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裝衛星發報器 解開小琉球綠蠵龜行蹤之謎

▲背上安裝了人造衛星追蹤器的大母龜,在衆人祝福下,奮力爬向大海

記者許政欽屏東報導

加油!加油!琉球鄉公所24日上午在中澳沙灘舉辦綠蠵龜人造衛星追蹤器安裝及野放儀式,「琉球1號」、「琉球2號」兩隻大母龜在數十名遊客的加油聲中,帶着衆人的祝福,回到大海,鄉長天裕表示,這項野放,除了宣示保育決心,也藉此進一步瞭解小琉球海域綠蠵龜族羣的洄游生態

小琉球海域近年來保育有成,生態豐富,尤其是綠蠵龜族羣聚集,鄉公所特別委託國立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團隊進行相關研究,發現不但近海有海龜家族在此長期定居,更有另一批海龜會上岸產卵,這種在其他海龜產卵的島嶼所沒有的特色代表着小琉球的環境,是一個適合綠蠵龜居住及繁衍後代的地方,形成小琉球相當珍貴的海洋觀光資源

琉球鄉公所及程一駿教授的團隊的研究成果獲得美國海洋漁業夏威夷中心的海龜小組負責人,也是IUCN海龜專家組理事喬治伯樂茲(George H. Balazs)先生香港農漁署官員伍家恩小姐高度肯定,決定捐贈每具造價新臺幣20多萬元的人造衛星發報器兩具,協助研究工作

24日上午9時,鄉長蔡天裕、秘書蔡文財與程教授的研究團隊在中澳沙灘舉行「琉球1號」、「琉球2號」的野放儀式,這兩隻身長約150公分的母龜是本月22、23日晚上上岸產卵後被選中,研究人員在背上安裝好人造衛星追蹤器,在衆人祝福下,重回大海。(新聞來源民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