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風暴 近50家A股公司急控風險

據統計,截至8月21日,在滬深兩市,至少49家上市公司遭投資者詢問與碧桂園的業務往來、應收帳款等。圖爲工作人員公佈已選房屋信息供選房者查閱。(新華社)

自8月8日,大陸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爆出未能支付美元債票息以來,據統計,截至8月21日,在滬深兩市,至少49家上市公司遭投資者詢問與碧桂園的業務往來、應收帳款等。有供應商指已成立專門小組,還有銀行特定闢謠澄清「給碧桂園貸款上千億元(人民幣,下同)」等傳言。

49家上市公司涉及房地產的上下游產業,如設計公司、家電供應商、精裝公司、建築材料供應商及與碧桂園合作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和銀行等。有供應商稱,在碧桂園債務問題浮出水面之前,已經停止向碧桂園公司直接供貨;也有銀行藉機闢謠「千億貸款」的傳言,更多的公司表示透過工抵房(工程抵押房)等手段加大收款力度。

此外,中國恆大自2021年3月21日開始停牌,按照相關規定,若未能在今年9月21日前復牌,便將進入下市程序。8月21日,恆大發布內控評估等結果,意在完成港交所此前發佈的復牌指引要求。恆大通報強調沒有在公司財務彙報及資訊披露的內部控制體系及程序發現重大問題。值得一提的是,該份內控評估中也透露一些問題的具體情況,例如恆大財富等一度募資高達921億元,後續出現兌付困難停止銷售,截至2022年底,尚餘340億元未兌付。

多家房企接連爆雷猶如骨牌效應,據陸媒初估,未來1年中國289家房企共約9600億元債務將到期,央企及國企佔最多達80%,令人關注是否將爆發更多債務違約。

以單月到期規模而言,房企今年底將迎來一波償債高峰,今年9月至12月平均每月到期債務近800億元,預估2024年3月至4月,房企單月債務到期規模均超過1000億元。其中,到期債務以境內債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