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九章 一條鹹魚

船隊經過造船廠外,船上的人紛紛擠在船舷一側,揮動着手,高聲歡呼。

他們並不知道站在碼頭上的那個身影就是大漢的皇帝。

遠航萬里歸來,他們看到了家鄉故土,看到了岸邊的人們,自然會覺得親切,所以他們的歡呼,他們的揮手,是向着這久違的鄉土。

李藎忱也笑着向他們揮手。

不只是李藎忱,還有羣臣,還有造船廠上上下下所有的人。

歡迎這些在大漢另外一方領土上征戰的英雄們歸來。

而看看造船廠中這一條條船隻,可想而知在未來的歲月中,將會有更多這樣的船隊出現,航行在大海上,將南洋、東瀛等等海外島嶼都籠罩在大漢的武力威懾之下,並且納入到大漢的商貿網絡之中,讓它們的一切都脫不開大漢的影響,最終和大漢融合在一起。

李藎忱相信,這個時代,還真的沒有誰能夠對抗大漢貿易和文化的聯手輸出。

如果有誰能對抗,那就讓他們嚐嚐火器的威力。

目送這支龐大的船隊離開——一般他們的目的地應該是大江上建康府或者京口的碼頭——李藎忱方纔帶着羣臣沿着堤岸走向那幾個巨大的工棚。

海軍方面負責艦船驗收的將領向李藎忱介紹:

“現在我們主要打造的都是雙桅橫帆海船,主要要求的是貨物或者武器的裝載量大、能夠對抗海上的風暴,從而能夠以兩船甚至單船的形式穿行在大海上。”

李藎忱頷首,單純論遠洋航行中的穩定性,西方人比較習慣用的橫帆、軟帆,終歸是要比華夏自古以來傳承的縱帆和硬帆好上很多。而橫帆的應用,也意味着一艘船隻不需要保持太多的桅杆,在體型上也就得以控制。

對於一艘中型的海船,無論是運輸還是作戰,雙桅就已經足夠了,桅杆再多會導致船體過大,反而不易於操控。

更重要的是,現在大漢海軍橫行海上毫無對手,耗費這麼多資金打造超大型的海船幾乎沒有太大的意義,萬一出現什麼意外,反而是巨大的損失。因此三桅以上的大海船,海軍也就保留了四五艘而已,主要目的也是用來巡視南洋各處島嶼,向世人宣告大漢對於南洋的掌控。

當然了,這麼大的海船晃悠一圈的效果還是不錯的,至少能夠讓不少南洋蠻夷心悅誠服。

眼前的這些下餃子一樣批量打造的海船,李藎忱相信肯定也是海軍經過多年的摸索並且吸取不知道多少教訓之後打造出來的最符合現在大漢需求的船隻,所以李藎忱並不多加指點。

他只是伸手撫摸着一尊尊隨時準備吊裝到船隻上的火炮,沉聲說道:“朕只期望這些火炮,能夠永遠的面朝大海、背對大漢,擊退大漢的強敵、鎮壓不臣的蠻夷,讓整個世界,都在大漢的火炮下顫抖,而大漢的子民能夠在火炮的庇護下安居樂業。”

隨駕的幾名海軍將領齊齊行禮:“臣等遵旨,此亦海軍所願!”

李藎忱默然。

其實他還有另外的話想說。

只有海天上永不散去的隆隆炮聲,才能時時刻刻提醒着大漢的百姓,猶然還有強敵在外,雖然有海軍在阻擋、在征服,但是華夏的任何一個人,都還遠沒有到可以安樂忘憂的時候。

——————————————-

李藎忱也並沒有在松江停留太長時間。

已經是深冬,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李藎忱必須要儘快深入大江。

他是沿着運河南下的,只不過此時想要北上可就來不及了,因爲寒風陣陣之下,運河上已經出現了薄冰,隨時都有可能封閉。

因此李藎忱原本的視察規劃,就是沿着大江抵達江陵等地,然後從那裡棄船上岸,沿着新修建的襄陽到河洛之間的馳道北上。

當大江上已經有片片雪花飛舞的時候,李藎忱也抵達了江陵。

而這一天,已然是大漢新元五年的最後一天。

除夕,便是今夜。

陛下抵達江陵,自然要駐蹕江陵行宮,也就是曾經的西樑宮殿。

夜色已深,李藎忱靠在軟榻上,信手翻着奏章。

半掩的門外,傳來陳宣華和尉遲貞的笑鬧聲。

李藎忱也不由得一笑,心情甚好。

“陛下最近身體要比之前北伐的時候好多了。”靠坐在一側的正是蔡容,她的手指剛剛從李藎忱的手腕上拿開,含笑說道,“當時可是明顯的肝火旺。”

李藎忱伸了一個懶腰:“當日天下大勢壓在朕的肩膀上,北伐勝負甚至足以關乎到何時才能結束這三百年的混亂,朕如何能不肝火旺?有時候看着前線將士久攻不下,都恨不得以身代之,便讓朕看看那一塊塊骨頭又有什麼難啃的?!”

