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支持企業“以訓興業” 今年已培訓82萬餘人次

中新網北京6月23日電 (記者 杜燕)北京支持企業以訓興業,並打造靈活多樣的培訓模式,開設人工智能、大數據、5G技術等新職業培訓內容,增設互聯網營銷網約配送、媒體運營等新業態培訓課程。今年以來,全市共培訓82萬餘人次,惠及企業2萬餘家。

這是北京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副局長賀銳在今天舉辦的“2021年北京市就業創業工作發佈會上介紹的。

他表示,北京不斷完善面向全體勞動者、全職業生涯全過程銜接的終身職業培訓制度;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支撐首都高質量發展和勞動者高質量就業。

目前北京市技能人才363.9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2.3萬人。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化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北京市聚焦科技創新、城市運行保障和生活性服務業等重點領域,支持企業以訓興業,開展崗前適應性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轉崗轉業培訓、以工代訓

爲更好發揮職業技能培訓在支撐首都高質量發展和勞動者高質量就業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市政府辦公廳今年3月印發《關於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做好常態疫情防控加快恢復發展的若干措施》,繼續實施以工代訓補貼政策,施行以訓興業培訓補貼政策,支持北京市企業、個體工商戶、民辦非企業等單位開展技能提升培訓。

談到“以訓興業”,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力資源市場處處長高永輝表示,去年以來,爲積極應對疫情對穩就業、保就業工作影響,北京實施了以訓穩崗培訓補貼政策,全年惠及6萬企業、培訓百萬職工,實現了爲企業紓困、爲職工穩崗的預期目標。

他表示,新出臺的“以訓興業”政策呈現“拓、放、融、新”四個特點:

“拓”是指拓展範圍標準。範圍上,由北京市參保企業擴大到個體工商戶和民辦非企業單位。建立分類補貼新標準。適當加長培訓時長,更加系統的使職工培訓滿足企業不同類型培訓需要。標準上,由去年的40課時1000元標準,調整爲按線上線下不同類型、點播自有不同課程、40-80不同課時分類設置補貼標準。

“放”是指開放多元搭建培訓平臺。常態化徵集平臺和課程資源方,符合條件的資源方均可入駐平臺,打造市場化閉環式、可持續的運行機制。支持“一企一策”打造個性化培訓課程,企業可線上線下結合、點播自有課搭配,按需組合選課。

“融”是指融合培訓考覈全過程。增加結果考覈環節,打造一體化學課考覈模式,發放電子合格證書,提高培訓效果評估力度,增加學員學習榮譽感

“新”是指創新技術監管服務模式。在去年“互聯網+技能提升培訓”政策基礎上,形成“制度+技術”的監管服務機制。實現平臺一鍵申請、全程無紙化操作,通過區塊鏈和大數據技術,實現培訓記錄可追溯、不可篡改,杜絕培訓舞弊行爲。

賀銳在發佈會上指出,北京打造靈活多樣的培訓新模式,實現線上線下課時銜接、直播點播課程互動、知識技能跨界學習,豐富通用性專業化課程體系,開設人工智能、大數據、5G技術等新職業培訓內容,增設互聯網營銷、網約配送、媒體運營等新業態培訓課程。今年以來,全市共培訓82萬餘人次,惠及企業2萬餘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