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漲價13次,頻率猛過茅臺:越賣越貴的“榨菜刺客”,打工人吃不起了

訂閱 快刀財經 ▲ 做您的私人商學院

作者:朱末

來源:快刀財經(ID:kuaidaocaijing)

“以前沒錢吃榨菜,現在沒錢吃榨菜。”打工人的一句隨意調侃,沒想到有天會成爲現實。

沒錯,在什麼都貴的日子裡,過去便宜又開胃的榨菜,也沒能成爲最後的依靠。據媒體統計,2008年以來,烏江榨菜或明或暗的提價多達13次,頻率甚至猛過飛天茅臺。

每包榨菜的量越來越少,價格卻越來越高。普通裝的80g烏江榨菜規格調整縮減爲70g,終端售價從最初的5毛錢,漲至3元左右,如果按重量計算,每斤價格超過20元,已經比豬肉價格還貴。

此外,根據有數數據的橫向對比,烏江榨菜近14年的總漲幅超過600%,直接晉升近20年來唯一追上北上廣房價漲幅的產品。

涪陵榨菜集團曾對產品提價做出解釋,稱是基於主要原料、包材、輔材等成本持續上漲,及公司優化升級產品帶來的成本上升,而決定對產品出廠價格進行調整。

但大衆對這個說法並不買賬,畢竟通過屢屢漲價的行爲,直接成就了涪陵榨菜“榨茅”的美名。從2010年上市至2020年,涪陵榨菜的營收從5.45億元增長至22.73億元,增長了317%;歸母淨利潤從0.56億元漲至7.77億元,增長了1288%。

或許是因爲人們之前對榨菜價格的敏感度並不高,涪陵榨菜剛開始貴了幾毛錢的操作,大多數人都不以爲意,可能隔了很久才後知後覺。但嚐到甜頭後,涪陵榨菜的提價就像是在反覆試探消費者的底線和脾氣,一漲再漲,隔段時間就“躍躍欲試”。

正所謂物極必反,涪陵榨菜的頻繁漲價,終於讓消費者失去了購買慾。今年3月3日,涪陵榨菜發佈了2023年年度報告,營收和淨利潤雙雙出現負增長(尤其是營收,是其2010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提價策略似乎開始失靈了。

遭到榨菜無情“背刺”的打工人,至少還掌握着“不吃”的權利,這是無聲卻有力的還擊。

01

拯救無數人的味蕾

榨菜如何稱霸餐桌

“中國榨菜屬涪陵,涪陵榨菜屬烏江。”提到榨菜就想到涪陵,提到涪陵就想到榨菜,這是中國近代飲食極其成功的固定組合。

作爲“國民下飯神器”,涪陵榨菜一直是榨菜界的扛把子。涪陵的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是青菜頭(榨菜的原材料)的最佳風味產地,集中了全國青菜頭42%的種植面積和36%的產量。這樣一來,涪陵榨菜不僅節省了青菜頭的原料成本,還控制住了下游市場青菜頭的價格,一舉兩得。

最重要的是,由於青菜頭的保質期極短,採取外購加工則運輸成本十分高昂,因此涪陵當地企業進行生產加工就有了先天優勢,構成了榨菜天然的進入壁壘。

1988年,由於經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涪陵各大榨菜廠(作坊)被整合爲重慶市涪陵榨菜集團(下文簡稱涪陵榨菜),由重慶涪陵區國資委實控,開始生產烏江牌榨菜。

然而,雖然手握着最優質最成熟的青菜頭供應商,但涪陵榨菜的經營之路卻沒有朝着預期的方向順利推進,反而在1999年陷入入不敷出,背上近1.8億元鉅額負債的境地。

生死存亡之際,被調來“救火”的周斌全,讓涪陵集團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靠着三峽大壩拿到的1.4億元鉅額拆遷款,周斌全引進德國進口設備,將榨菜手工作坊改造爲機械化、自動化的生產線,工藝、產能有了質的提升,在行業中遙遙領先,集團很快扭虧爲贏。

2004年,爲了擴大銷售,周斌全又力排衆議,斥1400萬買下央視黃金時段廣告,請“皇阿瑪”張鐵林作爲代言人,一句“烏江榨菜,我爺爺的爺爺都說好”火遍大江南北。在央視廣告和明星的帶動下,烏江榨菜深深刻在了消費者的腦海裡,躋身爲榨菜市場的第一品牌。

