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開膠囊好吞、好吸收? 藥師:藥效反而降低

▲去除膠囊殼能幫助吸收?藥師解釋藥效不增反減。(示意圖/取自librestock網站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有些人害怕膠囊殼的味道,會將其撥開丟掉,只吞食其中的藥粉;甚至聽信謠言,認爲將膠囊殼拆掉後「藥效」比較好?臺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趙順榮藥師指出,每種藥物都有其特性,去除膠囊殼可能造成藥物流失、浪費及藥效減低,膠囊是種「保護」,能避免藥物遭胃酸破壞。

趙藥師指出,每種藥物都有其特性,劑型的不同爲針對藥品本身的特性做設計,例如做成口服錠劑因定劑需要在人體腸胃道內崩散之後,纔能有效地與腸胃道黏膜接觸,藥物才能開始被吸收利用

一般藥品或保健食品做成膠囊劑主要的原因爲:

1.掩蓋藥物不良嗅味或提高藥物穩定性。2.藥物的生物利用度較高:在腸胃道中迅速分散、溶出或吸收,其生物利用度高於丸劑片劑等劑型。3.可延緩藥物的釋放。4.可彌補其他固體劑型的不足:含油量高的藥物或液態藥物難以製成丸劑、片劑等,但可製成膠囊劑。

趙藥師解釋,去掉膠囊殼可能造成藥物流失、藥物浪費及藥效降低,有些藥物需要在腸內溶解吸收,膠囊是一種保護,避免其被胃酸所破壞。也提醒民衆,切記「生病醫師用藥問藥師」的正確觀念