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2.第680章 朝廷動盪,下旨降罪

第680章 朝廷動盪,下旨降罪

金陵城皇宮。

採石磯大營被宋軍攻破的消息加急快報,已經傳入宮內,引發朝廷動盪,許多大臣聞言之後全部譁然,一副悲痛欲絕的樣子。

因爲採石磯大營駐紮將近十萬大軍皆是唐軍的主力,也在抵擋宋軍主力部隊,關鍵所在,乃是唐國支撐下去的最後中堅力量,一旦採石磯大營被破,損失慘重,那麼唐軍便失去了平衡的支點,很快就會一敗塗地,這是所有人心中都能想到的局面。

有大臣疑惑不解:“那採石磯大營有水師五萬多,加上四萬多的步兵,防守嚴密,而宋軍的水師不過三萬人,如何能攻破大營的?”

李煜說道:“根據鄭王派人送來的情報顯示,宋軍是從採石磯的下游搭建浮橋,夜裡送出兵馬三萬精銳,有鐵騎和步兵甲士,對軍營採石磯大營後方進行衝擊,使得我軍步兵無法抵擋。同時,江面上宋軍水師也發起進攻,腹背受敵,就這樣猛攻,採石磯大營纔沒有保住。

“原來如此!看來這次宋軍是已經籌劃精細,早有準備了。”

“那接下來該怎麼辦?宋軍如果從採石磯全部渡江,我軍長江防線便失去了作用,當宋軍從長江南面沿江陸地進攻,離我金陵城也不過兩百里而已。”

“是啊,只有不足兩百里,都是陸地作戰,要抵擋宋軍,千難萬難,畢竟宋軍騎兵很多,而且步兵也驍勇善戰,他們常年與契丹西北,羌人作戰,身高馬大,我唐軍以步兵對決,不具備優勢,更難抵擋了。”

一些大臣議論紛紛,說出各自的擔憂,充滿了迷茫。

這時候,有一位御史站出來稟告:“臣聽聞,這次採石磯大營受到襲擊的時候,林仁肇將軍按兵不動,不發援軍,才導致採石磯大營最後失守。有人傳言林仁肇已經與宋軍達成協議,暗中準備投誠了,請官家明察。”

“竟有此事?”李煜聞言之後,臉色陰沉。

他對於這次採石磯大營的失陷感到憤怒,甚至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和憋屈感,因爲採石磯大營被攻破之後,兵力損失了一半。

唐國已經無力抵抗,亡國也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所以李煜心中焦急。

如果不是因爲這次的主帥李從善是他的親弟弟,否則,他肯定要降罪殺頭的,以平撫心中之怒。

但此時,李煜聽到御史諫言,揭發林仁肇與宋軍有勾連,私通敵國,要投誠的消息之後,頓時勃然大怒。

“好個林仁肇,竟然如此如此,不識好歹,枉朕對他一片信任和提拔,委以重任,在關鍵時候,不但沒有想着如何報效朝廷,保衛國家,竟然做出與敵國私通之事,簡直可恥,按罪當誅!”李煜當場發怒了。

大臣們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有人驚訝,有人憤怒,有人懷疑,有人則站出來替林仁肇將軍申辯。

如徐鉉就站出來稟告道:“官家,這只是言官御史的一面之詞,還需派人調查清楚才能下定論。”

高越站出來抱拳道:“不錯,臣以爲,暫時我們沒有證據,距前線這麼遠,具體發生了何事,我們還不清楚,不能直接爲林將軍定罪啊!”

潘佑也走出班列說道:“官家,此事的確還需調查清楚,畢竟林將軍乃是前線統帥,朝廷查都未查就直接定罪,也會影響軍心,反而對朝廷不利。”

李煜大怒道:“不但御史得到風聲,在鄭王的信函中,也有相關的陳述。鄭王的確派人去林仁肇所在的蕪湖城求援,但是林仁肇一直按兵不動,這是事實。無論什麼原因,此次採石磯大營被輕易攻破,林仁肇拒不發兵,也是事實。即便沒有通敵叛國,他也要爲此作出責罰。

“若是真有叛國通敵的證據,朕派人立即賜死,以免影響東湖城的防禦防守。但這樣做,未經調查,諸位卿家,心中不服,那麼朕便下一道詔書,暫時剝奪林仁肇將軍之位,由副帥頂替,先將林仁肇暫時關押在蕪湖大牢。避嫌也好,調查也罷,既然朝廷得到了風聲和傳言,有此苗頭,便不能放任不理,萬一林仁肇真有問題,影響的可不光是他手中的兵權和蕪湖城,甚至還會影響我唐果整個防禦的信心和局面,所以林仁肇不能再用。”