當時的涪陵榨菜火到什麼程度?大到大潤發、沃爾瑪、家樂福等全國知名連鎖超市,小到各級農貿市場、城鄉便利店等零售終端,貨架上沒有涪陵榨菜的影子,都不敢說自己是個完整的商超。

打工人漂泊在外的日子裡,涪陵榨菜憑一己之力,拯救了幾億人的味蕾。不管生活多麼辛苦,只要有一包榨菜,就能讓一切變得鮮活起來:它不算太辣,卻要比單純的鹹更帶刺激;切成絲的便利,即便沒有筷子也能擠出下肚;咯嘣脆的口感,讓牙齒和身心都感受到愉悅。最重要的是,它對待衆生一視同仁,足夠便宜,讓每個暫時乾癟的錢包都得到了安放。

因爲深受天南地北打工族的喜愛,還誕生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榨菜指數”——即根據榨菜的銷量分佈,來反映中國人口流動趨勢。

本以爲這個“下飯神器”會一直親民下去,但萬萬沒想到,“變臉”來得如此之快。

02

14年裡漲價13次

榨菜變成“奢侈品”

2008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雪災害,讓原料青菜頭整體減產30%。權衡之下,涪陵榨菜旗下的產品價格上浮23%,這是涪陵榨菜的第一次提價。

意料之外的是,提價後雖然銷量略有下降,但集團利潤卻從2007年的1000多萬元提升至3000多萬元,可見大部分人對榨菜價格的敏感度並不高。經此一探,涪陵榨菜便在漲價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2009年,涪陵榨菜再次將價格上調10%,淨利潤增長到4000多萬元;2010年,涪陵榨菜集團順利上市,成爲醬醃菜領域唯一的上市公司,光環加身,春風得意。

這個階段的涪陵榨菜,或許是爲了降低消費者的牴觸情緒,漲價方式還比較“溫和”,主打一個神不知鬼不覺。比如2012年,同樣是1元/包,容量卻從100g變成了80g,兩年後,1元就只能買到一包60g的榨菜了。

雖然保持着一年一漲價的頻率,但1元時代從2008年持續到了2015年,接近8年的時間裡,涪陵榨菜的提價策略總體是謹慎的。

事態到2017年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這一年,涪陵榨菜的終端單價翻了一倍,到了2元時代;2020年下半年,涪陵榨菜又對主力產品縮小包裝提價及商超產品直接提價。

隨着涪陵榨菜不斷地漲價,也推動了其業績的不斷增長。2010年至2020年,涪陵榨菜集團的營業收入從5.45億元增至22.73億元,逐年穩步提升。

其中,在2018年,涪陵榨菜的品牌價值達到132億元,比老乾媽還高出十來個億;2020年,據涪陵榨菜公開財報顯示,光上個半年內淨利潤就達到5.16億元,有數據對此做了類比解釋:涪陵榨菜用金龍魚1/84的營收,創造了金龍魚1/4的淨利潤。

但涪陵榨菜並沒有因此停下“漲漲漲”的腳步。2021年11月,涪陵榨菜發公告稱,將對部分產品出廠價格進行調整,各品類上調幅度爲3%~19%不等,至此,涪陵榨菜逐漸進入了3元大關。

期間,涪陵榨菜官方旗艦店還推出了一款1521元的榨菜禮盒,眼看榨菜成了“奢侈品”,也讓當時的輿論炸開了鍋。

可以說,過去的十幾年裡,“漲價”一直是涪陵榨菜業績的主要推動力。銷量下降就漲快點,銷量上升就漲慢點,成本上升就漲快點,成本下降就漲慢點,憑着行業龍頭的地位,涪陵榨菜將定價權拿捏的死死的。

面對如此頻繁的提價,消費者的“包容度”再高,也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本來榨菜消費的核心邏輯就是“便宜且便捷的重口味”,當榨菜徹底脫離了既定範疇,自然也就失去了消費它的理由,畢竟誰又願意一直當冤種呢。

百試不靈的漲價戰術,終於面臨失效的邊緣。3月29日,涪陵榨菜發佈了史上最難看的一份年報,公司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24.5億元,同比下滑3.86%;歸母淨利潤8.27億元,同比下滑8.04%,榨菜業務在近幾年持續出現負增長態勢,疊加分紅也不及預期。

