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醫藥股ESG報告:35家公司股東"清倉式減持"

(原標題:2020年醫藥股ESG報告智飛生物減持超百億 35家公司股東清倉式減持”)

在今年醫藥股股東減持的大軍中,清倉式減持也頻頻上演。

熱點,最壞的情況下會變成少數人的資本狂歡。

2020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深刻影響了全球資本市場,同時也催生了火爆的醫藥行情

A股市場,今年醫藥板塊多次出現暴走行情,整體漲幅在各板塊中居前。

根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跟蹤數據,行情一路上漲同時,股東們伺機而動,大批醫藥股迎來股東減持。

截至10月29日,以變動截止日期爲準,在中信證券行業分類下今年已有169家醫藥公司發生2158次重要股東減持,累計減持金額高達926.42億元。

作爲對比,在相同篩選標準下,去年全年僅有166家醫藥公司發生減持,累計減持金額僅爲554.26億元。

在細分領域分佈方面,“醫療器械”類公司股東減持最多,佔比達23.08%。“化學制劑”類(佔比17.75%)和“中成藥”類(15.98%)緊隨其後,分列二、三位。

從月份分佈來看,以公告日期爲準,今年6月(394次)、7月(369次)和9月(336次)醫藥股發生減持變動最多。

如果股權關係是一種深層次的利益綁定,這種同盟正在因爲股價的節節攀高變得脆弱。

97家億元減持者素描

21世紀資本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A股共有22家醫藥公司減持金額超10億元,97家醫藥公司減持超1億元。

智飛生物(300122.SZ)以112.11億的減持額排名今年醫藥股減持排行榜第一。超百億的減持總額在今年A股減持排行榜上也可以排到第二,僅次於立訊精密(002475.SZ)的120.41億。

智飛生物主營業務爲疫苗、生物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中國二類疫苗市場上,其銷售量在民營疫苗企業中排名第一。

憑藉四價HPV疫苗、九價HPV疫苗、五價輪狀疫苗等代理產品的出色銷售成績,智飛生物在三季度已提前完成全年業績目標。其10月15日公佈的三季報顯示,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0.50億元,同比增長44.1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79億元,同比增長40.59%。

作爲A股市場炙手可熱的疫苗股,智飛生物今年以來的股價一路走高。智飛生物年初至今的累計漲幅高達225.46%,年內最高漲幅高達282.80%。

一面是業績出衆、股價翻倍飛漲,另一面卻是重要股東頻繁減持。數據顯示,公司實控人兼大股東的蔣仁生在今年5月12日、5月25日和8月20日通過大宗交易平臺三次減持套現,累計金額爲15.61億元。

不過,蔣仁生的減持和集團另一重要股東吳冠江比起來,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

早在2012年部分媒體的報道中,吳冠江即獲得“渝股變現王”的稱號。

據智飛生物2019年年報,吳冠江彼時尚持有公司7.26%的股份,爲智飛生物第二大股東。

進入2020年後,隨着智飛生物股價上漲,吳冠江先後在3月、4月、7月、9月和10月5次減持,累計套現金額達91.59億元。

10月27日,吳冠江剛剛完成新一輪減持期。本輪減持後,吳冠江僅持股智飛生物3.02%,退出持股5%以上股東序列,從去年年末的公司二股東變成了四股東。

另一家從事疫苗研發和銷售的公司沃森生物(300142.SZ),其同樣在今年遭到大股東減持。有趣的是,沃森生物的大股東左手賣掉自家股票,右手即買入了別家醫藥公司的股票。

今年3月13日,沃森生物公告稱,彼時公司大股東劉俊輝及其一致行動黃靜計劃在4月4日至10月3日期間,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3061554股,佔公司現有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1.5%。

3月上旬時,A股醫藥板塊已經歷過不止一輪上漲,而沃森生物的股價仍原地踏步。數據顯示,2020年年初至公告前一日(3月12日),中信醫藥指數已累計上漲8.27%,沃森生物區間內股價則下跌4.44%。

根據10月10日披露的公告,4月時仍爲公司大股東的劉俊輝及其一致行動人黃靜,最終在4月4日至10月3日期間,合計減持了公司0.75%的股份,累計套現約5.12億元。

披露減持計劃後一個多月,劉俊輝的名字即出現在康泰生物(300601.SZ)的《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中,以110元/股的價格認購了約3億元的股票,鎖定期爲6個月。

