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正青春》:用音樂講黨史 從經典獲力量

新華網廣州7月6日電(記者楊淑馨)日前,南方日報社騰訊共同出品的獻禮專輯《100・正青春》在各大互聯網平臺上線,受到聽衆的廣泛好評,截至6月底,全網流量突破10億。

《100・正青春》緊扣“百年大黨,風華正茂”主題共收錄6首歌曲,包括《游擊隊之歌》《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等全新演繹的旋律歌曲,演繹者用突破性的表現和多樣化的曲風,爲這些旋律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

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說,用文藝作品講述黨史故事是一種很好的黨史教育方式,而這也恰是《100・正青春》專輯策劃創作的初衷。在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歌劇教授馬秋華看來,歷經時間淬鍊經典歌曲不僅從藝術上來說值得世代傳承,從歷史價值上看,它們也真實反映了中國人在不同歷史時期精神面貌。

經典作品緊貼時代,不僅能夠激起同時代大衆的共鳴,也能讓後代感受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及時代精神。”馬秋華說,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紅色經典作品中傳遞的精神並不過時。

體驗優秀文藝作品的魅力,感悟黨的百年曆程。在對經典旋律進行重新演繹的同時,《100・正青春》製作團隊還發揮媒體優勢,不斷挖掘歷史故事,讓聽衆對黨史的認識更立體、更深刻。

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看來,這種以新聞解讀音樂藝術作品、用音樂回溯歷史的形式,能夠最大限度地引發聽衆的情感共鳴,有利於經典作品的傳唱。與此同時,在潛移默化中讓聽衆對歷史有了更多認識。

如何讓廣大青年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獲得啓發、汲取力量,是黨史學習教育中的重要課題精準找到這些目標羣體,並以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傳播,則是《100・正青春》獲得好口碑、高流量的關鍵主創團隊介紹,在製作過程中,緊扣“正青春”的主題,專輯每首歌都進行了新的演繹,有了突破原作的新曲風,更符合當代年輕人的音樂審美

專輯中的原創國風主旋律歌曲《正青春》在互聯網平臺上廣受歡迎,許多年輕用戶用《正青春》的音樂片段,結合《覺醒年代》等視頻素材,進行二次創作,用自己的方式解讀和傳播主旋律作品。“國潮、國風音樂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恰恰說明新時代年輕人的文化自信不斷提升。”《正青春》作曲簡弘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