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造車猜想:直接下場概率低 技術入股或爲更優解

(原標題:百度造車猜想:直接下場概率技術入股或爲更優解)

時代週報記者 李子慧 發自北京

近日,關於百度的利好消息不斷。

12月18日,據騰訊深網報道,有知情人士表示,百度或將與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手造車,目前雙方正對可能的合作模式進行商議。

就在上述消息爆出幾天前,路透社曾報道稱,百度正在考慮生產自己的電動汽車,並已與多個汽車製造商就其可能性展開談判。其中包括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廣州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及中國一汽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汽”)旗下紅旗汽車在內的汽車製造商。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指出,儘管目前仍在初步談判階段,但百度給出了兩種方案,其一是以車企爲代工廠的方式自己造車,其二是與車企共同組建一家合資企業

傳聞刺激下,百度股價連續數日大幅走高。截至12月15日美股收盤,百度上漲13.83%,報收185.5美元,市值達633億美元;截至12月21日收盤,百度總市值已達到657.22億美元,創下2018年12月以來收盤新高。

時代週報記者對於百度造車一事向其相關負責人求證。但對方稱,目前公司對市場傳聞一概不作評論。

接近百度的業內人士李立(化名)則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目前在產業鏈上我們還沒有得到百度與車廠合作的確切消息,但百度現在自動駕駛的風頭正勁,無論從產業鏈、供應鏈還是百度本身的平臺基礎來說,百度現在都完全有實力和能力來做‘造車’這個事。”

但李立也強調,硬件汽車廠商的投入成本太大,不可控風險也過高,對於百度來說,現階段成爲一個“造車新勢力”其實並不划算,而高比例參股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

頻繁與車企合作

2018年年底,百度CEO李彥宏對媒體公開表示:“我們不會自己去開生產線設計發動機、研究流體力學或是工業設計,我們只做我們最擅長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並且開放出來,和所有對無人車有興趣、有想法、有能力的企業一起來做。”

上述言論的有力支撐,是2017年4月百度首次發佈面向汽車行業及自動駕駛領域打造的開放平臺Apollo 。

當時百度指出,Apollo提供包括開放環境感知、路徑規劃、車輛控制,車載操作系統的功能代碼和完整的開發測試工具,能夠幫助行業內人士結合車輛和硬件系統,搭建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

與此同時,百度開始頻頻通過Apollo與車企合作。

2017年,百度與一汽簽署合作,宣佈後者成爲百度Apollo生態戰略合作伙伴,雙方將在“互聯網+汽車”合作模式方面展開探索;2018年11月,百度Apollo首次宣佈將與一汽紅旗聯合量產中國首批L4級自動駕駛乘用車;僅在9個月後,該批車輛在長沙展開測試。

此前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百度曾透露:“該批車輛首次實現了自動駕駛軟硬件、產線前裝量產能力、車內人機交互、安全冗餘保障以及雲端車隊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升級優化,是Apollo自動駕駛技術迭代的最新成果。”

而在一汽之外,百度Apollo先後實現了與金龍客車合作開發的L4級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的線下量產;今年12月,百度Apollo與威馬汽車開發打造了威馬第三款智能純電動SUV;同月,百度還與廣汽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現有高精地圖及自動駕駛合作基礎上,繼續深化在自主泊車技術、自動駕駛技術以及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運營等領域的合作。

在李立看來,在自動駕駛領域起步較早,不論是自身的技術迭代還是與硬件廠商的投資合作方面,都已擁有較爲深厚的積累,這是百度“造車”的優勢之一。

李立也指出,造車的高風險是百度需要着重考慮的。“以百度現在在自動駕駛行業的號召力來看,高比例參股的可能性比較大,而由於本身系能源汽車和傳統油車未來可能都會加入到自動駕駛的規模化商用中,我認爲百度不太可能只參股一家公司,電動車、傳統車企以及造車新勢力都可能成爲百度合作的選擇對象。”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汽車行業分析師也認爲,百度與其說要親自“造車”,不如以自動駕駛平臺技術入股各地硬件廠商,這樣可以避免百度親自進場造車而導致合作伙伴變成競爭對手,影響自動駕駛技術的進一步變現。

估值預期升溫

儘管業界關於百度“造車”的傳聞尚未有定論,但在資本層面,百度已經重新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關注。

根據財訊網消息,在近日藍蓮花工銀國際、Arete等知名投行機構發佈的針對百度的研究報告中,幾家投行機構均調高了百度的目標股價,並給出了“買入”“跑贏大盤”評級。

其中,針對百度自動駕駛業務,工銀國際在報告中指出,憑藉百度在車載操作系統中的市場領先地位,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羣組在智能汽車、智能交通和自動駕駛方面擴寬其生態版圖,其關鍵智能汽車產品有望在未來幾年實現大量普及,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和物聯網設備提供的數據將爲其在智能交通領域提供重要競爭優勢。

工銀國際的投行分析師認爲,自2021年下半年起,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羣對百度收入增長的貢獻將穩步提高,成爲重要增長點。

藍蓮花則表示,預計2025年,中國的汽車銷量將達到約2160萬輛,自動駕駛系統的使用率將達到30%,但目前市場對百度Apollo的估值較爲保守,如果未來投資者提高熱情,百度自動駕駛估值可能會更高。

上述不具名的分析師也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傳統車企其實正在面臨所謂的造車新勢力的競爭,他們需要通過更新的思維、玩法來升級換代,與百度的合作對他們來說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與此同時,對百度來說,“造車”能夠幫助百度完成從自動駕駛技術服務商智慧交通、智慧出行行業巨頭的身份轉型。

李立指出:“百度如果朝着‘造車’方向發展,其實很可能會成爲自動駕駛產業鏈或供應鏈上的頭部公司。但更爲特別的是,百度如果能夠依託於旗下百度地圖的服務,由自動駕駛出發進行裂變,未來也有望成爲智慧出行或智慧交通的超級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