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也來搶綜藝導演的飯碗啦?

前陣子刷到過一個路透,是毛不易、郭麒麟和魏大勳三個人在長白山錄節目。

這三人穿着厚厚的羽絨服,莫名走出了退休老大爺遛彎的步伐……

毛不易甚至還穿着洞洞鞋,毛毛你這也太不尊重東北的天氣了吧?

不過這三人的搭配,是有點新鮮,但細想又蠻和諧,好奇到底是毛毛嘴毒更勝一籌,還是俺們少班主嘴碎纔是王道?

結果等節目《我們仨》上了,我才發現,真正坐穩離譜王者的,是Ai啊!

郭麒麟、毛不易、魏大勳

第一批AI小白鼠?

當“我們仨”搭到一起,就能自動開啓瞎聊模式。

倆東北人一天津人能從長白山聊到過年,魏大勳試圖幫郭麒麟圓話被郭麒麟“懟”了一句“不用你幫我圓我自己能圓上”。

下一個話題郭麒麟讓魏大勳去網吧過夜,大勳一“腳”就招呼過去~

三人這麼鬥嘴瞎聊下去我能看一百集,但分散他們聊天注意力的,還有個“第四人”——AI導演愛芒。

他們也成爲第一批和AI導演一起錄製節目的小白鼠

愛芒是個什麼東西呢?

它是AI,也是綜藝導演(貌似是內娛第一位),據說是採集製作人的面部、聲音以及知識儲備等數據而誕生的人工智能。

換句話說,就是把綜藝導演“集合”了嘛(王恬工作室你們有壓力嗎)。

它做的事情主要是給嘉賓們下任務,比如要求三人拿起設備拍Vlog等,光是調試設備懟臉拍就讓這三個大兒童興奮了好一陣。

一旦被AI導演輸入指令,他們也成了AI風,邊吃飯邊拍vlog,畫風變這樣:

郭麒麟:“(食物味道)不錯。”魏大勳跟着說:“不錯”。

郭麒麟:“這是叫什麼延吉風味”;魏大勳:“可能這就是延吉風味吧。”

聽得郭麒麟無語:“你老學我說話幹什麼?”畫風錯亂到好似AI互懟,笑到我頭掉。

那除了下命令,Ai導演還能幹啥?總不能就只做個通告機器吧?

接着看下去,還真讓我發現有點不一樣,它做的不僅僅是室內自助拍攝那麼簡單。

他們和AI互動的樣子

像極了調教chatGPT的我

細心的朋友肯定發現了,這兩年貴圈緊跟潮流,沒少往AI上使力。

前有AI製作視頻,後有虛擬主持人登上晚會主持,但是像《我們仨》這樣,由Ai導演深度介入的模式,還是第一次。

它的思路也確實有點不一樣。

別的綜藝導演選人,考慮嘉賓咖位、性格,Ai直接拿出數據庫。選出這三人,也是因爲他們是具備原生友誼,在一起可以產生很好的節目效果。

像郭麒麟和魏大勳本身就是旅遊搭子,他們之前還相約一起去看烏鎮戲劇節。能一起出門玩的,絕對算得上好朋友。

毛不易雖然不愛出門,但和郭麒麟之間也很有淵源。據說,當年毛不易主動給郭麒麟發微博私信,表示很喜歡他,然後兩人就牽手成功了(bushi。

魏大勳和毛不易都是東北人,天生的“自來熟”。這三人在一起,確實是性格和諧,也夠“慵懶”。

三人都選不出一個勤勞的,這該死的默契啊

實際應用到節目裡,Ai導演還自帶不少便利,有那麼兩把刷子。

它能成爲氣氛助推器,回答藝人們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毛毛再也不用擔心想不出問題冷場了。

