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拚20萬戶社宅 房市供需恐失調?

政府積極興建社會住宅,有房產專家擔憂,恐讓市場餘屋量大增。圖爲林口大運選手村社會住宅全區圖。(圖/北市城鄉局提供)記者葉佳華臺北報導

爲落實居住正義總統英文推動社會住宅政策,喊出8年要完成20萬戶的目標,其中12萬戶爲政府直接興建、包租代管8萬戶。有房產專家擔憂,政府積極興建社會住宅恐讓市場餘屋量大增;也有專家認爲,廣建社會住宅確實有必要,長期來看有望穩定房市。

根據內政部最新公佈社會住宅推動進度,截至5月22日爲止,已完工社宅2943戶,其中包括臺北市645戶、新北市1799戶、桃園市225戶、臺中市200戶、高雄74戶。而正興建中的社宅則有臺北市4945戶、新北市4789、桃園市1429戶、臺中691戶、其他縣市43戶。

據統計,預定2020年全臺社宅數量將達到4萬8950戶,其中臺北市爲2萬2403戶、新北市1萬237戶、桃園市4562戶、臺中6745戶、臺南580戶、高雄597戶,以及其他9縣市的3826戶。

▲社會住宅推動進度。(圖/記者葉佳華製表)前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表示,重點在於「(目標)興建12萬戶社會住宅有沒有經過市場調查、有沒有因地制宜。」,從目前社會住宅推動進度來看,社會住宅顯然多集中在雙北市,由此可知,除了雙北市之外,其他縣市對於社會住宅的實際需求未必如預期殷切。

莊孟翰指出,尤其在目前大量空屋前提下,社會住宅興建除了要事先做好調查之外,更應視實際需求「緩和漸進」推動纔對。

因此他建議,政府除了應該要以廣義的社會住宅概念推動政策之外,更應將8年興辦20萬戶社會住宅政策調整爲以租金補貼利息補貼爲主,一來可兼顧去化餘屋都市更新推動,再者也能輔助年輕人貸款自購,協助成家立業,而不必花費大筆資金,又徒增大量空屋。

吉家網不動產董事長李同榮則認爲,政府扶植包租代管產業的政策本意良善,但令人質疑的是,政府是否要把包租代管的總數字充做「空屋移轉社宅」的政績來源,而8年內還要花超過3百億的預算去補帖房東,並可能圖利包租代管業,拿現成已出租的市場(非空屋)篩選出合適對象

不過,整體而言,李同榮認爲,絕對大力的支持要廣建社會住宅,政府若大量興建社會住宅,提高供給量,長期來講可望舒緩都會區的租金價格,不僅穩定房市,也能可消除民怨,「最起碼能讓都會區的上班族弱勢族羣,租得起房子。」▼社會住宅。(圖/記者葉佳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