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動物園有秘境!「野外工作站」邀你近距離賞鳥趣

虹彩吸蜜鸚鵡。(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走進北市動物園裡的熱帶雨林穿山甲二樓,看到位在石尚熱雨咖啡館對面的「野外工作站」,相信許多民衆一定很好奇,這是個什麼樣的地方?裡面擺放了許多利用棧板木箱和透明壓克力堆疊的多功能檯面展示櫃,站內大片玻璃前方又爲什麼要罩着迷彩網呢?原來動物園想透過模擬「野外工作站」的教育展示設計,讓社會大衆能更深入地瞭解,研究人員在野外收集資料與工作的樣貌,並藉着賞鳥網的遮蔽,讓大家可以近距離觀察到鳥類的自然行爲。

仿賞鳥牆設計的迷彩網,目的就是爲了降低吸蜜鸚鵡及冠鴿們面對遊客壓力。(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現今動物園的功能不再只是提供民衆觀賞野生動物或休憩的場所,而是以動物保育、環境教育、研究等不同的目標,進行相關的學術活動以及教育推廣。而照顧動物的方式,也轉變成模擬原棲息地環境,營造各類功能,讓動物有機會展現自然行爲。有關原棲息地以及動物生態習性資訊,就必須從野外觀察採集等方式來得知。

嚮往野外調查生活嗎?先來「野外工作站」體驗。(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研究人員在野外收集資料的根據地,就是「野外工作站」,它常常也是研究人員在野外的臨時住所。因爲研究人員所處的地方,大多是荒郊野外,沒有人煙且取得補給不易的地區,生活物品大多是用當地現有的材料或是廢料組裝而成。而在野外收集資料的方式有許多種,從觀察、紀錄到後續的樣本採集、保存等等,研究團隊都需要許多不同的器材來幫助他們。

昆蟲標本展示。(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虹彩吸蜜鸚鵡玩水、展翅。(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爲了讓社會大衆能體驗野外調查工作的點滴,臺北市立動物園特別在穿山甲館二樓,透過模擬「野外工作站」的教育展示設計,利用棧板、木箱和透明壓克力等素材,堆疊出多面向的檯面與展示櫃,陳列野外調查工作琳瑯滿目的器材、展示許多生活在熱帶雨林的節肢動物和昆蟲之外,未來還能借由調整這些箱格高度及面寬,作爲團體預約課程營隊等使用。

多面向的檯面與展示櫃,展示許多生活在熱帶雨林的節肢動物和昆蟲。(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另外站內大片玻璃前,罩着仿賞鳥牆設計的迷彩網,目的就是爲了降低吸蜜鸚鵡及冠鴿們面對遊客的壓力,讓牠們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動,而遊客也能夠近距離觀察到動物的行爲。歡迎大家有空到穿山甲館「野外工作站」,體驗科學家們在野外收集資料與工作的甘苦!

研究人員在野外收集資料的根據地,就是「野外工作站」。(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