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覽活佛文物 臺北故宮「呼畢勒罕」開展

〈金嵌松石珊瑚壇城〉原爲五世達賴贈予順治皇帝。(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宗喀巴像見證着西藏活佛與清帝間的交流。(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除精選故宮書畫器物圖書文獻各類典藏外,並與文化蒙藏文化中心民間單位合作,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自11月28日起推出「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帶領觀衆飽覽清代藏傳佛教藝術,同時並介紹清廷與達賴、班禪章嘉與哲布尊丹巴等重要格魯派活佛世系間互動歷史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餘佩瑾指出,此展由南院啓動而後搬師回北院接續展出,展覽架構單元規畫雖相同,但因文獻與書畫類文物限展3個月,因此展出內容將很不相同,同時增加了不少器物展件,再搭配甫完成的8K《龍藏經》介紹影片清宮佛教造像光雕投影展,「要看完兩展才算完整」。

故宮圖書文獻處科長國威介紹指出,此展除了呈現清代活佛文物的藝術價值,更特別之處在於兼具文獻與文物、歷史與藝術、過去與現代,讓觀者得以理解此宗教文化與清廷間的歷史往來,如「清宮與活佛」單元,便整理漢文「活佛」一詞的淵源,而展名「呼畢勒罕」實爲蒙文中稱蒙藏佛教轉世活佛,由此脈絡可見清代皇室蒙古影響,且此次不少展件如法衣是首次對外公開展示。

此次的重要展品之一,五世達賴贈予順治皇帝的〈金嵌松石珊瑚壇城〉,乃順治9年五世達賴進京會面時禮物,原供於西黃寺,章嘉呼圖克圖又請入內廷,後供於養心殿佛堂;又如「金宗喀巴像」,背後有着六世班禪爲慶賀乾隆70歲壽辰而赴承德避暑山莊,當時獻禮清單中即有一尊宗喀巴像,但六世班禪不幸於該年在北京因染天花而圓寂,乾隆爲紀念他,於次年命造辦處依班禪所獻此像先後再造3尊。

清宮傳統於每年12月初九日在中正殿舉辦「白傘蓋除障法會」,清帝須親自出席參與,本次展覽亦於開展日11月28、29日特邀四位在臺藏僧展廳內以彩砂繪築一幅「白傘蓋佛母砂壇城」,藉此展示亦祈願護國息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