它也能解決突發問題,甚至因爲Ai的特性,反應速度更迅捷。

節目裡三個人開車被積雪攔路,車被迫陷進去。不少熱心村民來幫忙推車,結果也推不動。

這時候愛芒快速給出解決方案:可以掛上雪地模式,防止車輪空轉,再慢慢加速前進。

你別說還真別說,按照Ai導演的教程,車還真動起來了,果然科技改變生活。

但AI畢竟不是人,它沒法那麼敏感地感知人的身體、情緒變化,只能通過人類的反饋去調整、學習,剛開始使用的時候也難免有坑。

就像大林子說的,AI的培養,需要一些數據的支持,也需要他們的培養。

像愛導給三人安排了雪地摩托車活動,卻沒有考慮到當天的天氣以及藝人穿着,沒有告知注意事項。

導致三人凍得風中凌亂,狼狽得沒有辦法進行任何表情管理。

好一點的地方是,愛芒好說話。

會根據要求把之前那些猙獰的表情刪除,爲嘉賓編輯出帥氣的vlog,不該放的黑歷史絕不放。

有求必應,有問必答也算是Ai導演的特色,但“答非所問”或者“已讀亂回”也是人工智能的bug。

就像chatGPT,我用它寫提綱的時候也經常會被它的回答弄得哭笑不得。

目測Ai導演要和人類磨合得更絲滑些,還需要一些時間。

Ai導演能代替真人導演嗎?

問題來了,Ai導演真的好用嗎?它能代替真人導演嗎?

就從目前的“小白鼠試驗局”來看,Ai導演更像是一個靠譜的旅伴,給藝人們的冬日自助遊提供一些實用攻略和具體的行程安排。

它還可以成爲“綜藝感”的一部分,可以和嘉賓聊天,緩解冷場尷尬。

並且藝人上傳的素材如果真的能由Ai快速處理,那也能減輕編導的很多工作,讓他們的工作更有效率,可以有多些時間去陪家人、朋友。

甚至Ai調教得好還可以去當綜藝嘉賓,建議各種觀察室綜藝都放一個Ai點評,說不定Ai可以從人工智能的視角輸出更冷靜、理智的情感秘籍。

但如果要做出更復雜更具導演特色風格的節目,目前的Ai導演還是不能代替真人導演,一些“技術活”還得是真人來。

但我覺得最有意思的一點,是Ai導演在主導綜藝的同時,藝人以及屏幕外的我們,也成了“觀察室嘉賓”,通過節目慢慢地觀察,AI和人類是否可以和諧相處。

從這個角度看,這檔綜藝倒有一種戀綜的feel了~人類和Ai會是單箭頭還是雙向奔赴呢,具體還得看多幾期才行。

我不管《我們仨》三人組我先磕爲敬

倒是放到整個內娛裡,Ai或可以成爲下一條攪動市場的電子鮎魚,不同的綜藝裡如果有不同的Ai出現,那可能又是一輪新的“科技競爭”。

E姐結語

看Ai導演的綜藝,還蠻神奇的,常常有一種誤入2.5次元的錯亂感。

但科技工具用得好,未嘗不是個省力方式。我自己有時候遇到突發事件或者熱點話題,也會找ai給我劃個“重點”。雖然不一定好使,但也提供了一種思考角度和方向。

《我們仨》裡,Ai導演在綜藝上還是新手上路,沒法一步到位,順利拿捏。會存在下命令有些“強勢”,“已讀亂回”等bug,但是經過調教之後,也是“未來可期”了。

其實站在觀衆的角度來說,我們看綜藝,無非想看到的是某個“刺激點”,要麼好笑、解壓、溫馨、治癒;要麼燒腦、反轉、highlight不停。Ai導演如果能通過數據,準確地get到人類感興趣的節目效果,並完美地呈現出來,那也不錯。

或許有一天,Ai導演真的能成爲“貴圈頂流”之一,想想還怪期待呢~

今天的深夜話題:

你看好Ai導演的發展嗎?

來評論區聊聊吧~

E姐星訪 | 黎諾懿:僞君子防不住,我寧願當“真小人”!

考古《爸哪》:以前的綜藝有多精彩,現在的我就有多難過

高能E姐說|內娛綜藝總在光速糊?他們缺一個這樣的PD

-今天頭條の作者-

你的小仙女E姐,愛看綜藝的女王

值日生:小椒&甜辣醬 美編:樹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