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光二年,漢武帝策劃了主動對匈奴誘敵殲滅的馬邑之圍。馬邑之謀雖然失敗,卻結束了西漢自立朝初年以來對匈奴被動退讓的和親政策,同時也拉開了漢匈全面戰爭的序幕。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興兵南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漢武帝果斷地任命衛青爲車騎將軍,迎擊匈奴。從此,衛青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這次用兵,漢武帝分派四路出擊。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治代縣,今山西大同、河北蔚縣一帶),輕車將軍公孫賀從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出兵。四路將領各率一萬騎兵。衛青
衛青雖是首次出征,但他果敢冷靜,出其不意的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首虜近千人,取得勝利。另外三路,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還。漢武帝看到只有衛青勝利凱旋,非常賞識,封衛青爲關內侯。
龍城之戰在漢匈交戰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漢朝自高祖劉邦建國以來,屢屢受到北方匈奴的掠奪羞辱,如高祖“白登七日”之困,呂后受冒頓單于書信之辱,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十四萬騎大入關,斥候一度略至長安附近的甘泉,以及匈奴頻頻對漢朝邊郡和百姓的燒殺劫掠等,可謂漢朝的心腹大患。龍城的勝利打破了自漢初以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大大鼓舞了漢軍士氣,成爲漢匈戰爭的轉折點,爲以後漢朝的進一步反擊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礎。龍城大捷後,衛青還向漢武帝爲李廣和公孫敖開脫,說道:若不是二位將軍牽制住敵方主力,他也無法取得勝利。漢武帝謂曰:真仁義也。
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秋,衛青爲車騎將軍出雁門,領三萬騎兵,長驅而進斬首虜數千人。
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匈奴大舉入侵上谷、漁陽,先攻破遼西,殺死遼西太守,又打敗漁陽守將韓安國,劫掠百姓兩千多人。武帝派李息從代郡出擊,衛青率大軍進攻久爲匈奴盤踞的河南地(黃河河套地區)。
這是西漢對匈奴的第一次大戰役。
衛青領四萬大軍從雲中出發,採用“迂迴側擊”的戰術,西繞到匈奴軍的後方,迅速攻佔高闕(今內蒙古杭錦後旗),切斷了駐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同單于王庭的聯繫。
而後,衛青又率精騎,飛兵南下,進到隴縣西,形成了對白羊王、樓煩王的包圍。兩王見勢不好,倉惶率兵逃走。漢軍活捉敵兵數千人,奪取牲畜數百萬之多,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區。
因這一帶水草肥美,形勢險要,武帝在此修築朔方城(今內蒙古杭錦旗西北),設朔方郡、五原郡,從內地遷徙十萬人到那裡定居,還修復了秦時蒙恬所築的邊塞和沿河的防禦工事。這樣,不但解除了匈奴騎兵對長安的直接威脅,也建立起了進一步反擊匈奴的前方基地。
《史記》《漢書》盛讚此仗漢軍“全甲兵而還”,衛青立有大功,被封爲長平侯,食邑3800戶。蘇建、張次公以校尉從衛將軍有功,封平陵侯[6]、岸頭侯[7]。
摺疊奇襲高闕
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敗,匈奴在幾年內多次出兵反撲——元朔三年(前126年)夏,數萬騎兵攻代郡,殺太守共友,擄掠千餘人。同年秋季入雁門,殺掠千餘人。元朔四年(前125年)匈奴又使各三萬騎攻入代郡、定襄、上郡。
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領三萬騎兵出高闕;遊擊將軍蘇建、彊弩將軍李沮、太僕公孫賀爲騎將軍、代相李蔡爲輕車將軍從朔方;大行李息、岸頭侯張次公爲將軍率兵從右北平出發,配合其行動。這次總兵力有十餘萬人。匈奴右賢王認爲漢軍離得很遠,一時不可能到來。衛青卻率大軍急行軍六、七百里,趁着黑夜包圍了右賢王的營帳。此時,右賢王正在帳中擁着美妾飲酒,忽聽帳外殺聲震天,火光遍野,右賢王驚慌失措,抱了愛妾和幾百壯騎向北逃去。漢軍俘虜右賢王的小王十餘人,男女1.5萬餘人,牲畜達千幾百萬頭。(《史記》“得右賢裨王十餘人,衆男女萬五千餘人,畜數千百萬,於是引兵而還。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將軍印,即軍中拜車騎將軍青爲大將軍,諸將皆以兵屬大將軍,大將軍立號而歸”)
漢武帝接到戰報,喜出望外,派特使捧着印信,到軍中拜衛青爲大將軍,加封食邑6000戶(漢書8700戶),所有將領歸他指揮。衛青的三個兒子都還在襁褓之中,也被漢武帝封爲列侯。衛青謙辭說:“我軍勝利,全是將士們拚死奮戰的功勞。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兒子年紀尚幼,毫無功勞,陛下卻分割土地封他們爲侯。這樣是不能鼓勵將士奮力作戰的。”漢武帝表示:“我沒有忘記諸校尉的功勞,同樣也會嘉賞。”
於是衛青三子在襁褓中被封爲列侯,長子衛伉爲宜春侯,次子衛不疑爲陰安侯,幼子衛登爲發乾侯,均食邑1300戶。
漢武帝隨後又封賞了隨從衛青作戰的公孫敖、韓說、公孫賀、李蔡、李朔、趙不虞、公孫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