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內湖慈濟園區打造爲「臺北西湖」

慈濟內湖園區環境現況。(圖/翻攝自慈濟官網

羅智芳

臺北內湖區大湖裡之所以稱爲大湖,系因爲早期湖水面積確實夠大,包含整個大湖公園、成功路五段(系後來的人造路)大部份、慈濟園區、銜接山區池塘溝渠流域等,可是如今大湖公園的水域面積,已縮小剩下不到五十年前昔日整個大湖水域面積的三分之一,也因此降低了蓄水防洪功能,這是毫無節制開發和解除禁建的結果

試想,如果將慈濟園區(原是禁建地地主就半賣半捐給慈濟) 恢復爲水域,和大湖公園相通(由成功路下貫通),擴大大湖公園的面積(湖水面積將大一倍),湖上泛舟,更可增強蓄水防洪功能;慈濟園區挖出的泥土就地作爲湖堤,種一些楊柳櫻花花木串聯山區的自然生態(蟲魚鳥獸珍禽藍鵲松鼠貓頭鷹鷺鷥螢火蟲等、池塘溼地有荷花茭白筍野薑花等)、觀光果園(有草莓柑橘等),將會是一個極有特色的休閒去處,似可媲美大陸西湖,誰能打造臺北西湖,功德簿上必會記上一筆。

臺北市大塊面積地難道要逐一開發淪陷嗎?南港溼地、松山菸廠、內湖慈濟園區…,請問歷任市長爲臺北市留下什麼?,歷史要的是千秋長久的政績感懷,像提起大安森林公園就會想到是黃大洲市長的功績。試看新北市政府的作爲,花了二億四千萬元將鶯歌石那座山徵收買下,將規劃文化休憩空間,請問新北市有此思維,也有遠見和魄力,而臺北市無此思維嗎?新北市能創造市府地主市民三贏,而臺北市不能嗎?

作者羅智芳,內湖大湖山莊生技公司藥師。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