由於劉俊輝曾在2009年向沃森生物出具《避免同業競爭承諾函》,承諾不參與構成同業競爭關係的企業之經營投資。劉俊輝投資康泰生物之舉,也隨即引來了深交所的關注函。

對此,劉俊輝在5月10日回覆深交所的函中表示,認購康泰生物非公開發行股票,僅是因爲“出於對行業發展前景的看好,以財務投資的角度進行本次投資”。

精準減持”惹人生疑

21世紀資本研究院掌握的一個案例顯示,某醫藥上市公司高管新近辭職,其辭職的目的爲“能夠順利清倉所持股票”“希望能夠在高點套現”。

作爲考察上市公司股東和高管團隊責任力的關鍵指標,由股權激勵推動的治理穩定性,卻在股價高漲之下,變得脆弱。

上述高管持股主要來自股權激勵,持股市值約合8000萬元。

在此背景下,持股更多的股東們面臨的誘惑可見一斑。

由於疫情的影響,新冠肺炎治療無疑是今年醫藥股行情的“發動機”和“點火器”。

沾“疫苗”就火、沾“口罩”就火的市場生態下,一些與抗疫進展“遙相呼應”的“精準減持”顯得十分可疑。

賽升藥業(300485.SZ)6月發生股東減持即是其中一例。

今年2月4日,賽升藥業在“互動易”回覆投資者時稱,投資的公司天廣實正在加緊針對2019-nCov單克隆抗體的研發。

2月20日,賽升藥業再次在回覆投資者時表示,併購基金所投的北京康樂衛士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團隊正開發一種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COVID-19重組蛋白遞呈多肽疫苗。研發進度爲“目前已完成了疫苗的設計,正在動物體內進行測試評價免疫效果”。

兩則和新冠肺炎相關的研發進展發佈後,賽升藥業的股價開啓上漲模式。Wind數據顯示,今年2月至6月15日,賽升生物的股價四個多月狂漲160.55%。6月11日開始的四個交易日,賽升藥業更是收穫四連板。

事實上,2019年及2020年賽升藥業的業績並不出衆。

2019年賽升藥業的營收爲11.9億元,同比下降16.59%;實現淨利潤爲1.48億元,同比下降47.89%。其4月披露的一季報顯示,賽升藥業當季營收爲1.67億元,同比下降14.32%,淨利潤爲2445.22萬元,同比下降45.36%。

股價日日漲停,賽升藥業股東則開啓“精準減持”。

6月16日晚,賽升藥業發佈公告稱,持股5%以上的股東馬麗及其一致行動人劉淑芹、高級管理人員孔雙泉因“自身資金需求”,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減持不超過3.4017%的公司股份。

數據顯示,截至10月29日,馬麗、劉淑芹及孔雙泉三人已減持326.75萬股,套現6073.66萬元。

至於當初擡起股價的疫苗研發進度,時隔半年後則依然原地踏步,距上市遙遙無期。

賽升藥業10月16日在互動平臺回覆投資者時表示,所投公司康樂衛士的疫苗進度仍爲“已經完成了疫苗的VLP+S多肽融合表達及組裝,現在正在動物體內進行免疫原性測試,評價免疫效果”。

梳理上半年醫藥股減持數據可以發現,類似賽升藥業一類的股東“精準減持”絕非個例

如長江健康(002435.SZ)也曾在今年2月多次向投資者透露相關藥物對新冠肺炎治療的價值,一度在2月5-7日收穫3個漲停。不料股價漲勢方起,公司的二股東和三股東即在2月7日拋出減持上限爲“清倉”的減持計劃。

35家公司股東“清倉式減持”

在今年醫藥股股東減持的大軍中,清倉式減持也頻頻上演。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年內遭遇股東減持的169家醫藥股中共計出現59次股東減持清倉變動,一共涉及35家公司。

在這59次清倉減持中,有20次減持金額逾1億。

值得一提的是,169家醫藥股中,年內減持總額居前20席位的上海萊士(002252.SZ)、康龍化成(300759.SZ)、英科醫療(300677.SZ)、美年健康(002044.SZ)、普利製藥(300630.SZ)、博雅生物(300294.SZ)、樂普醫療(300003.SZ)、迪安診斷(300244.SZ)等8家公司也都出現了股東“清倉式減持”。

博雅生物此前發生的股東減持尤其引市場關注。

作爲一家以血液製品業務爲主,集生化藥、化學藥、原料藥等爲一體的綜合性醫療產業集團,博雅生物連月來深陷控股權變動風波中。

在7月1日至9月4日期間,上海高特佳懿康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共進行了7次股東減持,於9月4日完成清倉,累計套現2.44億元。

而在高特佳集團減持期間,公司股價表現較爲平穩。

博雅生物7月1日開盤股價報38.35元,9月4日收報42.96元,爲今年該公司股價表現最好的時段。8月初以來,博雅生物的股價便開始下滑,截至10月30日收盤,股價報37.34元,跌幅2.35%,相較於今年股價最高值56.52元/股(8月5日收盤)下跌逾30%。

博雅生物10月30日迴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股價下跌是整個大盤的情況,公司的一切經營情況都是正常的。”

其迴應稱,減持頻繁其實只涉及幾個股東,且最近這麼多年都沒怎麼減持,只是今年減持比較多。

(作者:孫煜,陳芳 編輯:李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