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女孩都做過!敷面膜10個錯誤觀念:不能加熱、天天用

文/Squid 圖/pexels

臺灣女孩愛敷面膜,很多人幾乎是2、3天就敷一片,因爲密集保養的效果實在太好,很多人忘記肌膚是否需要這麼多營養,每天「強行餵食」滿滿的精華,很可能其實對肌膚來說是一種傷害。

日本雜誌《LDK the Beauty》就邀請到護膚專家分析敷面膜的10個正確使用方式,快來看看自己的保養方式是否有需要更正的地方

1. 敷面膜的頻率應該每週一次

敷面膜之後,肌膚的保溼感大幅提升,摸起來也有水潤的效果,但其實專家發現,當肌膚敷完面膜之後,角質層被舒緩了,屏障功能就會暫時出現降低的現象,所以若是頻繁的使用面膜,肌膚會變得容易受到外在刺激所影響,出現NG狀態

2. 面膜使用時間不超過20分鐘

面膜通常敷到15分鐘的時候,面膜紙就會變得乾燥,這時很容易反吸臉上水分,因此建議只要敷15到20分鐘,面膜尚未乾透就要拿起來,以免肌膚越敷越幹。

3. 晨間面膜不能取代早上洗臉

最近很流行使用晨間面膜,標榜一敷連臉都不需要洗,但其實專家認爲,臉上經過一整晚的睡眠過後,仍然會有皮脂污垢出現,而晨間面膜並沒有辦法把它們去除,建議還是要洗臉,才能真正帶走臉上的髒污

4. 盒裝面膜打開3個月用完

現在爲了環保,很多人會選擇挑選盒裝的面膜,抽取式的使用也很方便,不過要記得3個月內用完最好,以免裡面滋生細菌、甚至出現變質問題,而導致肌膚出現敏感狀態。

5. 敏感肌膚要避開面膜

當肌膚出現敏感狀態、痘痘或是疹子的時候,應該要停止使用面膜,因爲面膜的概念是幫助肌膚強制吸收,當肌膚已經出現NG狀態之後,再強迫吸收,很可能會出現反效果,建議應該停止使用,並且挑選不含刺激成分、溫和的保養。

6. 面膜厚薄與保溼力無關

很多人會認爲面膜厚度越厚,可以在肌膚上面形成下壓力,幫助肌膚吸進更多的營養成分,不過專家認爲這樣的說法並不正確,面膜紙的厚薄並不會增加保溼度,讓肌膚更滋潤

7. 加熱或降溫面膜

在冬天敷面膜很多人會拿去泡熱水,不過其實這樣的方式並不正確,甚至很容易破壞裡面的成分,而降溫面膜則僅限於冰冰涼涼的時候有用,可以幫助肌膚緊緻毛孔

8. 矽膠面膜可以提升保溼效果

因爲矽膠的成分可以有效防止精華液蒸發,因此敷起來的效果會感覺更有力度,幫助肌膚保溼潤澤,而且保溼成分不會隨便滴漏,戴起來可以一邊做事,非常方便。

9. 注意面膜的成分

注意面膜的成分應該是最基本的保養概念,像是有些面膜裡面就會添加二氧化鈦讓肌膚敷完看起來變白,但美白的功效非常短暫。

10. 自制面膜的重要性

很多人敷面膜會有肌膚敏感的狀態,因此建議敏感肌膚的人,可以使用溫和的化妝水或是乳液,搭配一次性壓縮的面膜紙,自己製作專屬於自己的保溼面膜,可以加強肌膚保溼,又可以同時避免敏感狀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