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不能戳的秘密 70社團推「全國青少年投票日」

政治中心臺北報導

爲了正視青少年聲音公民權益,跟上世界民主發展腳步,18歲公民權推動聯盟等70個團體,在九合一大選前夕,於11月10日至11月15日,發起臺灣第一次的「全國青少年投票日」,號召150萬名 16至20歲青少年,爲自己的未來投下第一票。

在14日的起跑記者會上,除了宣佈投票的期程辦法及招募實體投票點及選務志工,同時邀請到多位16至20歲多元背景的青少年,提出他們對於下修投票年齡觀點。並透過行動劇「十大不能戳的秘密」質疑臺灣爲何不降低投票年齡。

紀錄片「不能戳的秘密」導演李惠仁,也到場說明支持降低投票年齡的理由。(圖/臺少盟提供)

面對政府或大人們質疑爲何要降低投票年齡,16歲的高職生何佳穎認爲,如果青少年沒有投票權,就沒有辦法用選票迴應關於青少年的政策。17歲的自學學生林恬欣也說,提早從18歲開始參與政治是好事,因爲政治原本就是毎個人需要關心的事;而目前就讀康寧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長期照顧重大傷病家人的18歲黃小妤認爲,政府對於弱勢的政策一直在縮減,但她卻沒辦法用選票反映。

臺少盟秘書長大華表示,降低投票年齡運動已經推動10年,但礙於修憲門檻以及社會年齡歧視文化,進度十分緩慢。然而,今年是關鍵的一年,從鄰近的日本擴大投票年齡至18歲定案,以及蘇格蘭的獨立公投讓16歲的年輕人來決定自己的未來,希望透過青少年投票日活動,讓青少年實際體驗投票的過程,彰顯青少年發聲與社會參與的權利

她並指出,立委盧秀燕鄭麗君已分別針對投票年齡提出修憲案,並完成付委,之前王金平院長也表達只要付委成案就應組成修憲小組,但卻遲遲沒有下文,「主要是卡在馬總統行政院長」,府院一直以民調對外宣稱「社會共識不足,尚未是時候」,因此希望透過此次全國青少年投票日,展現民意與社會共識,早日促成立法院組成修憲委員會,下修投票年齡。

至於青少年投票日的活動,只要是在1994年至1998年出生的本國籍國民(約高一至大二),皆可持身分證明文件於11月10日至15日,進行線上投票及實體投票。而配合九合一縣市長選舉,用1張選票投「心目理想的縣市長人選」;以及大選綁公投,1張公投票投「是否同意下修投票年齡」。

更多相關訊息可參考活動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