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風華”優秀小學生作文推薦:聽奶奶講的那些故事

奶奶講的那些故事

小時候我一直住在奶奶家。我的爺爺奶奶都會講許多故事,尤其是教育我愛國的故事,奶奶講得可動聽了,那些抗日英雄們好像就浮現在我的眼前。

大概是因爲愛國故事聽多了,從我嘴裡說出來的第一句話就是“打鬼子”,一邊說還一邊張牙舞爪的,弄得大家都笑了起來,滿院子都是笑聲,只有我自己眨巴着眼不知道他們在笑什麼。我靜靜看了一會,又開始喊“打鬼子”,他們再次笑了起來。

長大了一些,詩還不會背,就會講許多故事了。每天奶奶都會給我講故事。說來也奇怪,奶奶字都不認識幾個,卻會講那麼多的故事,次次講新的,一點也不重複,我也最愛聽奶奶講故事。

奶奶講故事的時候,我總是專心地聽,覺得奶奶好神奇呀!奶奶一邊揮舞着手,一邊不停地講:“從前啊,有一個假小子,本名叫齊鳳姑,是農民齊駝背的女兒,她個頭高,粗眉大眼,頭髮又粗又短......”我出神地聽着,一邊聽,一邊還要看着奶奶做動作,講到“假小子從地上爬起來,感激地說:‘老爺爺,多謝你,救了俺一命!’”奶奶便雙手抱拳,好像那個假小子就是她,她正在向一位老爺爺道謝呢!奶奶講到“鳳姑說:‘俺怕?怕就不來入團哩!’”時,把頭一仰,也學鳳姑把手叉在腰上。我想:好神氣呀!

奶奶還給我講了許多的故事,其中印象最深的還是少年英雄王二小。“王二小在父母雙亡、哥哥失蹤後,來到了狼牙口村,加入了兒童團,爲八路軍作了許多貢獻。”奶奶講着,“後來,有一羣日本鬼子讓王二小帶路,他這個勇敢的孩子領着敵人走進了伏擊圈。可是,王二小卻犧牲了,他被敵人用刺刀刺進了胸膛,摔死在石頭上!”奶奶用一種極度悲痛和憤恨的語氣來講這段故事,我忍不住流下了傷心的眼淚,心中也對日本鬼子更加痛恨。

我在這些愛國故事中慢慢長大,至今我還記得許多許多。從小到大,我一直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像那些愛國英雄們一樣,爲國家、爲社會作出許多許多的貢獻!

作者:即墨區德馨小學六年級19班 於涵

指導教師:史文藝

一件“破舊”的棉襖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着祖國的大地,揹負着民族的希望……”每當聽到這首歌時,我便激動不已、心潮澎湃。

爲什麼呢?因爲我的家族有軍人情懷。爺爺曾驕傲地告訴我們:我的太爺爺年輕時,是一名優秀的八路軍。跟隨革命隊伍南征北戰,槍林彈雨,風餐露宿,參加過許多戰役。有一次,太爺爺和戰友在一個村莊開會。突然,原本平靜的村莊,被一聲猝不及防的槍聲給打破了!村民們驚慌失措,趕緊停下手上的活,匆忙跑回家,關緊門窗,躲到最隱蔽的地方……爲了保護百姓安全,八路軍們奮不顧身地衝上前,與敵人展開了殊死較量!聽爺爺講,小鬼子槍法不賴,子彈多次與太爺爺擦身而過,破舊的棉襖上,留下了很多子彈的痕跡。

講到這兒,爺爺的眼淚涌了出來:“孩子們,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你們要好好地珍惜啊!要好好學習,感恩國家!”

是啊!像太爺爺一樣,無論在戰爭年代,還是現在的和平時期,我們的祖國都涌現出了無數愛國者。他們把祖國、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人民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用深深的愛國情懷和鋼鐵般的意志,抒寫了一曲曲愛國讚歌。

雖然太爺爺的那件破舊的棉襖已經不在了,但我似乎看到了棉襖上的那一個個彈痕,那是太爺爺用生命守護祖國的深刻印記。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雖然幼小的我不能爲祖國的作出什麼驚天動地的貢獻,但我可以奮發學習,努力成爲一個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以此延續家族的愛國情懷。

教師點評:劉子萌的太爺爺是一名優秀的八路軍,她聽完爺爺對太爺爺感人事蹟的講述,敬佩自豪之心瞬時溢於言表,由此聯想到其他像太爺爺一樣的愛國者,並暗暗下定決心,奮發學習,報效祖國,以延續他們家族的愛國情懷。

作者:青島膠州市第三實驗小學六年級三班 劉子萌

指導老師:李美玉

家鄉變化

我的家鄉坐落在煙臺市的一個小山村,從小我便在這裡長大,隨着國家的發展,我的家鄉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記憶中的家鄉,只有一條小土路,路面坑坑窪窪的,非常顛簸。更糟糕的是路旁還長滿了荊棘,每次我騎車不小心摔倒,手心手背總會被劃破,傷痕累累。如果回家遇到大卡車,往往還會伴隨着一陣“龍捲風”,那塵土囂張的氣勢,十里之外都看得見。回到家,身上拍下的塵土也夠裝一盆。最頭疼的是下雨天,每一次下雨,路都會變得非常泥濘。那泥巴看似很“溫柔”,實際上卻很令人討厭,粘在腳上,怎麼甩都甩不掉!呵,那過路人,深一腳淺一腳地走着,回去後,鞋就成了“泥鞋”。騎自行車的人更倒黴,時不時摔一下,回家便成了“泥人”。這條家鄉的小土路,伴隨着我長大,承載了我童年無數的歡笑和煩惱。

如今,這條小土路已經變成了瀝青大馬路,以後,既不用擔心成泥人,也不用擔心被荊棘劃傷,更不用擔心身上的土能裝一盆了。

除此之外,家鄉的環境也有很大的改善。其中,村中央小池塘最有代表性。以前,小池塘周圍的垃圾可以賽過小山。每次經過這裡,那些“萌蠅”便“騰空而上”,隨風飄飛,面積達數百平方米。風一吹,那些“白色小船”便在小池塘上飄,氣味奇臭無比,路過的人都會捂着鼻子趕緊跑過去。我小時候常常會想:小池塘什麼時候才能乾淨呀?

如今,這個小池塘卻如同洗了澡一般,清澈見底。水裡種着荷花,仔細一聞,還有淡淡的清香呢!原來,那些“賽小山”的垃圾堆和“小船”早已搬到了新家,那些“萌蠅”念着幾年的“兄弟情誼”,也離開了小池塘,和它們一起走了。人們來到這裡,有的在賞花,有的在餵魚,還有的在跳舞,而我站在池塘邊看着這美景,心裡真是舒服極了。

家鄉的變化真大呀!回想當年,再看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生活環境也越來越美好,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祖國的繁榮與發展。我們要努力學習,將來投身到祖國建設的大軍中去,爲祖國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希望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富強!

教師點評:孫雅涵同學通過對比家鄉過去和現在的不同,讓我們瞭解到她家鄉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小土路變成瀝青大路,小池塘從奇臭無比變得澈見底,這些都歸功於祖國的繁榮與發展,最後立下志向,努力學習,爲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青島膠州市第三實驗小學六年級三班 孫雅涵

指導老師:李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