有些大臣還想勸言,但是見李煜已經翻臉,不再聽官員們給林仁肇求情、申辯了,都無可奈何,因爲誰若再議,李煜便下旨同罪處理,頓時使許多大臣啞口無言。

不過,既然沒有直接賜死林仁肇,定罪滿門抄斬,衆人還能接受,倒是也沒有堅持到底,畢竟關押起來,還有迴旋餘地。雖然這會對守城有一定的影響,畢竟林仁肇人還在,只要調查清楚,還是有可能還他清白,重新任用的,只不過暫時會稍微影響軍心了,但這已經是最小的損失了。

接下來,樞密院的官員張洎稟告潤州城也岌岌可危,正在吳越軍的瘋狂攻擊之下,城內的鄧王已經真是很難堅守住,派人送出書信,請求朝廷組織援軍,前去解救,這個消息頓時又引發了朝廷大臣們的討論和商議。

暫時李唐無兵可用,除了金陵城內還有幾萬人馬,但是需要拱衛京師,不可能派去解救潤州,而南方各地勤王的兵馬,還沒有湊齊。

由於各地平時養兵很少,每個城池只有數千的防衛戍卒,若要臨時組建招募軍隊,缺少錢糧兵甲等,這是一個大問題。

因爲這幾年唐國的國庫空虛,地方財政同樣吃緊,瞬間要拉起一支隊伍,組建幾萬的人馬,這糧草從何處來?兵甲從何處來?統統都是問題。

所以,各地太守、刺史,空有想法,卻很難在短期內,組建出一支兵馬來北上勤王。

李煜看着滿朝文武大臣,相互爭論,喋喋不休,卻討論不出一個有用策略來,心中更加煩悶、無奈,有一種大廈將傾的淒涼感覺。

(本章完)

186.第185章 文壇的另類230.第229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一十七章 俠女箐箐687.第685章 密謀投誠525.第523章 未雨先綢繆第四十六章 冤家路窄249.第248章 挽留二女134.第134章 商議對策563.第561章 親自前往277.第275章 各懷鬼胎215.第214章 金陵小迷妹688.第686章 金陵失陷(上)373.第371章 絕對子645.第643章 不爭不怒,平靜接受597.第595章 菩薩蠻395.第393章 搬府與訪客186.第185章 文壇的另類649.第647章 離別前的團聚第七十八章 考教一番534.第532章 吳越對策731.第729章 城頭對話127.第127章 險之又險622.第620章 成婚在即382.第380章 風波醞釀769.第767章 誤中副車204.第203章 銘記於心700.第698章 達成共識289.第287章 還是清白的第六十九章 落水的花旦360.第358章 有求上門257.第256章 暗中關注503.第501章 北固山莊園328.第326章 交情加深699.第697章 市舶司的提議300.第298章 皇后有救了第五十六章 終相會644.第642章 前線召回574.第572章 離間之計第四十七章 誰是庸醫591.第589章 河道偷襲525.第523章 未雨先綢繆217.第216章 小孩子才做選擇717.第715章 吳越尋對策654.第652章 言歸於好725.第723章 陣前對敵第二十九章 萬事俱備,只等開刀523.第521章 朝廷任命669.第667章 金蟬脫殼584.第582章 白家藥坊成立第八十一章 憐憫之心543.第541章 不容樂觀443.第441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四十九章 當年謎案307.第305章 大有來頭第四十八章 韓府小公子525.第523章 未雨先綢繆第四十六章 冤家路窄719.第717章 年關到來,萬象更新!479.第477章 料敵先機424.第422章 螢火之光與皓月爭輝第一百章 桃花詩360.第358章 有求上門第九章 蘇記糖葫蘆430.第428章 渡江西行739.第737章 分兵戰略246.第245章 車內被催婚540.第538章 南唐對策644.第642章 前線召回第一十九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270.第268章 馭下之道623.第621章 大婚764.第762章 落花時節又逢君744.第742章 攜美下山724.第722章 援救策略613.第611章 猜疑另外身份233.第232章 故意討好455.第453章 爭分奪秒148.第148章 果然有毒751.第749章 蜀公主孟羽彤646.第644章 監控起來267.第265章 分別651.第649章 上朝與賞賜542.第540章 北漢朝局229.第228章 謀劃小周後第八十六章 縱使相逢應不識第五十一章 很合胃口491.第489章 守歲第九十三章 徐府詩會(下)262.第260章 河東獅吼566.第564章 奮勇殺敵732.第730章 大殺傷武器139.第139章 影青出爐666.第664章 恨其不爭254.第253章 心猿意馬277.第275章 各懷鬼胎725.第723章 陣前對敵716.第714章 平安喜樂纔是福569.第567章 回府相見457.第455章 掌控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