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之神【四】

女媧造人

女媧爲創世神,但創造既包括自然界的創造,也包括人類的創造,因而女媧又是造人之神。根據傳說,某一天,她經過黃河的河畔,想起開天開闢以來,創造了山川湖海、飛禽走獸,改變原本一遍寂靜的世界。但是,女媧總覺得這世界還是缺了點甚麼,但又一時想不起是些甚麼。當她低頭沉思,看到黃河河水裡自己的倒影時,頓時恍然大悟。原來世界上還缺少了像自己這樣的"人"。於是,女媧就參照自己的外貌用黃河的泥土捏製了泥人,再施加神力,泥人便變成了人類。

女媧高媒

女媧造了女人和男人,女媧想它們是人,總會有死的一天。死了怎麼辦在做一批太麻煩了。於是女媧去求上蒼,安排男婚女嫁,並使人們結合,於是有了婚姻,故又被視爲主職姻緣與情愛的皋禖之神。

女媧制樂

女媧創造了瑟、笙簧、壎等中國一部分的傳統樂器。

女媧賜酒

女媧摶黃土做人。初,日耕夜息,無歡。女媧憫,化甘露爲酒,賜凡間。飲之醇美,解勞頓、舒筋血。聚則飲,愈歡。衆念女媧之賜身,調之健,悅之心,感其恩,以酒敬之。後遂成禮,以酒敬天,自之始。

女媧補天

根據《淮南子·覽冥訓》、《列子·湯問》等典籍記載:遠古時代,四根天柱傾倒,九州大地裂毀,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氾濫不止。女媧不忍人類受災,於是煉出五色石補好天空,折神鱉之足撐四極,平洪水殺猛獸,人類始得以安居。

其它古籍記載有差別。《論衡·談天篇》、《史記·補三皇本紀》記爲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交戰,共工用頭去撞世界支柱不周山,導致天塌地陷;《淮南子·天文訓》記爲共工與顓頊之戰;《淮南子·原道》記爲共工與高辛氏之戰;《雕玉集·壯力》記爲共工與神農氏之戰;《路史·太吳紀》記爲共工與女媧之戰。

女媧補天是一個很著名的傳說。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的第一回即引用這個故事。 有學者認爲,不周山暗喻房柱,其實補天就是蓋房子,女媧補天的故事,其實是講有媧氏這個人很聰明,會煉石蓋屋。

女媧神話的第一批的古書籍記載是先秦時期的《山海經》以及《楚辭》(雖然《說文解字》記載西周末年的周宣王太史籀所作著作中有媧字,但已亡佚,僅作傳言)。儘管二書中的記載還比較模糊朦朧,但今人多肯定其以造人爲職能的始母神神格意向。袁珂先生就將《楚辭·天問》中的記載詮釋爲:"女媧作成了別人的身體,她的身體又是誰作成的"詰問。 丁山先生則更爲明確地認爲這兩句話說明:"在戰國時代中國人固已盛傳女媧造人的故事了。"

至於《山海經·大荒西經》中女媧的說法:"有十位神人,名字叫女媧之腸。是由女媧的腸子變成的。居住在慄廣的原野上,緊挨着道路。" 袁珂則以晉人郭璞注爲解"或作女媧之腹"又云"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腹化爲此神",並以漢人許慎和劉安的話作爲參證。丁山也認爲這"顯然又是孕毓人類的寓言"。雖然如此,這些記載當中仍然沒有明確提出女媧造人的說

女媧化生

女媧化生

法。

除了造人之外,先秦典籍中女媧爲樂器始神(發明笙簧等)的記載也應該是女媧造物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似乎尚未引起學者們的足夠注意,尤其是它在移位到文學中的浪漫題材,更是缺少關注。《禮記》與《帝王世紀》、應劭《世本·作篇》作"女媧作笙簧",可見孔疏不誤。這短短五個字的記載卻成爲後代文學家馳騁才華的平臺。

古籍中最早明面提出女媧造人故事的是《風俗通義》,這則故事雖然正面描寫了女媧造人的事蹟,顯示出女媧始祖母神格的地位,但毫無疑問,其中已經烙上人類社會變遷的影子。"摶黃土作人"被認爲是人類文化史上製陶技術的發明在神話中的投影,而所造人類產生富貴貧賤之分則是人類進入等級社會的反映。這說明,神話一旦離開了它自身的生長土壤,它的形態就要隨着新的生長土地而呈現出新的姿態。

同時,女媧還是人類得以延續的婚姻之神。《風俗通》雲:"女媧禱祠神,祈而爲女媒。因置昏姻。"羅泌認爲:"以其載媒,是以後世有國,是祀爲皋禖之神,因典祠焉。"這應該是人類進入婚姻制度之後所賦予女媧造婚神話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