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國際生融入臺灣生活 Young飛青年團隊打造學伴媒合平臺

教育部青年署「Young飛全球行動計劃」支持的「Bridge_Hour」團隊,帶領國際學生參觀原住民文化會館。(教育部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在教育部青年署「Young飛全球行動計劃」支持下,「Bridge Hour」與「Buddy Back」團隊分別鎖定在臺國際學生及東南亞學生適應不良問題,舉辦學伴媒合、工作坊及輕旅行等活動,強化外籍生對我國的連結感,同時提升臺灣學生的國際視野。

「Young飛全球行動計劃」今年培育了17組臺灣青年團隊,自主反思社會議題,透過與國際組織線上交流後,將國外執行經驗帶回臺灣加以實踐。

「Bridge Hour」團隊與美國、紐西蘭及荷蘭等10個國際組織進行訪談,團隊與由紐西蘭大學生管理的OUSA組織訪談過程中瞭解到,應從國際學生文化背景及個性深入瞭解,纔可以在活動中滿足他們在臺的需求。

因此「Bridge Hour」團隊在配對學伴時,會先了解每個參與者,依據個別的自身需求與個性加以配對,而非國籍。以客觀的視野來配對學伴,不僅可以滿足國際學生的確切需求,更能讓雙方學生以多元的角度學習與成長。

「Buddy Back」團隊向泰國、印尼及馬來西亞等11個國際組織請益,其中印尼的Dejavato Foundation向Buddy Back提醒團隊要讓外籍學生在計劃中由被動邀請轉爲主動參與,除了活動本身要多元有趣外,是否可以讓外籍學生舒適地參與也是一門重要的課題。

「Buddy Back」團隊選擇減少交流的目標性與目的性,他們依照學伴的個性與時間彈性安排,希望可以透過此種模式將學伴模式化爲日常,雙方會討論出遊行程,造訪古蹟或臺灣知名景點,也促進雙邊對另一方文化的認知。

教育部青年署「Young飛全球行動計劃」的優秀團隊在無法出國的情況下,依舊發揮屬於臺灣青年的國際影響力!不僅解決在臺外籍生文化融入困難的問題,甚至可以讓臺灣的好,藉由在臺國際青年帶回他們的家鄉。

想展現自己的國際行動力嗎?111年計劃徵件至3月2日,6場培訓營也正熱烈招生中(今年12月20日截止),更多資訊可上「Young飛全球行動計劃」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