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馬王爺來到大殿的正門前向遠處眺望。馬王爺說道:“這個成王還真會選地方,你看這裡依山傍水,四周又是被水環繞,陽氣不至外泄。你看着大殿的位置,坐北朝南,凹陷入山體,外面又是天坑的陡峭石壁包裹。在堪輿學上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隱龍穴,這是穴位中的上品。只要這個穴位不破,成王的後世子孫就會受他的蔭庇,福澤萬代。”
風水方面的書籍在西安的時候也看了不少,對這方面多少有些瞭解,結合馬王爺的分析一看,果然如此。難怪這個成王要把陵墓建在這樣一個險惡的地方,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找到這塊寶地的。
馬王爺繼續說道:“這個隱龍穴要想發揮它的最大功效,最好是將棺槨放置在自然的洞穴中,我估計這陵墓應該在這山體中,這樣就有點麻煩了。”
我明白馬王爺的意思。北方很多古墓都是建築在平原地區,上面採用封土覆蓋。對這樣的古墓使用洛陽鏟鑽個洞,分析取上來的土層分佈就能大致確定墓室的位置。倒鬥業得高手還能通過望聞問等方式也能搞定。而將墓室放置在山洞裡的方式稱爲崖葬。這樣它的四周全是堅硬的山體,很多原來的手段就排不上用場了。你既不能探明墓室的位置,也不能打盜洞下去,的確比較棘手。那個保存完好,出土了著名的金縷玉衣的中山靖王劉勝陵墓就是不惜民力,在山中人工開鑿了一個石洞。要不是解放軍在山上施工時使用炸藥開山,炸開了山體,恐怕到現在還好好的保存在山體裡。在我國曆史上,大多帝王墓葬都曾慘遭盜劫,而乾陵是少見的一座保存完好,未遭染指的帝王墓葬。唐十八陵幾乎被盜了個片,乾陵就是唯一未被盜掘的陵墓。它從石山腹部另鑿新洞入地宮,難度很大,目前尚未發現盜洞。相傳當時唐末的黃巢起義,聲勢浩大,因缺少軍資,他動用40萬起義軍在梁山西側挖山不止。直至挖出了一條深40米的“黃巢”溝,挖走了半座大山,也沒有找到墓道口。連黃巢這樣明目張膽的官倒也對建在山體裡的陵墓無可奈何,可見它的厲害。
但這樣的陵墓也有他的弱點,那就是隻要土夫子找到了山洞的入口出非常危險了。所以歷來崖墓的設計者都對山洞口處都做了精心的設計和掩飾,即使有些土夫子誤打誤撞的找到了入口也往往鎩羽而歸。現在我們最緊要的就是找到地宮的入口,沒有其他的通道了。
回到宿營地,方便麪的香味已經傳了過來。這個時候平時不屑一顧的食品現在卻分外的誘人。吃過方便麪,收拾妥當,我們就開始向大殿出發。
大殿的整體由於沒有人爲的破壞,保存的還算完好。只是在精妙的建築也擋不住歲月的侵蝕,如今已是雜草叢生,頓生黍離之悲。大殿分左中右三間。左右兩件的木質建築早已腐朽不堪,搖搖欲墜。從破敗的窗櫺望進去,地上早已長滿了野草,獸類的足跡到處都是。屋裡的擺設早已看不出原來的模樣了。而正中間的那件正殿卻是截然不同。它的木質結構一點也沒有腐朽的痕跡。兩旁的雜草長到中間部分就不在生長了,涇渭分明的樣子。木質的大門依舊堅挺,門上的幾十顆門釘也是黝黑髮涼,絲毫沒有生鏽的樣子。看來這正殿的材質也是精心挑選的。
我們幾個人一起發力,隨着一陣咯咯的刺耳響聲,厚重的大門被緩緩的推開了。正殿的真容顯露了出來。正殿和兩側的偏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地上乾乾淨淨的,只是有一些浮塵而已。中正間是一個巨大的香爐,裡面乾乾淨淨的,想來也不會有人來祭拜燒香的,即使來這裡的人也是像我們一樣不懷好意的倒斗的土夫子而已。這個香爐拿到市面上還是很值錢的,可問題是現在白送給你呢,你拿的回去嗎?所以它在我們眼裡和廢鐵沒有什麼區別。四周的陳設很簡單,殿裡原來色彩華麗的布幔早已褪去了它原來的顏色,顯得烏漆嗎黑的。
走過香爐,後面是兩塊巨大的布幔高高的展開,輕輕一扯,整塊腐朽的布幔就掉了下來,露出兩尊高大的雕像。
布幔的後面可以看到正殿已經伸入了山體一小部分,頂上已不再是屋樑了,而是石頭的洞頂。兩尊巨大的黑色雕像站在那裡。其中一尊是一個將軍手拿戰刀騎在一匹神勇的馬上,另一個則是一個手持桃木寶劍的道士。兩尊黑色雕像都是惟妙惟肖,神形兼備,可以看得出來兩尊雕像是同一個人。想到成王李賢良既做過將軍又是道家高手,估計這個人就是他本人了。
雕像用手敲擊發出了清脆的響聲,應該是金屬的東西,八成是鐵質的。可這應該是幾百年前的東西,卻一點也沒有鐵鏽的痕跡。古代的冶煉技術不可能早處不會鏽的鐵來的。有可能是用隕石提煉的,也不知道這成王花了多少心思。
我們現在最關心的是找到地宮的入口,所以一行人開始四處搜尋,結果卻是一無所獲。地上房樑上都沒有任何線索。如果在殿外找的話又範圍太寬,無處下手。按照當時的習俗,地宮的入口一般都在祭享殿的下面,可下面出了石頭還是石頭。
大家都望着馬王爺,馬王爺也直搖頭,說道:“你們也別指望我,我也只能推算出入口就應該在殿內,真邪了門兒了,巴掌大的一塊地方怎麼救找不到呢?”
大家又找了一遍,連牆壁都每寸的仔細敲過,沒有空心的聲音發出來。我覺得眼前的場景有些眼熟,幾天前我們在上清觀被七星殺陣困住的時候,不也是心急火燎的在觀內狂翻嗎?上清觀裡最後是在泥天師的肚子裡找到了符咒,而現在大殿裡還有兩尊鐵雕像,會不會奧妙也藏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