曾經被視作國人“剛需”的涪陵榨菜,可能怎麼也沒有料到,有天會陷入“賣不動”的尷尬境地。

03

提價策略面臨失效

消費者不當冤大頭

除了漲價,涪陵榨菜遇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時代的變遷之下,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對於榨菜的喜愛,並沒有上一代人的情感強烈,遠沒達到“非其不可”的地步。

首先,從榨菜本身來說,相比於基礎調味料,榨菜的消費場景偏窄,可替代性強,包括各類佐餐醬、菜在內都是它的競爭對手。就連涪陵榨菜董事長自己都曾坦言:“榨菜的市場空間不如四川泡菜廣泛。”

所以,如今消費者的冰箱裡,或許有涪陵榨菜,但同時也會有宜賓的芽菜、潮汕的橄欖菜、常州的蘿蔔乾……當涪陵榨菜的價格超出承受範圍,消費者會毫不猶豫抵轉向其他性價比更高的競品。

再者,隨着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重油重鹽的榨菜漸漸變得不合時宜。2021年4月,《消費者報道》向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送檢了13款主流的下飯(榨)菜,得到的結果是包括烏江在內的代表品牌,鈉含量大大超過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適宜攝入量,榨菜被列入“2021年度十大不推薦產品”之一。

爲了扭轉爭議,2022年,涪陵榨菜打出“健康牌”,推出“輕鹽”系列產品。作爲符合現代人低鹽飲食需求的“升級版榨菜”,輕鹽系列減鹽量達到30%,宣稱含有15種氨基酸和膳食纖維。

但矛盾的點在於,對於涪陵榨菜過去的忠實粉絲來說,多數人想吃的還是以前那個味道,爲了所謂的“健康”而捨棄口感,相當於衛龍把辣條裡的油和鹽去掉,海底撈把自己火鍋裡的牛油清乾淨。這樣動搖產品根基的做法,既沒能討得年輕一代的喜歡,又沒能顧住老粉的心,不少網友發帖表示:“涪陵榨菜變味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同年7月,有消費者爆料稱烏江榨菜裡吃出腳指甲,掀起網絡熱議,後續官方解釋稱“公司生產技術人員研判其爲原料青頭菜的根莖,並與消費者進行溝通,消除了誤會。”

若是放在從前,涪陵榨菜這個說法並不會讓人產生太多質疑。但當榨菜的價格越賣越高,消費者對它的要求也會相應提高,如果不能保證質量隨着價格的增長得到提高,很容易遭到輿論反噬。

事實上,涪陵榨菜也有采取過提價以外的方式來尋求突破。目前,涪陵榨菜的主營產品還包括泡菜、蘿蔔等,也有新開發牛肉乾、醬油等,無奈多數反響平平。

雖然如今榨菜的價格,已經觸及到了消費者的底線,然而,在現實壓力下,不排除涪陵榨菜還會繼續做出提價行爲。只是,等其一旦邁過5元大關,那和涪陵榨菜一起搶市場的對手,可就多了去了,各種方便食品、預製菜等新品類全是勁敵。

海量的選擇面前,市場從不缺爆品接檔。未來仍然會有層出不窮、便宜便捷的佐餐品出現,至於還會不會有榨菜的一席之地,真不好說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配圖僅供參考,無指向性及商業用途)

參考資料:

1.硬核看板《10年漲價12次,涪陵榨菜是怎麼把人吃窮的?》

2.有數DataVision《涪陵榨菜還敢漲價嗎?》

3.三聯生活週刊《“榨菜刺客”漲價600%,國民“下飯神器”沒人吃了?》

快刀財經已同步入駐:36氪、虎嗅網、鈦媒體、i黑馬、品途網、商界、趣頭條、砍柴網、梅花王、艾瑞專欄、億歐網、創業邦、知乎、雪球、今日頭條、百度百家、界面新聞、一點資訊、本站號、搜狐自媒體、鳳凰網、新浪財經頭條、新浪看點、UC大魚號、天天快報、企鵝自媒體、投資界、思達派、獵雲網、簡書等30多家自媒體平臺。

快刀財經

社羣 | 內容 | 連接 | 商學院

商業快媒體、思維孵化器、價值試驗場和洗欲中心。專注互聯網以及互聯網正在影響的其他行業。有趣、有料、有態度,加入我們,擁有您的私人商學院。致力於爲用戶提供營銷策劃、社羣電商、創業投資和知識充電服務。

投稿、轉載、內容合作,請添加微信ikua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