉國守軍無一人能走脫,除了少數負隅頑抗的被格殺之外,大部分的晉兵皆是繳械投降了。

王應走投無路,手下勸其投降,但王應卻沒有那個膽量,畢竟是他親手殺了王慶,如果他落到蜀軍的手中,還不知道是什麼樣的下場,王應最後是撥劍自刎,死在了他暗殺王慶的地方。

蜀國太原太守杜績長長地舒一口氣,看着拱手投降滿臉灰敗的晉太守程景,這場晉陽城中長達兩年的暗戰較量,還是他笑到了最後。

解決了晉陽的事情之後,羅襲並沒有多做停留,劉胤交待給他的任務其實也挺繁重的,除了晉陽之外,晉軍所控制的陽邑、祁縣、中都等地也是永安軍需要攻打的地方,劉胤的主力來不及清理這些區域,只能是交給羅襲來善後了。

當然,這對羅襲而言並不困難,晉軍雖然在晉中地區控制着不少的縣城,但兵力極爲有限,羅襲一路橫掃過去,但可以輕易地拿下這些城池,需要的,只是時間而己。

而劉胤面對文鴦,對是實打實的一場硬打。

蜀軍四個軍,合計六萬人馬,晉軍雖然損失不少,但也有五萬多,小六萬的人兵力,雙方兵力對比上,大體是持平的,不過晉軍在上黨還有兩萬的後備兵力,隨時可以增援過來,這也是文鴦之所以敢在高梁邑擺出決戰的陣式的原因。

現在蜀軍三個步兵軍在楊縣以北,一個騎兵軍在平陽城汾河以西,隱然地對高梁邑的文鴦軍形成一個半包圍之勢。

三月底的天氣,正是風和日麗,春光明媚的好天氣,這種天氣條件下打仗,恐怕是最爲適宜的了,劉胤並沒有輕兵冒進,而是採用步步爲營方法向前推進,三個步兵軍排成了品字形的陣式,由高遠的虎步軍擔任突前的箭頭,張樂的無當飛軍在左後翼,趙卓的陽安軍在右後翼,三個軍幾乎是抱成了一團,徐緩而進。

這樣緊密的陣形,幾乎不給文鴦任何偷襲的機會,劉胤擅打突襲戰奇襲戰,自然清楚何處是防禦的急所,如果三個軍平行站位,分兵而進的話,便很有可能遭到晉軍聚而殲之,所以劉胤將三個步兵軍排成品字型的陣型,互爲倚角,就算晉軍來攻擊,也是無處下口。

至於虎騎軍,劉胤則令其暫時在汾河西岸按兵不動,等蜀軍主力到了的時候,再行匯合。

文鴦也確實有心思搞個偷襲,不過看到蜀軍的陣型佈署,他很快就放棄了,想想也正常,能打出安國戰役的主,會讓你有機會分而圍之嗎?

文鴦也立刻是收縮兵力,放棄掉了楊縣,將楊縣的守軍全部調往高梁邑,既然蜀軍抱成了一團,文鴦當然也不會給蜀軍各個擊破的機會。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戰場之上,本來就是奇正相輔的,真正較量的,還是雙方真實的實力,真正的統兵名將,是不會留給對手施展奇謀詭計的機會的,善戰者無赫赫之功,也正說明的是這個道理。

高梁邑,是平陽郡汾水東面的一座小城,居於平陽、楊縣、襄陵三城之間,若放在平日,這座不起眼的小城絲毫不會受到世人的關注,但此時此刻,晉蜀兩軍投入了十萬餘人馬,在高梁邑周圍排兵佈陣,一場大戰即將要拉開序幕。

文鴦之所以選擇在高梁邑這座小城屯兵,正是看中了高梁周邊的地勢,這裡地形平坦,地勢開闊,比較有利於騎兵的作戰。

要知道晉國的騎兵一直對蜀軍是具有壓倒性的優勢的,雖然近幾年來蜀國攻佔了雍涼養馬之地,在騎兵這個領域內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論其底蘊,還是晉國深厚的多,無論是騎兵的數量還是戰鬥力,都佔據着上風。

尤其是晉國騎兵普遍地裝備了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之後,戰鬥力直線上升,晉國的騎兵要比先前魏國時代更厲害一些。

當然,首先要感謝的應該是劉胤,正是由於他首創了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才使得騎兵的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原本最先應用的蜀軍沒有能守住技術秘密,現在雙方騎兵在裝備上處於同一水平線,真正需要較量的,是雙方騎兵的戰鬥力。

對於這一點,文鴦還是信心滿滿的。(。)

第206章 突出重圍(上)第89章 張樂的智慧第590章 篡位第1343章 周處之殞第1305章 倒打一耙第1269章 兵臨城下第678章 真正的隱患第906章 水淹信都(下)第569章 熊掌難熟第70章 斂兵聚谷第895章 決定命運的一戰第1077章 楊駿投誠第62章 陛下明日召見第11章 三石鐵胎弓第1089章 母子重逢第1212章 再回冀州第806章 戰火燒遍整個上黨第763章 偷渡(上)第442章 又見陽安關第616章 偏廂車第106章 策反第1036章 三道詔書(五)第892章 對匈奴的最後一戰第124章 初至江油關第1003章 落鳥嶺第1313章 西陵之戰(中)第619章 精心準備第914章 命殞易水河第1035章 三道詔書(四)第549章 世子駕到第556章 遺言第1263章 白崖山伏擊戰(下)第740章 日搶三關(五)第373章 街亭之戰(二)第1323章 這太守還是由你來做第598章 淪爲水賊的都督第250章 議定遷都第1268章 劉胤的逆鱗第1103章 數典忘祖第1066章 強渡黃河(四)第237章 涪城之戰(三)第488章 又遇潛逃者第542章 景王妃羊徽瑜第695章 父子重逢第614章 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第1057章 你逐我趕第88章 又見雪舞第670章 砍倒“漢”字旗第452章 句安的奇謀第727章 銅牆鐵壁第385章 三路齊出第791章 金蟬脫殼第478章 新任的雍州刺史第708章 渭水之戰(上)第581章 恩惠第1121章 牽連甚廣第968章 囊中之物第761章 風雨飄搖第464章 佯攻上庸第66章 當殿亮劍第452章 句安的奇謀第1107章 劉恂第532章 議儲第525章 腦洞大開第567章 落荒而走第1270章 一律格殺勿論第1200章 三王殞落(三)第869章 又折呼延一將第671章 再戰蒲阪津第597章 殺人越貨第797章 攻破涅縣第1090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950章 誰更卑鄙第1041章 賈充的末路(上)第1286章 拉枯摧朽第101章 狼煙起第281章 吳主駕崩第266章 從涪城撕逼到雒城第1008章 新的策略第256章 誤入第1098章 神醫妙手第704章 北地胡第1279章 徵倭準備第641章 三危山第407章 遊擊校尉第366章 司馬望第953章 激戰葦澤關(中)第500章 她是一個女人第1197章 周處軼事第1302章 永安水戰第1089章 母子重逢第441章 守得雲開見日出第438章 解圍黃金第108章 叛亂第842章 推心置腹第1027章 一物降一物(上)第631章 巷戰(三)第461章 武關之戰(中)第978章 堅守平陽(上)第983章 撤向高梁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