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是指以兩儀二聖(太陽燭照,太陰幽熒)與天之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爲代表的可見於中國古典神話中的生物。[1]
這些生物在現實中大多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的組成物源於現實。某些古代神獸在中國的占卜術中,尤其是奇門遁甲及六爻兩門術數。這些神獸常出現於傳統建築中,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
太陽燭照與太陰幽熒在現代活態神話中已經不可再見,人們對此知之甚少,而太陽燭照的少數活躍只有一些古籍善本以及一些青銅器當中的零星記載,至於太陰幽熒的記載更加稀少,只有極少數出土的青銅器上有些銘文記述,這對於神話學界來說可以稱得上是一大遺憾了。
太陽燭照
太陽燭照是古代神話中,兩儀中的至陽之氣與太陽之精共同所化的聖獸,爲宇宙諸天中最強大尊貴的聖獸,曾被稱作聖神。[2]
燭照的外貌是一個巨大的黑色球體,有人認爲燭照造化萬物。衆所周知,燭照就是太陽,太陽燭照,與太陰幽熒共同化生四象聖獸。[3]
在中國神話學界,有一部分學者認爲:太陽燭照即山海經燭龍傳說在民間的神話變種。但這一說法並沒有得到廣泛認同,甚至屢遭駁斥。[4]
也有學者認爲燭照的黑色球體形象是中國古代觀察到了太陽黑子的佐證,並認爲燭照是先民對太陽黑子的神話印象。[5]
更多的人認爲太陽燭照的源起是中國古代先民早期的太陽崇拜結合古創世神話後的自然崇拜。[6]
太陰幽熒
太陰幽熒
太陰幽熒
太陰幽熒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由兩儀中的先天至陰氣與太陰之精共同所化的聖獸,爲宇宙諸天中僅次於太陽燭照的聖獸。與太陽燭照不同的是,雖然太陰幽熒也曾被稱作聖神,但更多的記載將其稱作往聖。[7]
幽熒的外貌看上去就像是一個白色的中空圓環,太陰幽熒代表的是夜空中最美麗的星辰,人類夜晚的守望者——月亮。與太陽燭照共同化生四象聖獸。
在中國神話學界,有一部分學者認爲:太陰幽熒其實是嫦娥神話在民間的變種。但這一說法並沒有得到廣泛認同,甚至屢遭駁斥,這與太陽燭照的遭遇可以說頗爲相似。
也有學者認爲白色圓環形象是中國古代觀察到了月面環形山的佐證,並認爲幽熒是先民對月中環的神話印象。[8]
更多的學者認爲太陰幽熒的源起是中國古代先民早期的對月亮的崇拜結合古創世神話後的自然崇拜。
據一些人的考證,太陰幽熒的光環形象也有可能來源於先民對月亮造成的日全食的崇拜。[9] 青龍
青龍
青龍
在中國,龍是神物,也是皇帝的象徵,而青龍則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龍是中華民族所敬奉的神獸,是吉祥雄偉的象徵,由於崇拜意識,後演變爲祈求豐收、祈求平安的傳統民俗活動。[10]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象成爲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又有龍性淫的說法,和牛交時生麒麟,但實際上,早在《淮南子》中就已說明麒麟爲應龍之孫。
白虎
白虎
白虎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白虎是西方保護神、戰神、殺伐之神。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是由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所組成。根據五行學說,它是代表西方的靈獸,因西方屬金,色白,故稱白虎。
代表的季節是秋季,根據中國古代傳統觀念,秋季爲肅殺的季節,而且處決犯人多安排在秋季,即是常說的秋後問斬。
所以白虎主殺,被認爲是殺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將被說成爲白虎星充轉世的,例如:唐代大將羅成、薛仁貴父子等人。很多與軍事有關的地方和事物都以白虎命名,例如:象徵軍隊指揮權的虎符,象徵威勢的白虎旗,水滸傳中林沖誤入的軍機要地白虎節堂等。
朱雀
朱雀
朱雀
朱雀是四靈之一傳統文化中的四象之一,《三輔黃圖》所謂的“天之四靈”之一。
從殷商時代開始它就是代表炎帝與南方七宿的神獸,井、鬼、柳、星、張、翼、軫,聯爲鳥形,朱爲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朱雀,而五行學說開始興起之後,它的象徵含義又多了丙丁與夏季。[11]
很多人將其認爲是鳳凰或是鳳凰的一種,但實際上朱雀與鳳凰存在極大的不同,且作爲天之四靈與四方星宿之一的朱雀比禮記四靈之一的鳳凰更加尊貴。亓鑫銘所著《泛亞論》稱古越國以朱雀爲圖騰。[12]
近代由於受到西方不死鳥(Phoenix)浴火重生的神話以及日本流行文化的影響,華人在翻譯與認知上也有把不死鳥當成朱雀的情況。[13]
事實上,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並沒有朱雀會浴火重生的說法,鳳凰涅槃也只是郭沫若先生借鑑西方不死鳥的傳說所創作的詩詞而已。現代有些人會認爲朱雀是鳳凰的一種,然而事實上作爲天之四靈之一的朱雀從來不是《禮記》四靈之一鳳凰。[14]
玄武
玄武
玄武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
根據五行學說,它是代表北方的靈獸,形象是黑色的龜與蛇(或龜蛇),代表的季節是冬季。
(一)玄武乃龜蛇。
《經稗》:“鬥牛女虛危室璧七宿有龜蛇體,故曰玄武。”
《楚辭·遠遊》:“時曖(日逮)其曭莽兮,召玄武而奔屬。”洪興祖補註:“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15]
(二)“玄武”天龜。
《禮記·曲禮(上)》雲:“玄武,龜也,龜有甲,能禦侮用也。”[16]
《周禮》雲龜:“各以其方之色與其體辨之。”鄭注云:“屬,言非一也。其色,天龜玄,所謂玄武是也。”[17]
(三)玄武爲龜與蛇。《左傳》:“玄武在北方也。龜、蛇二蟲共爲玄武,故蛇是玄武之宿,虛危之星也。”
禮記四靈編輯
麟
麟,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是應龍的後代,與鳳、龜、龍在禮記中被稱爲“四靈”。[18]
在傳說中被賦予了十分優秀的品質,比如,《說文》:“麒,仁獸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牝獸也。”段玉裁注云:“狀如鹿,一角,戴肉,設武備而不爲害,所以爲仁也。”因而被稱爲"仁獸"
