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章 三辭三讓

一個皇帝都親自參與到製造祥瑞的大軍裡面去了,那些大臣自然能夠明白這意味着什麼。

當時就有欽天監的神棍出來解釋:“臣夜觀天象,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說了一大堆,就是這個國家已經出現了新的聖王,皇帝的位置應該要動一動了。

而能夠當得起聖王這個稱號的,有能力帶着這個國家走向更好明天的,這個世界上就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攝政王方浩。

所以他認爲歸元皇帝做的那個夢,應該就是先帝託夢給歸元皇帝,讓他將皇位傳讓給攝政王。

“這是上天的意旨。”該神棍如此說道。

“愛卿說得很有道理。”歸元皇帝若有所思的說道。

“你這是在胡編亂造,妖言惑衆!”方浩很激動的對欽天監的神棍說道。

他大聲疾呼:“殿前侍衛何在?快將這個妖言惑衆的人給拖下去!”

很快欽天監的神棍被殿前的侍衛給拖了下去,他不屈的聲音還在大殿裡面迴響着:

“這就是天意!攝政王,哪怕你殺了我的頭我也要說,這就是天意!天意認爲應該你來當皇帝!將真實的天意如實彙報,這是我的職責,我必須要說實話!”

“攝政王,朕覺得他說的也是實話,朕覺得你比朕更適合當這個皇帝……”歸元皇帝看着方浩,說道。

方浩表現得非常的惶恐,說道:“皇上千萬不要這麼說,臣對皇上忠心耿耿,絕對沒有二心。”

那些大臣在下面一起給他補了一句臺詞:“——纔怪。”

“朕知道你沒有二心,”歸元皇帝說道,“但現在朕是想要聽從先帝以及列祖列宗給朕託夢所說,將這個天下交給你來治理。”

“皇上請收回這話!”方浩道,“臣承受不起!”

君臣二人在大殿上就上演了一出我要給,我不要,我要給,我不要的戲,最後方浩非常惶恐的退出了這次的朝會,表示不敢聽到這樣的議論,不敢參與到這樣的議論中來。

他回到了自己的攝政王府。

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沒有離開這座王府,就像是一個犯了罪的人一樣,過着大門不出的日子,說是要面壁思過。

這個時候就是皇帝表現誠意的時候了。

歸元皇帝下了一份正式的詔書,盛讚了方浩歷來的表現,表示要將這個天下讓給方浩,要他接受皇位。

詔書傳到攝政王府,方浩當然按照規矩堅持不受,表示自己生是堯國的人,死是堯國的鬼,不會做取代堯國的亂臣賊子。

皇帝起了這個頭之後,就不斷的有大臣上表,表示方浩當皇帝是衆望所歸,是大勢所趨,是天意所在。

每天都會有一批大臣來到攝政王府,勸方浩接受皇帝的禪讓。

這些大臣都被方浩嚴厲的罵走:“你們是想讓我來做謀朝篡位的亂臣賊子嗎?”

第一道程序就這樣走過去了。

過了幾天之後,從雁城到京城的水泥路面修建完成,沿途的大橋也都完工,大汽車可以順利的在水泥路面上奔馳,從京城到碧落城的時間已經縮短爲幾天的時間。

在這個好消息的鼓勵之下,歸元皇帝祭拜了太廟之後,再一次下詔書要傳位給方浩。

方浩再一次不受。

這是第二道程序。

這時候已經到了十一月,幾艘大船滿載着金銀從大海的另外一邊開過來,停靠在瞭望海城的碼頭。

那些金銀都被裝上了一輛輛的大汽車,從幽州那邊開到碧落城,然後從碧落城那邊一直開到京城。

一車車的金銀一直拉到了國庫,經過一番清點,拉過來的黃金有五十萬兩,白銀有一千萬兩。

這只是在島國那邊兩個月的開礦收入,以後只會越來越多的。

國庫一下子多了這麼多的金銀,突然就變得非常的富裕了。

而且整個島國的版圖也被送了過來,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島國成爲了堯國新的疆域。

這個消息讓朝野沸騰。

他們不只是在陸地上無敵,也可以在海洋上無敵,竟然將疆域擴展到了大海的另外一邊,給他們帶來了源源不斷的金銀財寶。

誰帶來的這一切?

答案就只有一個——方浩!

攝政王方浩!

