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李柏然確實放鬆了下來,不再那麼焦慮緊張,王大錘知道自己的目的達到了。
這頓酒沒白喝,狄仁傑在飯桌上還特意囑咐了許多關於科考的注意事項,作爲一個過來人,他對科考的情況自然更加熟悉,該注意什麼說的特別的仔細。這些經驗不是體己之人,誰會告訴別人?
他們在外面喝酒,家裡卻沒有閒着,王大錘的母親張翠花早就張羅着給大女婿準備考試用品了,大姐王傲瑜挺着大肚子也沒有閒着,一遍又一遍的檢查自己夫君進考場需要帶的東西,生怕出什麼紕漏,弄的一家人都跟着忙前忙後的緊張。
毛筆、硯臺都買的最好的,而且備了雙份,另外還有衣服、被褥、雨傘、乾糧也都精心挑選,生怕李柏然在考場上缺了什麼,弄的跟打仗一樣緊張。
第二天休息了一天。
第三天一大早,王大錘一家便送李柏然到貢院參加科考。
一路上,母親張翠花和大姐王傲瑜兩人再三叮囑李柏然,絮絮叨叨直到將人送到考場纔算安靜下來。
到底是大唐盛世,來長安城參加科考的讀書人非常多,猶如過江之卿,都奔着躍龍門而去。
考場外早早就戒嚴,五步一崗,十步一哨,還有禁軍來回巡邏,膽敢喧譁鬧事者,輕者驅趕,重者牢獄之災。
有錢人家坐着馬車來,有僕人小廝或者書童提着東西送到門口,沒錢的寒門子弟,就只能自己拿着考籃和被褥行李進去了。
考生進考場的時候,檢查的挺嚴格,有專門的士兵搜查考生身上和攜帶的東西,防止夾帶。
考生都有自己的準考牌,上面有自己姓名、年齡、籍貫、擔保人,逐一排查之後,按照準考牌上的甲乙丙丁以及號碼進入對應的考場和座位。
時間一到,鐘聲響起,貢院的大門便直接落鎖,考試期間,任何閒雜人等都不得靠近或大聲喧譁,違者重罰。
李柏然分到了甲字號考場,拿着自己的東西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好,只見前後左右的人都不認識,考場裡靜悄悄的一片,誰也不敢說話,只是用眼睛查看四周。
等考官宣佈了考場紀律之後,就開始正式考試,發了老紙之後,立刻公佈考題,考題寫在木牌上由士兵拿着來回走動,讓所有人都能看清楚。
前面提過,唐朝的科舉主要考的就是兩種,分爲明經科和進士科。明經科考的主要內容是經義和時務策,而進士科考的除了經義和時務策之外還有詩賦。
唐代的“明經”科試帖經,以通經比例決定等第。明經又分爲五經、三經、二經、學究一經、三禮、三傳等,考試之法,先貼文,後口試,經問大義十條,答時務策三道。《禮記》、《春秋左傳》稱大經,《毛詩》、《周禮》、《儀禮》稱中經,《周易》、《尚書》、《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稱小經。通二經者,通大經一部加上小經一部,或取中經兩部;通三經者,大、中、小經各一部;通五經者,大經、小經皆須通。科目則由舉子自選。另外,《孝經》、《論語》是必考課目,有時還加試《老子》、《爾雅》。
首先要靠的是帖經和墨義。帖經有點類似於現dài kǎo試中的填空題,摘錄經書中的句子,並將其中的一些字空出來,由考生按照記憶默寫出來。墨義則是一些關於經文的問答。這一部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比較容易,只要是熟讀書本上的內容,基本上都可以答上來。
其次考的是時務策,就是一些當下時事需要如何處理,要考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這一部分則考察考生的自主能力,有點類似於現dài kǎo試中的時事政治。需要考生關心留意天下大事,並且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也就是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相結合,考察考生對於書本上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至於進士科的詩賦考察的則是考生的創意,需要考生根據題目寫出詩賦,需要的是臨場發揮。當然了這也離不開考生自己的知識積累。
李柏然在考場裡考試,而張翠花和王傲瑜等人則在場外烤。一共考了三日,張翠花和王傲瑜兩人也提心吊膽了三日。
等第三日,母親張翠花和大姐王傲瑜便早早的來到貢院門口等候。跟她們一樣等候在貢院門口的人非常多,大家都翹首以盼。
等鐘聲響起,考生交了卷子,考官檢查完畢,確認無誤之後,才放行。
進去的時候,一個個鬥志昂揚,信心十足,出來的時候卻成了另外一番情景,答的好的自然意氣風發,滿臉帶笑的出來,答的不好的則沮喪着臉,罵罵咧咧着出來。
不過這還只是開始,最終的結果究竟如何,還要等皇榜出來之後才能揭曉。
“柏然,這兒呢!”一看見李柏然出來,張翠花和王傲瑜招手示意。
下人趕緊過去幫忙提了東西,關在籠子裡三天,整個人身心俱疲,不過看他臉上並沒有失落沮喪之感,應該考的還不錯。
“柏然,考的怎麼樣?”母親張翠花和大姐王傲瑜急不可耐的問。
“還可以,基本上都答上來了,這些還多虧了狄仁傑這些天的輔導。”雖然很累,但是丈母孃和媳婦問話,李柏然也只好照實回答。
王大錘順勢看了一眼貢院門口,只見出來的大多數人都沮喪着臉,或者一臉麻木,只有少數還能笑的出來。由此不難看出科考的難度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還是很難的。
不過想想“范進中舉”的故事,也就不難想象的出科考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