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爲氏族名,又稱共工氏。爲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國上古奇書《列子》中記載,傳說共工素來與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發生驚天動地的大戰,最後以共工失敗而怒觸不周山。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共工氏是軒轅裔黃帝王朝時代的部落名,把共工與驩兜、三苗、鯀列入四凶之一。
此共工並非神話中的共工(神話中的共工乃伏羲女媧政權時期的人物),乃炎帝魁隗氏政權五任帝祝融時期的"水正"部落首領的統稱,也是炎帝魁隗氏政權最後一位統治者七任帝,後被神農氏擊敗,帶領部落改名"共工氏"。夸父則爲魁隗氏嫡系九世孫,也是炎帝共工(炎帝共工只有一人,所以單指一人)的曾孫輩。
《史記:五帝本紀》[1] :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渾沌。少皞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此三族世憂之。至於堯,堯未能去。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天下惡之,比之三兇。舜賓於四門,乃流四凶族,遷於四裔,以御螭魅,於是四門闢,言毋兇人也。《尚書·堯典》:讙兜進言共工,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共工果淫闢。四嶽舉鯀治鴻水,堯以爲不可,嶽強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爲亂。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帝鴻氏)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少皞氏)讙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縉雲氏)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殛(顓頊氏)鯀於羽山,以變東夷:四罪而天下鹹服。"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鹹服。"《列子·湯問》:"共工氏與顓頊爭爲帝,(顓頊,黃帝之裔(《山海經·海內經》)。故此戰實爲黃炎戰爭之繼續)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山海經·海內經》:"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沃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又《天文訓》、《淮南子》:"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爲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姜亮夫《 楚辭通故 · 燭龍》 所據材料全抄自俞氏, 但其說卻大相徑庭, 他認爲" 燭龍"即" 祝融" 之音轉
《山海經·海內經》: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此祝融是離朱也叫離婁。江水即泗水,今
天泗水流域的邾婁便是祝融離朱生共工的地方。《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少昊之都在曲阜,距離共工出生地邾婁非常近。所以顓頊與共工原本是鄰居關係,他們共同的領袖是強大的少昊。
顓頊與共工氏原本應該是可以和睦相處的。但是由於少昊統治後期少昊族的衰落,加上共工一族的崛起。原本江水流域的統治者少昊已經沒有能力約束崛起的共工,共工因此向少昊的統治權發起了挑戰。這正是《國語·楚語》裡面記載的:少昊氏之衰也,九黎亂德,其後三苗復九黎之德的事件。歷史上,共工也稱帝江,就是江水之帝的含義。面對共工的崛起,少昊指定的繼承人顓頊自然不服氣,於是乃命重黎對抗共工。重黎即重部落和黎部落。重是少昊之子,也在江水流域;黎部落是顓頊妻子女祿的孃家部落,女祿的祿是黎字的通假。女祿所在的部落也叫滕濆氏,是祝融離朱後代的一支。滕濆氏也叫滕奔氏,奔是濆的通假。濆字就是噴泉的意思,滕濆即滕涌的噴泉。滕濆氏在今天的山東滕州,滕州就是因滕涌的噴泉而得名。黎(祿)姓滕濆氏地理位置在今天滕州一帶,與他祖先祝融所在的邾婁很近,女祿與顓頊的後代也有一部分稱祝融的。滕濆氏本和共工同族,但因兄弟分家不愉快所以也出來支持顓頊攻打共工。
就這樣得到了江水流域重和黎部落的支持,顓頊實力大增,把共工逼走。《文子》曰:"共工爲水害,故顓頊誅之。"此時共工依然強大,爲了取得長久的和平,顓頊與共工還搞了聯姻關係,顓頊和女祿的後代老童娶了共工大臣根水氏和竭水氏爲妻。
《山海經》中也有記載:"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爲水伯"。
傳說中的共工
傳說中的共工
在帝顓頊時期(約公元前25世紀),顓頊部落聯盟與共工部落聯盟在中原地區(今河南北部)作戰。原始社會晚期,相傳黃帝之孫顓頊號高陽氏,繼黃帝爲該部落聯盟首領。他生於若水而居帝丘(今河南濮陽東南),正處黃河(約當今衛河)東岸附近。炎帝共工的後裔爲炎帝族分支共工氏部落聯盟的首領,居住在九州黃河中游河西地區(約在今河南輝縣境),在顓頊部落聯盟的上流。在顓頊高陽氏政權取得黃帝(黃帝並非一人,爲一個時期的政權領導統稱)之位時,顓頊以藉口帶領軍隊南征北戰,降服各路諸侯,共工氏爲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