在這種情況下,更多的人蔘與到了請求方浩接受禪讓的行動中來。

攝政王府前面,已經聚集了很多人舉着寫上大字的牌子,要求方浩接受歸元皇帝的禪讓,順應民意,順應天意,趕緊的當上這個皇帝。

如果是平時,有那麼多人敢在方浩的府前聚集鬧事,方浩早上衛兵拿着槍將他們給突突了。

不過這是來請願讓他當皇帝的,當然不能那樣做。

他只是露了面,在那些人面前表示自己是堯國的忠臣,不會做那種謀朝篡位的亂臣賊子。

很多人向他解釋,這不是謀朝篡位,這是禪讓,是古禮,安全合法合規。

甚至還有一些極端的羣衆表示,如果方浩不接受帝位,他們就絕食。

在這種情況下,歸元皇帝又下了一道詔書,再一次歷數了方浩的豐功偉績,提出將帝位禪讓給他。

在詔書的最後,甚至表示如果再方浩不接受禪讓,他也就要和那些和百姓一起絕食。

這一次來傳旨的是裘伯賢。

跟着詔書一起過來的,還有朝中各大臣包括元老院各大元老聯名的書信,請求方浩接受皇帝的禪讓,登基爲帝,不然他們就要一起絕食。

三辭三讓,程序總算是走完了。

方浩聽到說有那麼多人要用絕食來威脅他當皇帝之後,流着眼淚說道:

“你們這是要陷我於不義啊!”

最終還是嘆息着接受了禪讓這件事情。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

在京城之外築了一個高臺,弄了一個很大的祭祀儀式,當着衆多老百姓,當着所有文武百官的面,歸元皇帝在高臺上捧着龍袍,捧着傳國玉璽,將這一件件的國之重器,轉給了方浩。

方浩就在衆人中目光中穿上了龍袍,然後高臺上走下來,坐上龍輦,被擡着去了京城,去了皇宮,登上了金鑾殿,登基爲帝。

第一零一章 接受現實第五十二章 夜談第四十八章 最佳甩鍋對象第二十七章 戎突人的奸細第九十三章 說服第八十七章 奢侈品第九十六章 這就是戰爭第一百六十六章 出擊第一四三章 失衡的人口比例第六十九章 公主的幽怨第一五五章 人口要求第九十五章 生意成本第七十章 紡織業第五十七章 朝廷的決議第六十二章 可惜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淘汰第六十八章 商品第六十四章 明眼辨忠奸第四十七章 皇上的意思第三十章 懷疑第四十九章 報官第一四六章 城鎮化建設第六十五章 結案第六章 阿桑第一三三章 開疆擴土第三十章 交易第二十一章 節帥府的邀請第五十三章 服軟第四十四章 記仇第四十六章 創造與發現第十六章 閨房密語第四十二章 招供第五十一章 我可以給,你不能要第五十章 掀蓋子第七十四章 行動開始第十四章 夜談(四)第四十三章 京城來人第六十五章 豪賭第三十八章 合作意向第一百零一章 巡查(五)第三十九章 御前會議第八十四章 行政體系第六十九章 一路向西第四十四章 堵門第三十六章 布裙荊釵第八十六章 交易第七章 新一輪的任命第六十九章 女僕(一)第一章 老將軍第二十三章 偵查第八十四章 學習種地(中秋節快樂,求打賞,求訂閱)第一百六十九章 約定的信號第十九章 望海城第十四章 挖煤的隊伍第六十五章 天下之大不幸第四十一章 教材的問題第十九章 幫人幫到底第一二六章 殖民第一百章 巡查(四)第九十五章 生意成本第一百七十章 吐血第一五二章 不幸的消息第七十三章 玉門關第二十章 問詢第四十五章 十年內的計劃第三十二章 太子第一四零章 改寫戰爭方式第六十五章 太子的好感第三十四章 生產鋼鐵的能力第七十七章 逃第三十七章 國子監第五十六章 別樣的想法第一零八章 計稅標準第四十五章 站隊第七十四章 最大的目標第五十二章 搜查第九十二章 種地小能手第七十四章 行動開始第九十二章 齊王登基第一百六十六章 出擊第一一三章 三辭三讓第四十三章 熱愛和平的沙魯第七十三章 玉門關月末感言第四十七章 虛報功勞第一三一章 下一個五年計劃第七章 選擇技能第一五零章 興教十五年第六十四章 明眼辨忠奸第四十八章 大船第四十七章 聖眷甚隆第一六五章 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一二五章 永初二年第六十八章 感覺有一些不對勁第三十章 忠心的屬從第一三六章 世界大勢第一百四十九章 細思極恐第一零三章 開戰第八十九章 聖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京述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