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大腸癌前兆?臺大醫:腹瀉更恐怖

很多人以爲便秘是大腸癌前兆,其實醫師更擔心腹瀉。(示意圖,非當事人/shutterstock)

剛產下一子的余苑綺昨驚傳直腸癌復發,臺大大腸直腸科主治醫師黃約翰說,像余苑綺30多歲罹患直腸癌的個案並不多見,臨牀統計50到60歲是大腸直腸癌發生高峰,除了做糞便檢查可提早發現外,若突然腹瀉,且時間逾2周,就要趕快就醫,反倒是便秘,不必這麼擔心,因爲癌症初期腸道只有小部分堵塞,這時只有水便可通過,所以腹瀉反而要緊張。

現年38歲的余苑綺5年前確診罹患直腸癌三期,歷經12次化療控制住病情,並於日前生下第二胎,未料昨傳出被發現直腸癌復發,且轉移到肺和肝;黃約翰表示,30多歲得大腸直腸癌機率只有10%,一般來說,45歲以上罹患機率纔會開始上升,50到60歲是高峰,60歲之後機率又會逐漸下降。

黃約翰說,提早發現大腸直腸癌最好的方式是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目前衛福部已提供50到74歲民衆每二年一次免費大腸癌篩檢,且成功把癌症早期發現率從原本的10%提高至20%;而除了做糞便檢查,他說,大便習慣改變是重要觀察指標,尤其本來排便正常的人突然開始腹瀉,且時間超過2周,就要趕快就醫。

黃約翰表示,很多人以爲便秘是大腸癌前兆,其實醫師更擔心腹瀉,因爲癌症初期腫瘤還小,腸道只是輕微堵塞,這時稀糊的糞便比較容易通過,因此臨牀上患者的表現是腹瀉,看診時醫師聽到患者說便秘還不會太緊張,但若講到腹瀉,就會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