李藎忱話說到這裡,自然是大放王霸之氣。

蔡容柔柔一笑,因爲她很清楚陛下接下來的反應。

跟在陛下身邊時日雖然不多,但是她已經深諳陛下逗比的性情。

果不其然,李藎忱接着一翻身:

“至於現在嘛,當一條鹹魚多開心。”

蔡容忍不住掩嘴輕笑:“陛下今日心情很好啊。”

“久別重逢,心情能不好麼?”李藎忱握住她還沒來得及抽走的另一隻手。

李藎忱離開建康府的時候,把沈婺華和徐素留在了建康府。

孫思邈打算推動醫療費用的減免,甚至可以說是醫療保險,李藎忱肯定要動用內府的力量護持的。

有沈姊姊和徐素出面,自然可以穩住一些可能會有意見的江南世家。而江南,其富足的本地稅收,顯然本身就足以支撐醫療保險的投入,所以李藎忱選擇這裡作爲試點。

最大的威脅自然就是江南世家。

江南世家雖然已經遠遠不比當年,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之中還是有很多廣泛的參與到了大漢的工商業發展中。

李藎忱不得不承認,這些世家的嗅覺的確是敏感。

他們在意識到朝廷不會允許他們依舊以舊有的姿勢存在之後,便積極地開始轉型,正好他們還保留下來的部分財富用來作爲進入工商業發展的第一桶金。

而醫院和書院自然也是他們努力的兩個重要方向,因此醫院體系內是有世家大量投資在的。

畢竟醫藥這東西,只要形成了體系,獲得藥品的成本就會大幅度下降,自然從中可能獲取的利息就會增高。

第二二九六章 來自歷史的教訓第八百二十三章 騙人的第五百二十五章 天意如此第一四零二章 短兵相接洛川城第七百三十四章 悶熱第六百零三章 各項事務第七百七十三章 會好好考慮第一一一二章 江陵初雪第一千三十九章 混賬第一九三五章 這就是朕的底氣所在第二零一四章 破城不難,安民難第一七八七章 不可阻擋的力量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一一三九章 站哪邊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藎忱和陸騰第二三四二章 一碗水端平第六百三十三章 選擇哪一邊第一七三八章 潁川世家第二三四八章 老鄉?第一四五二章 王,也難做!第一九四七章 樂昌就是定心丸第八百五十章 偶遇第一六二五章 從龍之心,人皆有之第二一九五章 洮水捷報第二百八十七章 步履維艱第一百七十七章 詔書第二一六五章 巡視陪都,名正言順第八百六十一章 共浴第五十九章 始興槍王第一一四二章 風雪刀光第一六一六章 水師演練第八十九章 聽一言(第三更)第三百七十八章 道義良知第一九四一章 恭候裴公久矣第一二三四章 暴殄天物第一二三一章 動脈第三百三十四章 巧合第兩零一零章 好像哪裡不對第二零五九章 局裡局外第一三零六章 留給漢軍的時間不多了第六十二章 平手第八百六十九章 蕭家的使者第七十六章 淮口第一五八七章 佛系的二老第一千六十一章 樂昌和張麗華第四百四十六章 主將之選第一五六三章 掌握在手裡的第二三零二章 “烽火戲諸侯”第一千六十四章 大朝第一二六零章 後院火起第一二四九章 倒春寒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一七一六章 失控的戰場第一五八一章 各領風騷數百年第三百四十三章 後路第一五零四章 信任和不信任第二二八二章 吐谷渾的情況不同第一六七一章 援軍就在後第一四九二章 第一滴血第一六一一章 星散的吳郡世家第二一八六章 河邊第一百二十九章 桂冠第五百七十六章 透重陣第一九五六章 定策,南北夾攻第一七九七章 激戰,兩城之間第八百六十章 搓背第一七六四章 王謙的準備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羅地網第一三四二章 一大一小沒正形第三百九十章 流民第七百四十七章 看到那一天第七百一十八章 迎親第五百八十一章 傷心地第七百五十五章 定軍山第一二一零章 行酒令第一四三八章 平渡溝第一四一七章 老帥的反應第一九六四章 戰爭,近在咫尺第一一八三章 也是後路第三百九十三章 杏葉滿庭鶯亂啼第三百零四章 章華寺第一四三五章 煙火第五百九十四章 有志挽山河第四百三十八章 着急的沈君高第一六三六章 戰爭的前奏第一百四十八章 伏脈第二三三七章 安撫江南第八百九十四章 覆轍第二百六十章 戰旗第六百零四章 禮儀教化第五百三十五章 蜀郡捷報第五百二十三章 禍起蕭牆爲大患第一六一八章殿試題目第一二七五章 李淵的建議第二二二九章 漢土第二三六二章 親眼所見方爲真第一八五六章 這不是應該的麼?第三百零六章 霧中峽谷第三十一章 脫險第七百六十七章 隨風雲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