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長壽旅遊熱」新業態 自然醫學認定世界第五長壽鄉

景色迷人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平安村。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是國際自然醫學會認定的「世界第五長壽鄉」。(圖/新華社

本報訊

「這裡好山好水好風光,讓人流連忘返。我和老伴弟弟弟媳在這裡住快一個月了。」來自河南的70歲老人長法告訴記者,他們是慕名來到巴馬的,租了民房自己做飯。白天出來吸氧、鍛鍊。地處廣西西北部的巴馬,因百歲老人數量多而被譽爲「世界長壽之鄉」,是中國一處吸引中外遊客的重要旅遊目的地。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巴馬全年遊客數量達430多萬人次,而像紀長法一樣的「候鳥老人」就有10萬人次左右。記者日前在巴馬「百魔洞」景區附近看到,前來遊玩外地遊客中以老年人居多,他們有的坐着輪椅,有的甚至提着吊瓶。來自內蒙古包頭市的才榮慄告訴記者,她和丈夫於2013年來到巴馬,並在當地買了房子,丈夫曾做過心臟搭橋手術,自從來到巴馬生活後感到比較舒服。近年來,巴馬依託獨特的山水資源、長壽文化等優勢,探索發展出長壽旅遊、養生食品等緊密融合的長壽養生經濟業態。在「長壽旅遊熱」帶動下,當地特色食品受到消費者認可而走俏。臘腸藕粉、野生菌、山茶油火麻油等本地日常生活食品開始熱銷。近年來全縣油茶、火麻種植面積,以及巴馬香豬養殖量不斷增加。「健康水」產業也趁勢而起。市場上一瓶500毫升的礦泉水售價大約2元左右,而產自巴馬的礦泉水,由於水質優良,售價高達6元。巴馬瑤族自治縣縣長藍海洲告訴記者,目前全縣有13家水企業,去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2.93億元。「巴馬的水爲天然小分子團弱鹼性水,且礦物質含量豐富;空氣負氧離子數量遠高於一般地區。」副縣長葉柳豔說,巴馬正着力打造國家級大健康產業基地,涵蓋水、養生食品、民族醫藥、特色醫療等。據統計,目前全縣有36家企業從事長壽食品生產經營,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10家。與此同時,巴馬還將發展長壽養生經濟同扶貧開發結合起來。平林村至今保存着由清朝光緒皇帝書寫的「惟仁者壽」牌匾,成爲感受長壽文化的景區。依靠發展旅遊,村民們實現了增收脫貧。平林村第一書記楊林說:「遊客通過與村民一起製作特色小吃、品嚐‘百家宴’,以及瞭解長壽老人日常生活來體驗長壽文化。」

他表示,目前景區員工主要來自周邊村屯,他們大多利用農閒時間工作。受景區帶動,還有20戶村民開設農家客棧,每戶年增收6000多元。(新聞來源:新華社港臺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