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分以下「類癌」 大腸鏡早期發現治癒率高

國民健康署推廣四癌篩檢,許多民衆接受大腸癌篩檢的糞便潛血檢查,一旦大便潛血陽性,大多數民衆會接着做大腸鏡檢查。

斗六成大醫院一般外科醫師詹仁豪表示,除了一般常見的息肉、腺癌之外,一小部份的人發現了神經內分泌腫瘤,也就是俗稱「類癌」,佔大腸腫瘤1%,主要發生在60、70歲的老人家、女性、有家族病史者。

患者最關心的是那是癌症嗎、會轉移嗎?詹仁豪表示,類癌細胞的生長較溫和緩慢,惡性程度不如常見的癌細胞,大多數透過大腸鏡檢查意外發現,因爲沒有症狀,許多病患發現的

時候都已經太大或是轉移。

詹仁豪說,小於1公分以下的類癌,可以經由大腸鏡或局部切除,病人5年的存活率接近100%,且不須接受任何化療,早期發現的治療效果是相當好;若1公分以上,就必須考慮細胞的分化程度以及有無侵犯淋巴管或血管,惡性傾向的病人須接受一定範圍的大腸切除合併淋巴廓清手術。

他強調,大腸鏡檢查可以幫助發現很多早期病竈,如果得到類癌不要慌張,與醫師討論腫瘤大小以及處置方法,若小於一公分並已切除,只需定期追蹤大腸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