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春闈

眼看着春闈將近,王家上下爲都將大姐夫李柏然的科考看做頭等大事,特別是王富貴和張翠花兩口子,對此更是重視的不得了。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但是在隋唐之前,想要爲朝廷效命,將自己的理想抱負實現也不是那麼容易,直到科舉制度的誕生,纔算是給了天下讀書人一個相對公平的上升之路。

中國的官員選拔制度,歷經變幻。先秦時期的官員選拔,大都是依靠世襲制。

如果一個人在建國之初立下功勞,被封爲大夫,往往在他死後,就由兒子來繼承大夫的職位。當時,諸侯的封地叫做國,大夫的封地叫做家,於是中國古代有所謂的“齊家治國平天下”。

不過這種世襲制有很大的弊端。一國之君,如果賢明那還罷了,如果昏庸,可就爲禍不淺。一個平凡的傻子,最多不過是在家裡亂搭亂鬧,可一個國君,如果是傻子,就要禍害到成千上萬人了。可關鍵還是,許多的昏君,不認爲自己是昏君,反而把一些告訴他們應該如何做的人當成是忤逆之臣,把一些奸邪小人,當成是國家的忠良。世襲制度,流弊廣矣。

到了漢代,官員選拔主要靠推薦。推薦的主要名目是孝廉和秀才。漢代特別推重孝道,於是漢代的帝王多冠以孝字。

孝廉自然是尊敬孝順父母的人,古人往往說,忠臣必然出自孝子之門,有一定道理。能夠孝順父母的人一般來說,也能夠終於國家,愛護百姓。

秀才則是精通一些典籍,比如說儒家的經典,《尚書》《詩經》什麼的。

相對而言,推薦爲秀才的比較少,推薦爲孝廉的比較多。翻翻《後漢書》,絕大多數官員出道,都是走孝廉一條路。爲什麼呢?因爲孝廉比較好作假。秀才必須精通典籍,兩人一聊天,彼此有多少墨水就清楚了。可是孝順不孝順,關鍵是看父母鄉親的評價了。可是,在歷朝歷代,只要是有利可圖的事情,就有人作假。在漢代,孝順就可以當官,越孝順就越越受到大家表揚,既然有實際的利益,那麼父母鄰居也就會參與造假了。於是,推舉制度的弊端也出來了。推舉過分的看重了考察者的正直公平。你說他是孝順那就是孝順,而沒有統一的可以量化的標準。

到了隋唐時期,風氣爲之一邊,科舉制度的出現,可以說是選官制度的一個重大突破。

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分爲多種,其中比較重要的是進士科和明經科,其他的明法、明算等等都有專項考察。

而當時最受人看重的就是進士科。當時有人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三十歲考中明經就算是年紀大了,而五十歲考中進士,那也算是年輕了。

據說,在唐太宗時期,每年都有八九百人蔘加進士考試,可是錄取的有多少呢?不過是二三十人,錄取比例不到3%,可遠遠比現在的高考,甚至是碩士、博士難考多了。而當時能夠來京城參加進士考試的,本身就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才子。

“科舉”是一個含義豐富複雜,具有動態特徵的詞語。廣義的科舉指分科舉人或設科取士,約略同於貢舉,起始於漢代,狹義的科舉指進士科舉,始於隋朝。

科舉制的諸多特徵是經歷漫長的過程才逐漸形成的,但要定下一個起始年代,必有標誌性的創制,而真正具有標誌性意義且與歷史上“科舉”一詞相符合的,只有隋煬帝創立進士科這一歷史事件,從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進士科的創設,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除科舉,科舉制在中國歷史上存在1300年之久。

科舉制始自隋大業三年{607年},十幾年後的618年,大唐王朝建立,進一步完善考試機制,開科取士。從此,科舉考試就成了天下讀書人的進階之路。

參加過高考的應該知道那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感覺,有人得意洋洋一日踏盡長安花,就有人在“孫山之後”而羞慚與無顏。

爲了讓李柏然能夠金榜題名,張翠花特地前去各個寺廟燒香請願。光是香油錢就不知道花了幾十兩銀子。

對於母親的做法,王大錘不大認同,能不能通過朝廷的科舉考試,靠的是考生自己的真才實學,而不是這些諸天神佛。

如果說真要是有什麼捷徑,那還不如去拜訪打點一下本次科考的主考官,說不定還能起到作用。不過這個話他可沒敢跟自己父母提,生怕他們一時糊塗真的做出賄賂考官的事來。

根據王大錘和自己大姐夫李柏然的接觸,王大錘相信以李柏然的才學,只要不出差錯,想通過這次科考應該問題不大。這個可不是王大錘信口開河,而是他特地翻看了最近幾次科考的試題之後分析出來的結果。

爲了讓自己的大姐夫李柏然通過考試的把握更大,王大錘特意讓秦懷玉幫忙找來了大唐建國之後的所有考卷,讓自己的大姐夫李柏然進行參考。

“是大錘啊,謝謝你這段時間幫我請了狄大人幫我輔導功課。”李柏然見王大錘來找自己,放下手裡的紙筆,起身感謝道。

王大錘連忙攔住他,笑着說:“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只要你將來對我大姐一心一意就行。我今天過來就是帶你出去走一走,放鬆一下緊張的心情。”

第634章出意外第283章 秘密第131章 關於貓的主人第433章 驚天陰謀第605章 算數第412章 每個人都有他的生存法則第34章 逛長安第369章 外嫁第854章 虞姬虞姬奈若何第545章魏植的下落第590章釘子第398章 聶隱娘來尋第877章 孔明出使第105章 李世民也成了書迷第684章 胡州第577章 抉擇第639章 龍牙軍判亂第326章 孃親?第331章 精挑細選第8章 各懷心思第891章 僵持第879章 初見甄宓第555章招賢館第536章勸華佗第541章 兄弟鬩牆第631章危機第731章震撼第852章 韓信封王第299章 真兇何人?第121章 武珝的好感度第223章 科場內外第245章新政第743章 朝堂之亂第96章 悽慘的吉利親王第541章魏亡第716章城破人亡第645章 平叛第737章 皇后有喜第642章 扭轉乾坤第638章 經濟手段第883章 諸葛亮的目的第500章 我就知道你會和我選一樣第431章 奴才想殺的是福王第599章 殺人滅口第625章中毒第548章 活捉陸武第820章 陳平獻策第571章蹴鞠第528章收服趙子龍第647章鐵甲軍第320章 花好月圓第699章消息入唐第247章泄題風波第608章 何不斷案第856章 楚國之民第515章 大唐四大家族第678章 報復第19章 新案件第98章 土豆大王第36章 再見李二第472章陳國亂了第688章 殺唐使第362章 投個好胎第358章 皇家無親情第3章 被抓第655章 唐刀和陌刀第421章 紀美人的死因第634章 杜如晦到了第505章 我原諒你了憶哥哥第671章阻攔朱權第532 章見貂蟬第555章 炒菜第156章 大鍊鋼鐵(二)第541章魏亡第741章 武城破第115章 看每個人都像npc第752章 逃第673章求援第521章薛丁山大戰趙子龍第594章 下獄第321章 聶隱娘第585章垂簾聽政第514章不得休息第738章女帝的信第591章 幸運的秦二爺第595章圍而不攻第494章滅魏第280章 晚了第381章 比丘尼第855章 唐漢之爭第609章 嫌疑人第64章 視察超市第55章 我王大錘又回來了第870章 高薪養廉第850章 耐不住的楚羽第914章 甄宓入宮第706章劫持第595章 培植勢力第826章 魏國的動作第667章 兵分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