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考生「沒有邏輯」 會考數學「只有墨水不計分」

▲會考數學科讓人頭痛。(圖/記者盧映慈攝)

記者盧映慈/臺北報導

今年會考數學同樣是學生最頭痛的科目,非選第一題有22%、第二題有30%的白卷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謝豐瑞表示,這兩題的計算其實不難,主要是評量學生會不會看錶格、定出解題策略,雖然白卷率還是偏高,但比去年下降5%,顯示簡單的題目還是成功讓表現不好的學生願意作答。

第一題的「投票題」,是考驗學生能不能從數量中推理,給學生三明村長候選人在前三間開票所票數,要學生藉由第四間開票所的250票總票數,推論甲、乙是否有機會當村長;解題上,只要把250票全給甲,就能發現甲是最高票,有機會當選,但全部給乙,乙卻還不是最高票,沒有機會當選,運用邏輯不難。

謝豐瑞說,但在改題時候,仍發現有33%的學生幾乎「完全不會推理」或是「推理錯誤」,像有學生以爲3個人選,只要得到1/3以上的票數就能當選,卻沒有考慮「票數集中」,又或是以爲「超過1/2才能當選」,沒有考慮「票數分散」;在數量化社會生活體驗中,擁有簡單的數量推理邏輯是必要的,也希望未來能加強這部分。

▲數學非選還是有1/4的考生交白卷。(圖/視覺中國CFP)

不過除了邏輯之外,也發現有學生看不懂表格,把橫列直欄弄顛倒,或是在第二題的幾何題目中重抄題目、把需要證明結果當成已知來推論,造成循環論證,謝豐瑞認爲,這就不只是數學的問題,還有國文、社會的教學,都需要一併加強;另外,也呼籲學生不要「只寫答案」,非選題考的是正式解題方式,沒有寫出步驟是不會給分的。

謝豐瑞表示,幾何題歷年來成績都差不多維持在30%的空白,但幾何是未來在高中也很常用到的觀念,學生必須學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學會點與直線方程式概念,未來才能無縫接軌;另外,也提醒學生不要「濫用符號」,正常邏輯下,同一個符號在一題之中不可能表達3、4種意思,數學符號也完全用得牛頭不對馬嘴,老師們必須加強這一塊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