長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
鳳
鳳凰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和百鳥之王,亦稱爲丹鳥、鵾雞等。
鳳凰和麒麟一樣,是雌雄統稱,雄爲鳳,雌爲凰,其總稱爲鳳凰,因此鳳凰一詞爲合成詞結構。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它跟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複雜,有了鴻頭、麟臀、蛇頸、魚尾、紋、龜軀、燕子的下巴、雞的嘴,且有赤鳳,青鸞,鵷鶵,鸑鷟,鴻鵠五種。[19]
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倫,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安寧。”
《山海經·圖贊》說有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意思是山中有一種鳥,頭上的花紋是“德”字的形狀,翅膀上的花紋是“羲”字的形狀,背部的花紋是“禮”字的形狀,胸部的花紋是“仁”字的形狀,腹部的花紋是“信”字的形狀。一出現,天下就會太平,是祥鳥。
孔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是鳳凰的原型。
龍
黃龍
黃龍
龍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爲百鱗之長。常用來象徵祥瑞,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20]
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鬼,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21]
是多種動物集合而成的一種神物。龍作爲中國古人對多種動物和天象融合創造的一種神物,實質是祖先對自然力的神化和昇華。
龜
《山海經.西次四經》:“崦嵫之山.....其陽多龜。”[22]
《古小說鉤沈》輯
龜
龜
《玄中記》雲:“千歲之龜,能與人語。”
晉葛洪《抱朴子.仙藥》雲:“千歲靈龜......剔取其甲,火炙搗服....盡一具,壽千歲。”此則龜之靈異。
四凶編輯
檮杌(táo wù)
檮杌
檮杌
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厭惡的惡人,根據《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這個不可教訓的惡人死後最終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獸,《神異經·西荒經》記“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檮杌是顓頊的兒子,它還有名字叫做傲狠,難訓,由這幾個名字裡,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爲了。和窮奇一樣,檮杌後來也成了四凶之一。
窮奇
“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
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獆狗,是食人。蒙水出焉,南流注於洋水,其中多黃貝;嬴魚,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見則其邑大水。”四凶之一,用來形容不重心意、遠君子近小人的人,背信棄義之人。《史記·五帝本紀》記載了窮奇的來歷,“少昊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
《神異經》雲:“西北有獸,其狀似虎,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聞人鬥輒食直者,聞人忠信輒食其鼻,聞人惡逆不善輒殺獸往饋之,名曰窮奇。”言此爲大惡之獸。
《山海經·海內北經》道:“窮奇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首始,所食被髮,在蜪犬北。一曰從足。”
饕餮 (tāo tiè)
饕餮
饕餮
《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狠惡,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據《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改)。強者奪老弱者,畏強而擊單,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縉雲氏之不才子也。”
《左傳·文公十八年》雲:“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神異經》所謂“《春秋》言”,即此。
《呂氏春秋·先識》雲:“週期着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宋羅泌《路史·蚩尤傳》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爲貪虐者之戒。其像率爲獸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說,殆亦饕餮。
《左傳》謂饕餮是“縉雲氏不才子”,而《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賈玄曰:“縉雲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在縉雲之官也。”蚩尤姜姓,亦爲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傳》),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縉雲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經·北次二經》所記“狍(號鳥)”,郭璞注以爲即《左傳》之饕餮。
