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臺青第一雲家園 打造臺師教陸生平臺

李正能指導線上高爾夫課程剪輯。(作者提供)

福州臺青第一雲家園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一羣從事教育行業臺胞匯聚於此,涵蓋英語音樂高爾夫球美術等領域。

該基地創始人李正能在福州從事英語培訓教育行業已超過二十年,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包括他在內的許多在福建臺青的線下教育課程受到影響。雖教學計劃被打斷,但李正能認爲,這也是一個新的機遇

疫情下,李正能成立「臺青第一雲家園」,致力於幫助臺青拓展網路渠道、轉型發展。目前,該基地已入駐包含李正能在內的16位臺青。

■加速線上教育發展

劉宗鑫來自臺灣新北,是一名高爾夫教練林俞青來自臺灣台中,是一名鋼琴教師。劉宗鑫來福州發展近十年,在2017年,當時還是劉宗鑫女友的林俞青跟隨他也來到福州發展,目前在該基地做鋼琴培訓。

去年6月,他們倆受到李正能邀約,加入「臺青第一雲家園」。同年,他們的多年愛情長跑也修成正果

夫婦倆都認爲,大陸比臺灣有更多的發展機會。而且大陸互聯網飛速發展,讓他們看到了更大的「商機」。他們與李正能一同打通線上線下的區隔,加速線上教育發展。

2016年,劉宗鑫在福州首次嘗試開設室內場地教授高爾夫球,並致力於推廣高爾夫青少年全民運動體育項目。「讓高爾夫球運動,走進尋常百姓家。」劉宗鑫還引進了一套高爾夫球模擬器。跟隨大陸數位經濟發展,將「智慧化」也融入高爾夫教學中。

在疫情影響下,劉宗鑫的室內高爾夫教學被迫中斷,他將精力轉投於線上教學,他還開設了一門免費的「教人如何自學高爾夫」課程,他希望能普及高爾夫運動,讓更多人愛上這項運動。

「我教大人高爾夫,她教小孩鋼琴課。」劉宗鑫笑談,前期,林俞青主要是做鋼琴家教,有部分學生還是劉宗鑫學生的孩子。

而如今,透過網路的引流,她又擁有了更多的學生。林俞青表示,在大陸的教學方式,不止有「一對一」的方式,而且有線上線下的結合,「線上可以變成我教學的輔助渠道,而線下,在音樂技巧方面可以更精專一些。」

■幫助臺青教師轉戰網路

來自臺灣的竹笛教師柯承妘在疫情期間錄製竹笛視頻,通過「臺青第一雲家園」爲網友普及笛子的演奏知識,也受到了良好的反響。柯承妘說,由於疫情,學生減少,而「互聯網+教育」這種線上教學的方式,是一種很好的趨勢。入駐該平臺的多名臺青表示,「互聯網+」賦予他們在大陸做教育更多可能。

來自臺灣的竹笛教師柯承妘在疫情期間通過「臺青第一雲家園」給網友普及笛子的演奏知識。(作者提供)

「線下教學侷限性大,而線上教學,一名教師就可以輻射到好幾千甚至幾萬的學生。」李正能說,互聯網加上優秀的教師,一定是未來教育的新趨勢。

李正能告訴記者,計劃下週開始幫助在閩臺青製作短視頻並投放在抖音平臺,「幫他們引流客源」;短視頻投放計劃之後,還打算幫助他們搭建線上課程。

疫情所帶來的衝擊,對於李正能和該基地的臺青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從開始的「直播帶貨」到目前的「互聯網+教育」,李正能致力幫助臺青教師轉戰線上教育課程。

「未來的教育,一定要加上互聯網的元素。」李正能希望有更多來自臺灣的教師加入「臺青第一雲家園」。

李正能格外看好互聯網的標準化以及線上學習的隨時性。與過去不同的是,如今他還計劃將線上的教學課程引進到臺灣,投放在Youtobe、Facebook等平臺。

「臺灣在早教方面有很優秀的教師,未來我們平臺不侷限於現在的課程,還可以引進親子課,例如講授親子關係、夫妻關係的課程等等。」李正能希望可以吸引更多各個領域優秀的臺灣教師加入「臺青第一雲家園」,實現「他們在臺灣線上教學,我在大陸幫他們招收學生。」

■吸引臺灣教師進駐

在李正能看來,臺灣的線上教育普及程度低,而大陸互聯網發展飛速,教育方面又有很大的市場。「未來,肯定是更多的臺灣教師來教大陸的學生。」

李正能表示,臺灣的市場較小,所以較少人將精力投放在「互聯網+教育」,而他們帶入新的互聯網運營元素,尤其是免費的概念,試試看能不能碰出新的火花

目前,李正能正在研發英語課程,將一些AI互動元素添加了進去。他說,錄製完成後,也將全部免費放在臺灣人較常使用的平臺上。

「我們可能是臺灣第一個做免費線上教育課程的。」李正能表示,將大陸的互聯網思維帶到臺灣,希望能夠吸引臺灣教師進駐這個平臺,也希望未來吸引更多的臺灣教師來大陸看一看,甚至是來到大陸創業。

「通過線上渠道,讓兩岸的交流更頻繁。」李正能說。(鄭江洛/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