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將重新審查對臺政策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將重新審查對臺政策。(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卸任前宣佈解除美臺官方交往限制,在臺灣反應兩極。不過歐巴馬時代的美國涉中重要官員瑞恩撰文提醒,認爲拜登政府可能會啓動美國對臺政策的審查,更新美臺接觸的指導方針,未必會「川規拜隨」照單全收

中評社報導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美國前國安委員會中國、臺灣及蒙古事務主任何瑞恩(Ryan Hass),11日在布魯金斯官網撰文,題爲「解除對美臺關係的限制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他回顧了美臺交往的歷史,指出柯林頓政府1994年通過一項全面跨部門對臺政策評估,正式確定美臺交往指導方針。從那時起,接觸準則穩步發展,擴大了非官方接觸的範圍基本上沒大張旗鼓。隨着時間推移密集對話架構逐漸形成,美國對臺接觸穩步擴大,加強了雙邊關係,但沒與北京產生摩擦

川普政府宣佈解除美臺交往限制,何瑞恩分析,拜登上臺後可以有四種選擇,包括公開撤銷決定、堅持延續蓬佩奧的決定、指示美國務院評估和批准美各政府部門與臺灣官方接觸、啓動對臺政策重新審查。他研判,前二者機率很低,後二者較可能出現。

何瑞恩認爲,拜登政府可能還需要決定如何私下和公開談論兩岸關係,中共的官員也將利用與拜登政府的初步私下外交交流,迫使他們公開否定蓬佩奧的決定。他指出,拜登團隊應當迴應這些要求,強調北京採取的威脅邊緣化臺灣的行動越多,華盛頓就越有必要擴大接觸和增加對臺灣的明顯支持。

何瑞恩表示,拜登過渡團隊似乎已經公開擺出了一種「平衡」的姿態。譬如他重申了對一箇中國政策的支持,以及希望「與臺灣人民的願望和最佳利益相一致的兩岸問題的和平解決」。

他分析,拜登過渡團隊的聲明同時向北京方面保證,並向臺灣人民重申其方針將以關心他們的福祉爲指導原則。這樣的做法,以目前來看,或許不全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