附:狍鴞:《山海經·北次三經》:“鉤吾之山……有獸焉,其狀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郭璞注:“爲物貪惏,食人未盡,還害其身,像在夏鼎,《左傳所謂》饕餮是也。”
混沌
《神異經》裡的混沌,就是被人類醜化了的混沌。它
把混沌說成是一隻像狗又像熊的野獸,有眼睛卻看不見,有耳朵卻聽不見,行走不便,空有一個肚皮卻沒有五臟六腑,有翅膀,且德行極壞,遇着有德行的人,就一股蠻勁去抵。
在《莊子·內篇·應帝王第七》,莊子敘"七竅出而渾沌死"故事。故事大意爲: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渾沌"。倏和忽在渾沌的地方相會,渾沌對待他們很好。倏和忽想報答渾沌,見大家都有眼耳口鼻,用來看聽吃聞,渾沌沒有七竅,就爲他鑿七竅。每天鑿一竅,七天後,七竅出,而渾沌則死了。《莊子》中的渾沌其形象其實更接近《山海經》中的神帝江: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爲帝江。
《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雲:“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渾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爲識歌舞的神鳥。
神獸編輯
應龍
應龍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相傳應龍是上古時期黃帝的神龍,它曾奉黃帝之令討伐過蚩尤,並殺了蚩尤與夸父而成爲功臣。禹治洪水時有應龍以尾畫地成江河使水入海。
《山海經·大荒東經》:“大荒東北隅中, 有山名曰兇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 不得覆上, 故下數旱。 旱而爲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23]
據《述異記》中記述:“龍五百年爲角龍,千年爲應龍”,應龍稱得上是龍中之精了,故長出了翼。在禹治洪水時,神龍曾以尾掃地,疏導洪水而立功,此神龍又名爲黃龍,黃龍即是應龍,因此應龍又是禹的功臣。應龍的特徵是生雙翅,鱗身脊棘,頭大而長,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齒利,前額突起,頸細腹大,尾尖長,四肢強壯,宛如一隻生翅的揚子鱷。在戰國的玉雕,漢代的石刻、帛畫和漆器上,常出現應龍的形象。
應龍
應龍
鯤鵬
鯤鵬來自莊子的《逍遙遊》中記有“北冥有魚,其名曰鯤,
鯤鵬
鯤鵬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這鯤鵬精於變化,通靈萬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爲九天鯤鵬。[24]
燭龍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又名燭陰,也寫作逴龍。人面龍身,口中銜
燭,在西北無日之處照明於幽陰。傳說他威力極大,睜眼時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閉眼時天昏地暗,即是黑夜。今文化史家認爲,燭龍爲北方龍圖騰族的神話,其本來面目應是男根,由男性生殖器蛻變而來。其產生晚於女陰崇拜時代。
《山海經.大荒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又《海外經》:“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爲晝,眠爲夜,吹爲冬,呼爲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爲風;身長千里,在無晵之東,其爲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參閱龔維英《原始崇拜綱要》。
《楚辭.天問》:“西北闢啓,何氣通焉?日安不到,燭龍何照?”又《大招》:“北有寒山,逴龍赦只。”
燭龍在雁門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淮南子·地形訓》)
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火精以照天門中。(郭璞注《大荒北經》燭龍引《詩含神霧》①)
《萬形經》曰:太陽順四方之氣。古聖曰:燭龍行東時肅清,行西時 ,行南時大 ,行北時嚴殺。(《易緯乾坤鑿度·捲上》)
《海外經》:“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爲晝,眠爲夜,吹爲冬,呼爲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爲風;身長千里,在無晵之東,其爲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諸說大同小異,顯系本自《海外經》和《大荒經》。
陸吾
陸吾,昆吾神獸,身如白虎,有九首。相傳是西崑崙山西王母娘娘的守門神獸,上古天帝時期曾是天帝看守天宮寶庫的神獸。
西南四百里曰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25]
白澤
白澤
白澤
白澤,黃帝巡遊至東海,遇之,此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爲物、遊魂爲變者凡萬一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26]
白澤很少出沒,除非當世有聖人治理天下,才奉書而至,常與麒麟或鳳凰等,視同爲德行高的統治者治世的象徵。 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獸。
渾身雪白,《今昔百鬼拾遺》軀幹左右和額間的眼睛大概是鳥山石燕自行想象。《三才圖會》中白澤大致是獅子身姿,頭有兩角,山羊鬍子。
《軒轅本紀》、《抱朴子(極言)》、《瑞應圖》有載。
三足烏
中國古代的太陽精靈、也被看作太陽運行的使者。中國古代傳說
三足烏
三足烏
太陽中居住着三足烏,人們敬仰太陽,三足烏也被作爲祥瑞的象徵來崇拜。[27] 據說由於三足烏一共有十隻,不停地在天空中運轉,導致地上遭受旱災和灼熱的煎熬。堯帝命令后羿將所有三足烏射殺,結果后羿射落九隻、留下一隻,從此太陽只有一個並且在傍晚落下。也有說法稱三足烏是服侍西王母的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